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翟春華(渡口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翟春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翟春華》中國當代作家渡口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翟春華

渡口村很大,我們村子很小,以至於有的人把我們和渡口村當成了同一個村。多少輩的友好相處,連渡口村的渡口都搬到了我們面前的那個小河灣。

渡口村,與河流並列而生的村落。村子後,是亞細亞的種植綠色植物的土地,村前,是這條河流的北岸。「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位於水北的渡口村和它的幾個鄰居,襲風水之蔭庇,是那麼陽光,那麼和諧,那麼溫馨。

每每被大人帶着去距我們最近的集鎮趕集,要路過渡口村,路過它的堤壩,這是一條天然的運輸線路,雖然不是柏油馬路,也不是鋼軌鐵道。古代有「摩肩接踵」的成語,我們趕去時和同村叔嬸結伴同行,拐回來經常遇到該稱呼伯叔哥嫂乃至舅妗的鄉親,遵從地域和血親的定則,人之間的招呼顯得信手拈來,自然天成。

其實渡口村在我們的生產大隊有兩個呢,而且這兩個不同的渡口村連續產生了兩任村支書。一九五六年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大地開始紮根,黨的基層組織作為戰鬥堡壘,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和象徵

難忘多少回,當秋時節的連日暴雨造成河水暴漲,村支書總會組織黨員作為先鋒的青壯勞力巡堤,雨衣,膠鞋,馬燈,一個個高大的身影讓婦孺老幼感到安全依靠

那個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已吹出了千樹萬樹梨花開。難忘整個村委(生產大隊改叫村委,有時仍習慣叫生產大隊)有一個代銷商店,小學生去店裡買大楷字紙和毛筆,過年了大人帶孩子稱冰糖、紅棗、柿餅,獎勵期中考試頭幾名的學生焰火和盒炮。那時我們的村黨支部,在「希望的田野」建立了治理網絡,舊牆上的口號標語,高高枝丫上的大喇叭,小學生回家在書包里捎給父母或同村人的倡議書或私信,處處顯示了黨領導下的基層組織深入人心的影響力。

距離縣城幾十里,我們的渡口村上情下達,如河流一樣通暢。廣播電視報刊雜誌發達,南巡的講話又在群眾中掀起學習的熱潮,我們處處都談論怎麼致富,怎麼加快發展,一個好的帶頭人是如何帶出一個好班子。

小學五年級,我羨慕當時的紅色億元村,向作為黨員的爸提出了這類問題。

「各地有自己的實際!」這就是父親的回答。

爾時,我們的渡口村已經在創業,村委在信陽革命老區扶持下建立了地毯廠,接着又開始規模養殖。

最早,我是跟隨父親了解了什麼是「黨的領導」,你看從渡口村的大路或河堤去村支部村委會,總聽到人們嘴裡發出對黨員嘖嘖之聲,因為背着噴霧器去噴農藥的是黨員,因為修理柴油機的是黨員,因為率防疫隊伍去小學打防疫針的是黨員。

難道只有領導機關的幹部是好黨員,就像有句話「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黨不僅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制定相應的政策,再宣傳組織群眾去執行,而且廣大黨員包括幹部本身,首先必須模範遵守憲法法律,率先垂範完成各項政治任務。

歷史上有「召父杜母」的軼事,我們則提倡由 「人治」向「法治」的轉變。

工作幾年了,心愛的她同樣出生於渡口村。有次一起回家,走在大堤上,看到前面的河水變得清澈了,甚至有人乘小船捕魚呢。在這兒,沒有誰向群眾宣揚自己的成績,讀宣傳欄,知道這是依法治水取得的成效。

長明燈隨着一號文件出現在每個路口,綠色設施讓我們感到什麼是鄉風文明,村容整潔……

當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勝利,縱貫南北的一條高速公路也開始在渡口村周邊架設。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國家發展戰略已寫入我國的憲法法律,是各級政府發展的目標,依法治縣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百姓安居樂業,家鄉幸福安康,鄉村振興已經全面起航。

多少歲月流逝,渡口村里,我們的黨,人民公僕,不求某一位幹部贏得百姓口碑,惟盼黨組織和集體留給子孫萬代實實在在的福祉。

離開渡口村,回到渡口村,俯瞰祖國大地千帆競發,各條戰線如火如荼,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理想藍圖正在鋪就中。[1]

作者簡介

翟春華,西平縣師靈鎮人,現在新蔡縣第二高級中學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