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歷史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羅馬歷史中心在羅馬的歷史古蹟令人過目難忘。作為以它名字命名的國家——羅馬帝國的首都,古羅馬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儘管千百年過去了,但這座奧古斯都及其繼任者留下的「大理石之城」,卻仍完好的將自己輝煌的歷史古蹟保存了下來,被視為是世界上最令人嚮往的藝術寶庫之一。羅馬歷史地區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是歐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的範圍在羅馬市內奧勒利安城牆內,是當今完美保存古城建築及布局結構的典範。世界遺產委員會把羅馬歷史中心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是:"從傳說的公元前753年建成之日起,羅馬就同人類的歷史緊密相連。它曾是統治地中海世界五個世紀之久的帝國的首都,後來又成為基督教世界的首都,今天仍然履行着這些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功能。"
中文名 羅馬歷史中心區
外文名 Historic Centre of Rome, the Properties of the Holy See in that
國 家 意大利 梵蒂岡
所屬洲歐洲
列入名錄時間 1980 1990
簡介
羅馬歷史中心區、城內教庭管轄區和聖保羅大教堂作為文化遺產,簡稱羅馬歷史中心區,198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最著名的有萬神廟、競技場、和第度凱旋門等[1] 。羅馬歷史中心區面積占現今羅馬市的40%,是該市12個行政區之一。從高空俯瞰該中心,羅馬古城猶如一巨型的露天歷史博物館,7座山丘上,珍貴的古蹟和古建築比比皆是。在奧勒利安城牆內還有一道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城牆,保存着17座雄偉的城門。帕拉蒂尼和卡皮托利尼山之間曾是古羅馬宗教、政治和商業活動中心,卡皮托利尼山上還有米開朗琪羅設計的市政廳廣場和羅馬城大部分著名的藝術陳列館,在埃斯奎利尼山坡上有著名的羅馬鬥獸場,無論從建築技術還是從建築材料的使用上都是古羅馬建築最傑出的成就之一。
主要景點
- 萬神廟:萬神廟是供奉眾神的廟宇,初建於公元前27年,公元120-124年重建,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作之一。它的門廊寬33米,16根石柱前後分三行排列,最前面是8根深紅色花崗岩石柱。神殿屋頂為半球形,半球的底面直徑為43.5米,殿內空間總高也是43.5米,半球頂中心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洞用來採光,沒有覆蓋玻璃。這個半球頂是古代世界建築物最大的半球頂。半球頂和柱廊頂原來覆蓋有鍍金銅瓦,公元663年被拜占庭皇帝掠走,735年以鉛瓦覆蓋。柱廊的銅製天花於17世紀上半葉也被拆走。萬神廟早期建築本體一直保存到現今。這座建築體現了古典建築和諧、穩定和莊嚴的特徵。羅馬萬神殿擁有2000年歷史,自然光只能通過圓頂上的巨大開口照進大殿,但雨水也會藉機湧入。為此,地板上開鑿了一系列小洞,用於排水。專家們發現陽光只能在3月春分和9月秋分以及4月21日這一天通過這個大洞照亮內部。4月21日據信是羅馬落成的日子。在這些重要日子走進萬神殿時,羅馬皇帝會沐浴在陽光中。
- 競技場:競技場也是古羅馬建築的典型代表,始建於公元1世紀的弗拉維王朝,3世紀和5世紀重修過。競技場平面為橢圓形,長徑188米,短徑156米,外牆高48.5米,用淺黃色巨石砌成,分為4層,下面3層砌成拱門樣式。場內中心是競技表演場,鋪有木地板,板下有地下室,供樂隊堆放道具和關閉猛獸用。表演場四周是橢圓形分布的看台,可容納觀眾四五萬人。表演場除用於競技外,還用於閱兵、賽馬、歌舞表演和鬥獸。現今競技場的高大圍牆已殘缺不全,表演場也已殘破,露出地下室,但周圍看台保存得相當好。
- 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是基督教初期教堂,初建於4世紀,19世紀初被燒毀後按原狀重建。教堂主廳為縱長方形,長120米,寬60米。中心部位的縱長方形主廳最高,兩側有列柱,列柱上方是連續的拱券,再向上是壁柱和明窗,天花是木板平棋格形。聖壇在東端,上有半圓穹窿頂。聖壇前有祭壇。主廳內鑲嵌的壁畫是5世紀的原作。主廳前是三面有圍牆的方形庭院。這種長方形平面的教堂又稱巴西利卡式教堂,是西歐中世紀天主教堂的原型。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根據神話傳說,羅馬城由羅穆盧斯和瑞摩斯於公元前753年修建[2] 。羅馬首先作為羅馬共和國的首都,後來是羅馬帝國的都城,再後來到了公元4世紀,這裡則成了整個基督教世界的中心。1990年,這個世界遺產地的範圍擴大到了羅馬八區的城牆。該文化遺址包括了一些著名的古代建築,例如:古羅馬廣場、奧古斯都的陵墓、哈德良的陵墓、萬神殿、圖拉真柱、馬可·奧里利烏斯柱,以及羅馬教皇的許多宗教和公共建築。
視頻
意大利的首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羅馬還是一座歷史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