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綠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綠雲Cymbidium goeringii cv. 'Green Cloud'別稱:春蘭綠雲,此蘭葉姿斜立,成株的邊葉有扭曲,葉質厚、短闊、端鈍,葉脈深,葉色深綠。苞殼水銀紅色,並有綠沙暈。一般花瓣為7-8枚;劉海舌2枚以上。花外三瓣短圓,收根放角,緊邊,質糯。蚌殼捧劉海舌,花色湖綠。花常開並蒂,有時瓣多達8-9片,唇瓣2-3片,堪稱蘭中絕品。

中文學名/拉丁學名綠雲/ Cymbidium goeringii cv. 'Green Cloud'

別 稱/: 春蘭綠雲/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

/:微子目/蘭科

亞 科/:蘭亞科/樹蘭族

/亞 屬:蘭屬/建蘭亞屬

/品 種:春蘭/品 種

綠雲原圖鏈接
綠雲原圖鏈接

形態特徵

綠雲是春蘭的園藝品種。苞葉綠色,葉短闊厚壯,長15-23厘米,寬1-1.2厘米;葉尖鈍圓,葉脈深,有光澤,腳殼緊抱不散。葉束一般都成斜直性,但亦常有扭曲葉形。花葶較矮,僅高6-8厘米;苞殼為淡水銀紅色,並有綠沙暈。花瓣為中型荷瓣,外輪可開4片花瓣,捧端3片,唇瓣2片,蕊柱2個,外輪短圓,緊邊,收根放角,為湖綠色,極似荷花花瓣,可增生至4-6枚。捧如蚌殼,內有放射狀紅絲,可增生至3-4枚。唇為大圓劉海舌,舌上有淡紅斑,可增生至2-3條舌。常常雙花向上而開,有幽香。 [1]

此花多姿多彩,變幻莫測。瓣、唇變化極大,時有多瓣、多捧、多唇、多花形出現,故亦可列入多瓣形奇瓣之列。最佳時可開一葶雙花,分外嬌美。開雙花時,一般開成荷瓣花:外三瓣短圓,收根放角,長與寬的比例幾乎是1∶1。花瓣為蚌殼捧,唇瓣為劉海舌,舌面綴有「U」形紅斑,綠雲3月份開花,一葶雙花者為上,一葶單花者為次。新芽碧綠,微帶粉紅暈;出土較晚,一般要到6月下旬。

(原變種)地生植物;假鱗莖較小,卵球形,長1-2.5厘米,寬1-1.5厘米,包藏於葉基之內。葉4-7枚,帶形,通常較短小,長20-40(-60)厘米,寬5-9毫米,下部常多少對摺而呈V形,邊緣無齒或具細齒。

蒴果狹橢圓形,長6-8厘米,寬2-3厘米。花期1-3月。 [2]

近種鑑別

鄭同荷、環球荷鼎、綠雲蘭同屬春蘭荷瓣,雖葉姿、葉態粗看無異,但卻花開有別。因存量不同,所以價格亦不同,差異較大。因價格的差異、葉的無異,這就給不法蘭販有了可趁之機,為牟取暴利,常用鄭同荷冒充環球荷鼎、用環球鼎冒充綠雲,更有甚者,用鄭同荷冒充綠雲。上當者輕則破財,重則積憂成疾。但蘭花可能因養蘭地域、植料、方法不同,所述的特徵會有所差異,僅供蘭友們購蘭時參考。

花蕾

花蕾的苞殼,鄭同荷環球荷鼎、綠雲蘭均為深紫紅色,苞殼尖端稍染老綠,唯環球荷鼎較鄭同荷、綠雲蘭的綠要多一些。鄭同荷和環球荷鼎的花蕾呈橄欖狀,綠雲的花蕾呈球狀;鄭同荷的花蕾較環球荷鼎、綠雲的花蕾一般要大些,而綠雲苞殼的空頭較鄭同荷、環球荷鼎苞殼的空頭要多一些。

葉芽

鄭同荷、環球荷鼎初發的嫩芽呈紫紅色,芽下部色漸淡,伴隨芽長大,芽色轉深紫色。綠雲初發的嫩芽呈水綠色,芽尖微現玫瑰紅色,伴隨芽長大,芽色轉紫色。

葉片

鄭同荷葉片較環球荷鼎、綠雲葉片要垂些,葉片呈螳螂肚狀要明顯些。鄭同荷、環球荷鼎、綠雲三個品種都有長出扭曲螺旋葉片的實例,唯綠雲多些。鄭同荷葉片龍脈明顯,而環球荷鼎、綠雲葉片則不顯現。鄭同荷葉片的葉緣偶有細齒,就是有也不明顯,而環球荷鼎、綠雲葉片葉緣有齒且明顯,綠雲的葉緣齒較環球荷鼎葉緣齒粗,齒一般在葉片中部。鄭同荷和綠雲的葉尖端部有呈「V」的凹槽,而環球荷鼎卻沒有(註:這是區分的關鍵處)。壯苗綠雲的第一、二葉片的尖部明顯呈梭鏢頭狀(這是區分的關鍵處)而鄭同荷、環球荷鼎苗再壯也從未顯現此特徵過。

葉色

新葉在抽發的過程中,葉色因種植的環境,光照不同,葉色或淡或濃,或明或暗,總體差異不大。長成後,一般情況下鄭同荷、環球荷鼎葉色為老綠色,且有光澤,環球荷鼎葉色較鄭同荷葉色要深些,葉面光澤也亮些;綠雲則不然,葉色較鄭同荷、環球荷鼎葉色淡些,葉面無光澤,但葉質給人的感覺較鄭同荷、環球荷鼎的葉質要潤些,尤其是鄭同荷的葉,給人的感覺較糙。[3]

葉質

環球荷鼎、綠雲的葉片給人的感覺較鄭同荷葉片要厚些,尤其是壯苗綠雲的葉片給人的感覺更明顯些。

生長習性

綠雲宜種植於空氣流通的環境。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蘭花常處於休眠狀態。如氣溫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如氣溫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裡,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

蘭花是肉質根,適合採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鬆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

繁殖方式

綠雲可用分株方式繁殖,在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後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於。分株後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後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厘米沿口,上鋪翠雲草或細石子,最後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栽培技術

基質

因市場出售的「綠雲」都是在母株上經逐代馴化後繁殖的(組培苗例外),早已脫離了原山土,故可以植金石為主栽植,配合其他顆粒植料如塘基石之類,再混配少量椰子殼,粉碎後經高溫消毒壓製成磚塊狀的「培養料」。培養料可用開水沖泡,亦可剝成小核桃大小、蠶豆大小直到碎短絲狀再用。上盆時,基質按常規下部粗大些、中部中等粒、上部小粒子。

裝盆

養護『綠雲』的場地以較寬敞、周邊有花木、空氣濕度較高為好。 蘭盆以泥盆或粗砂盆為好,透氣保潤。盆內六到八分干可以稱潤。濕則根易腐,燥則根易空。澆水間隔掌握得好,泥盆和粗砂盆最易保潤,瓷盆保濕太久又較悶,塑料盆透氣不均勻。上盆(或翻盆)時間一般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為佳。新種植的綠雲需理植於瓦盆(泥盆)中,這樣通氣性好.容易髮根。

綠雲的栽培適合在秋末進行。栽植前宜選用清水浸泡過數小時的新瓦盆,如用紫砂盆或塑料盆時需要注意排水。盆的大小以根能在盆內舒展為宜。培養土以蘭花泥最為理想,或用腐葉土(或腐殖土)和沙壤土各半各半混均使用。切忌用鹼性土。

綠雲上盆前先在盆底排水孔(最好能有3個排水孔)上墊好瓦片,在墊上碎石子、爐渣等物,約占盆的1/5,其上鋪一層粗沙,然後放入培養土。最好將蘭苗放入盆中,將根理直,讓其自然舒展,填土至一半時,輕提蘭苗,同時搖動花盆,使蘭根與盆土緊密結合,繼續填土至盆沿,壓緊。上留約3厘米沿口,以便施肥與澆水。

綠雲上盆後澆透水放蔭蔽處。早春與冬季放室內養護,其餘時間放在蔭棚下。夏天早晨8點至下午6點遮光,綠雲在夏季遮光蔭蔽度宜達90%左右。春、秋季為70%-80%左右即可。

澆水

蘭花葉片有較厚的角質層和下陷的氣孔,比較耐乾旱,因此綠雲的養殖需水分不多,以經常保持蘭土"七分干、三分濕"為好。一般情況下,春天2-3天澆水1次,花後宜保持盆土稍干一些,4月以後宜保持盆土略濕潤;夏天氣溫高,可每天澆水1次;秋季則宜見干見濕;冬季澆水宜少。綠雲孕蕾期,宜保持濕潤,但也不能過濕。乾旱和炎熱季節,傍晚應向花盆周圍地面噴霧,增加空氣的濕度。

花卉植物栽種後,第一次澆水被稱為「定根水」。定根水一定要澆透,而後放置通風的陰處7-10天,看株葉神氣了再與眾蘭正常養護。原則是視最高氣溫的高低和環境的乾燥與否而定。假設上盆後3天內最高氣溫在25℃左右,環境又較乾燥,則從第3天起應每天在盆蘭上空噴霧,噴到下落的霧氣使葉面潮潤為度。若空氣太乾燥,可以上午、下午各噴霧一次。

施肥

綠雲的養殖忌施濃肥。新養植的綠雲第1年不宜施肥,經過1-2年的培養待新根生長旺盛時才可以施肥。一般從4月起至立秋止,每隔15-20天施1次充分腐熟的稀薄餅肥水。盛夏酷暑,停止施肥。施肥時間以傍晚為宜。施肥時避免液肥沾污葉片。

以天然有機物為主。天然有機肥營養元素比較全面,不必再施其他肥料,且性情平和,對植物沒有副作用,而化肥容易使基質板結,且化肥大多為酸性,長期施用,會造成基質過酸,引起病害。

摘蕾

綠雲出現蕾後宜選留一個發育最好、觀賞價值最佳的花蕾,其餘的一律摘除,這樣才能使其花大而色美。綠雲開花10-14天左右可將花朵連同花莛一起剪去,不要等到花自然稅落後再剪,以減少養分消耗,有利來年的開花。[4]

病蟲防治

白絹病

多發生於霉雨季節。初發病時、葉基布滿白色茵絲.導致根莖腐爛。防治方法:去掉帶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劑石灰。根治方法:注意通風透光,盆土排水良好。嚴重的病株要燒毀。

炭疽病

終年都有,高溫多雨季節更為猖撅,而以建蘭感染尤多。病斑先從葉尖向根莖處延伸,初為褐色,然後逐漸擴大增多,出現許多干黑點,嚴重時導致整株死亡。防治方法:除積極改菩環境條件外,在發病期內,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噴治,每7-10天一次;然後再輔以1%等量式波爾多液,每半月一次,連續噴3-5次。

介殼蟲

俗稱「蘭虱」。在高溫多濕、空氣流動不暢的情況下,繁殖最快。如盆數不多,亦可人工刷除[5]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