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美舌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美舌藻
t01afc22748ef1946f8.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829166&sid=6041987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美舌藻

漢語拼音:Měi Shé Zǎo
別名:烏菜、鷓鴣菜、魯堤菜、岩頭菜、岩衣、竹環菜、堤藻、驅蟲菜、蛔蟲菜(福建)、石疤(廣東)
性味:味咸,性平
功能:驅蛔
主治:蛔蟲病,蛔蟲性腸梗阻

美舌藻,中藥名。為紅葉藻科植物美舌藻Caloglossaleprieurii(Mont.)J.Ag.的全草。具有驅蛔的功效。主治蛔蟲病,蛔蟲性腸梗阻。[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美舌藻

拼音名:Měi Shé Zǎo

別名:烏菜、鷓鴣菜、魯地菜、岩頭菜、蛔蟲菜

來源

紅葉藻科美舌藻屬植物美舌藻Caloglossa leprieurii (Mont.)J. Ag.,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去雜質,洗淨曬乾。

性味

咸,平。

功能主治

驅蟲。用於蛔蟲病,蛔蟲性腸梗阻。

用法用量

鮮品1~2兩。[2]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品30-60g;小兒酌減;或干品研末。當晚臨睡前和次晨空腹兩次分服。

化學成分

含α-海人草酸及多種游離氨基酸。

藥理作用

  • 1、驅蛔作用:20%煎液培養的豬蛔,20-30min後,可見蟲體皺縮及活動減少,至次日仍未死亡。豬蛔活動描記提示,煎液可抑制活動和使其麻痹。鷓鴣菜的驅蛔主要活性成分為α-海人草酸。
  • 2、其他作用:10%鷓鴣菜毒餌能毒殺家蠅,發霉原藻的作用尤著,62h內被全部毒斃。

毒理作用

小鼠灌服鷓鴣菜煎液20g/kg,未出現中毒症狀和死亡,部分患者頓服鮮藻250g,未見明顯反應。提示毒性極小,個別出現腹痛、腹瀉等副反應。

相關論述

  • 1、《綱目拾遺》:「療小兒腹中蟲積。」
  • 2、《中國藥用海洋生物》:「驅蟲,化痰,消食。用於慢性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和蛔蟲病。」
  • 3、《浙江藥用植物志》:「主治蛔蟲性腸梗阻。」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去除雜質,洗淨曬乾,或鮮用。

藥材性狀

藻體黑色,扁平,葉狀,長1-4cm;具有不規則叉狀分枝,節間狹長,類圓形,節部縊縮。葉片中央有明顯的中肋;中肋分枝點常有次生副枝,有時生出毛狀根。膜質。氣腥,味咸。

形態特徵

藻體暗紫色,干後黑色,薄膜質,匍匐叢生,高1-4cm,寬約1mm,葉狀,扁平而窄細,二叉式分枝,枝節間狹長,節間有些縊縮,葉片中肋明顯,延伸及頂,末端分叉,舌狀披針形,中肋的分枝處常有次生副枝,其腹面有時生出假根狀固着器。四分孢子囊四面錐形,沿中肋向兩邊集生。囊果圓球形,生於分枝上部及中肋腹面。

分布區域

分布於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

生長環境

生於高、中潮帶的泥沙石上,尤其是海口附近的低鹽度處。[3]

參考資料

  1. 美舌藻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美舌藻中醫世家
  3. 美舌藻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