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綠紋樹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綠紋樹蛙,又名綠金雨濱蛙、澳洲金蛙或綠金鈴蛙,是澳大利亞東部特有的一種樹蛙。它們可以長達11厘米,故是澳洲體型最大的青蛙之一。它們所棲息的地方經常受到騷擾,另外污染、入侵物種及寄生蟲和病原體等,令它們的數量急速下降。成蛙的食性很廣泛,可以吃昆蟲及其他青蛙,甚至是同類。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兩棲綱

目: 無尾目

科: 樹蟾科

屬: 雨濱蛙屬

種: 綠紋樹蛙

分布: 澳大利亞

體長:7-10厘米

食性:昆蟲及其他青蛙

繁殖:每次平均產5000顆

習性:喜歡多草水塘,會爬樹

外形特徵

綠紋樹蛙的體型很大及粗壯,成年雄蛙長7厘米,成年雌蛙長10厘米,蝌蚪長6-8厘米。成年的雄蛙一般比雌蛙細小,背部的顏色亦有明顯差別。雄蛙可以是完全綠色及有深綠至翠綠色陰影、或是綠色帶有黃銅色、深銅褐色或金色斑紋、或是差不多完全青銅色的。於寒冷的5-8月份,綠紋樹蛙並不活躍,色澤也會變深至黑色。它們只要留在黑暗的地方幾分鐘,皮膚就可以改變成接近黑色。 由眼睛後橫跨鼓膜至腹股溝有一道奶白色或淡黃色的斑紋,以金色圍邊及黑色托底。另有一道相似的斑紋由眼下伸延至肩膀。腹部奶白色或白色,表面粗糙。腳呈綠色、青銅色或兩色混合,大腿內側呈 藍綠色。成年雄蛙有黃色的聲囊。瞳孔是一道橫縫,虹膜呈金褐色,兩端有黑色的橫紋。鼓膜明顯及呈卵狀。趾節很大,方便攀樹。前肢沒有蹼,而後肢則完全有蹼。於繁殖期間,雄蛙的拇指會長出婚 墊,幫助抓住雌蛙交配。

生態習性

綠紋樹蛙大部份時間都會在岩石蘆葦上哂太陽。它們是日間活動的。當被捉住時,它們會分泌出一種帶有刺激性的黏液,內含有17種Aurein肽。當中13種具有廣譜抗生素及抗癌能力,可以對抗有害的微生物。 綠紋樹蛙棲息在沿海的沼澤、林地及森林,在舊工業區也有一些群落居住。雖然它們生活在多種水體環境,但仍很難確定適合的棲息地。它們多會在淡水池塘生活,且會避開有掠食性魚類的水體。它們 會在水生的植物(如蘆葦)處哂太陽。冬天則會棲息在有遮蔽的地方。棲息地附近往往有長滿草的地方,適合它們覓食。 綠紋樹蛙的繁殖受到鹽度及水溫的影響。它們只會在水溫20℃以上的池塘中產卵。鹽度會影響蝌蚪的生長,若鹽度高於0.8%會令生長率下降及增加死亡率。0.1-0.2%是最適合它們生長的鹽度,因可以殺死如蛙壺菌的病原體。 成蛙的食性很廣泛,可以吃昆蟲及其他青蛙,甚至是同類。蝌蚪主要吃腐殖質、藻類及細菌。它們的天敵包括有涉禽及蛇,龜、鰻魚、其他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等也會掠食它們。

生長繁殖

綠紋樹蛙於較溫暖的10月至翌年3月繁殖。雄蛙會浮在水上發出叫聲,叫聲像摩托車變速的聲音。雌蛙會在水生植物中產鬼卵,每次平均產5000顆,最多曾達11682顆。卵最初會浮於水面,約於12小時後就會下沉。2-3日後就會孵化出蝌蚪,2-11個月大就會完成變態。在沒有掠食者及短暫的水體中,繁殖率會較高。 綠紋樹蛙的蝌蚪體型很大,最長可以長達8厘米。身體闊度與深度差不多,呈黃色,腹部較深色。鰭呈黃色及拱形。肌肉系統的大小中等,逐漸向鰭收窄。在長出後肢前,它們會逐漸變成成體的綠色。

地理分布

綠紋樹蛙是澳洲東南部的特有種。它們原先分布由新南威爾士的不倫瑞克灘頭(Brunswick Heads)至維多利亞州東吉普斯蘭(East Gippsland)的地方,西至巴瑟斯特、蒂默特(Tumut)及澳洲首都特區。但是它們的群落衰落後,現已只分布在新南威爾士北部的拜倫灣(Byron Bay)至東吉普斯蘭的沿海地區。在新南威爾士,它們自1960年代就已經嚴重衰落。除了凱普頓低地(Captains Flat),它們從海拔250米以上就已失去蹤跡。群落也很細小,只有少於20隻成蛙。不過,已知有6個群落的數量突破300隻,分別位於悉尼、肖爾黑文(Shoalhaven)及新南威爾士中北部海岸。估計它們已從最少90%的分布地消失。另外,在布勞頓島(Broughton Island)及鮑恩島(Bowen Island)也有綠紋樹蛙出沒。它們已被引入到新西蘭新喀里多尼亞瓦努阿圖

生存狀況

綠紋樹蛙的數量於過往10年間減少了超過30%。它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局部在新南威爾士則被列為瀕危。失去棲息地、入侵的掠食魚類及排水道的變更都是令它們減少的原因。原住於北美洲的東部食蚊魚被引入到澳洲來控制蚊患,但綠紋樹蛙的蝌蚪卻受到被這種魚類掠食的危害。其他的因素也包括入侵哺乳動物的掠食、水質的改變及除草劑的使用等。不過,由於綠紋樹蛙具有在受破壞及污染環境生存的能力,失去棲息地並非其衰落的主因。壺菌病於1970年代及1980年代亦對它們造成一定的傷害。 為保育綠紋樹蛙,現已實行了多項的措施,包括研究控制東部食蚊魚、發展及改善適合的棲息地、飼養計劃及教育等。[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