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街掘地坪(龔廣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街掘地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老街掘地坪》中國當代作家龔廣濤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老街掘地坪

  話說:

泗水如煙銜九天,

紫山猶印蓋河川。

漢王廟黛柏崗碧,

關公祠赤偃月寒。

荷塘月色清寂幽,

酒肆幌影鬧喧遠。

天地浩然同明月,

人間正氣共嬋娟。

白河,古稱淯水,納百溪而成其大,是南陽人的母親河,浩浩蕩蕩入漢水,奔長江,匯東海,歸大洋。

紫山,自古以來就是南陽城的後花園神奇故事譽天下,傳說是張果老撒下的一座孤山,鍾靈毓秀三億年。

白河望紫山嫣語,紫山遇白河積澱,天作之合,鸞鳳和鳴,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上蒼恩賜了這片大地,大地孕育了無數兒女。掘地坪,就是這眾多兒女中的一名驕子。

掘地坪,北依白河支流發源於五垛山的泗水河,西靠伏牛余脈峻岭崗巒,東攜蒲、豐、隱三山葫蘆巨石,南銜紫、塔、磨、羊群峰「三柏一頂」大崗。猶如一顆熠熠生輝的熣燦明星,與日月同輝,與山水相伴。

掘地坪,名出光武,龍脈非凡,朝氣蓬勃,生機盎然,自開疆拓土以來,它以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卓越人文優勢,脫穎而出,成為一域物阜民豐,市場繁榮的繁華街市。

普天之下,集市有大小之分,老街有歲月長短,掘地坪老街建於何時,無籍可考,但傳說確有其源。相傳,西漢末年,天下大亂,王莽篡政,新莽始建,劉秀義舉南陽,激戰紫山,鏊戰磨山,血戰塔子山。劉秀兵敗,退守「三柏一頂」崗,躲入崗下一村,村民擁戴,將其藏在村南一麥場草秸垛下。王莽追至,困村人於麥場,村民斷然否認劉秀藏於該村。王莽惱羞成怒,令士兵燒毀村莊,士兵不敢怠慢,只留王莽背靠的草垛不敢燒,劉秀恰好藏在其中,僥倖逃過一劫。王莽命將此坪掘地三尺,誓要挖出劉秀藏身之地,未果。王莽撤兵,劉秀始出,面對無家可歸村民,一邊慰籍,一邊千恩萬謝。此村因他而狼煙四起,此地因他而坪地被掘,悲乎!殘也!痛乎!惜也!他,喟嘆「掘地坪」也!允諾來日打下江山,定當皇恩浩蕩。

劉秀不負重望,公元二十五年,奪取新莽政權,在東京(洛陽)建立東漢王朝。劉秀稱帝,念念不忘三柏一頂崗下的劫難之日,念念不忘殘遭掘地三尺的善良村民,遂撥銀十餘萬兩,興建集市貿易,賜答村民救命之恩。

老街先祖,為了紀念光武大帝賜銀建街浩蕩皇恩,首先在其藏身之處,修建一座漢王廟宇。漢王廟規模浩大,氣勢恢宏。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軍領袖張曼成率軍攻占宛城,斬殺南陽太守褚貢,兵臨老街,焚燒廟宇,搗毀胎塑。三國、晉朝、隋朝,老街人又不斷復修漢王大廟,煙火不斷。據傳,唐宋年間,老街人盛建漢王之廟,大殿正堂金粉塑供東漢開國光武皇帝劉秀,配殿供奉着鄧禹、吳漢、耿弇、寇恂、岺彭、馮異等雲台二十八將。正殿後新修娘娘廟一座,供奉着南陽農家美女、光武皇后陰麗華娘娘。

漢王廟,歷經三國、晉、隋、唐、宋、元、明、清風雨雷電,刀兵火焚。據傳,明朝末年,李闖王九戰南陽,其中在掘地坪、安皋一線和明軍有過惡戰,漢王廟再次毀於戰火。倖存下來的東漢遺物經老街人反覆修葺,煙火繚繞是老街人歷朝歷代懷着一顆虔誠之心,再修廟宇,再塑金身,特有的一種情愫,特有的一種寄託,特有的忠君厚義行為的續延。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供銷系統買下廟宇附屬設施,拆遷它用,從此,漢王廟就此消失。但是,千古廟逝靈魂在,萬代歌謠猶高謳。至今,每逢春光明媚之日,老廟舊址仍有煙火繚繞;每逢寒食節到來之時,仍有百姓紙錢舞撒。

掘地坪人,代代不忘,口口相傳,掘地坪老街自此始於東漢,成於隋唐,興於宋元,盛於明清,衰於民國。

兩千年風雨蒼桑,乾坤輪迴,高奏的是老街一代代鏗鏘讚歌,浣洗的是歷史塵霾,沉澱的是厚重印記,傳承的是嶄新風貌。

老街,恰如一條振翅欲飛的蛟龍,自漢王廟起始,縱貫南北,主街寬闊,巷道幽密,中華傳統的非子型布局,直達街北泗水河畔。人們為了老街更好的明天,又陸續在泗水河北岸修建了玉皇宮、關公廟、祖師殿,環街土寨牆。一街南北,人神護佑,家和人興,九天湛藍,成為南陽通往洛陽便捷的重要驛站通道。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清朝道光年間,南陽城西北的磨山腳下龔河村,走出一位北京國子監太學生龔聚之,出任南陽教諭,從七品(教育局長),在龔河村籌建了東庭書院。龔氏與掘地坪百姓有多層親戚關係,人攜人,親顧親,遂在老街北口的關帝廟、祖師廟也籌建了私塾一座,以供老街及周邊莘莘學子鯉魚躍龍門,報效國家,報效鄉鄰。掘地坪私塾先後走出了大批的童生、秀才、舉人,李繼躍、申書堂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清朝光緒年間,從私塾走出的有識之士,又反哺私塾,建立了掘地坪學堂。民國時期,改學堂為小學,革命進步青年,掘地坪人的親鄰,南召山根的共產黨人袁寶華,曾在南陽建立平津同學會,多次到掘地坪小學、掘地坪復興中學,宣傳馬列主義,共產主義思想。袁寶華是國立北京大學學生,後任新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國家計委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在他的影響下,老街小學又走出了一批共產黨人和進步青年。據當年的小學生,日後的小學校長,現年九十一歲的華德良老師講,單他同班的同學就走出了張新玉、閆保慶、惠國慶、夏國祥等四位縣委書記和縣長。

街北小學的關帝廟旁,祖師廟側,有一棵漢代的皂夾古樹,碾盤粗細,曾有關公栓馬掛刀之說。樹旁有一池塘,深不可測,古樹蔭翳了塘水萬物生靈,塘水潤澤了古樹舊枝新芽,古樹千年不枯,池塘萬代不竭,皂夾樹占地半畝,鬱郁蓊蓊,古杈上懸着一口大鐘,稍有擊打,方圓五里,悉悉有聲。

古樸的校園,典靜素雅,溫馨幽長,教室,書齋,操場;玉蘭,桂花,海棠;國槐,楊柳,白楊;鶯歌燕舞,鳥語花香,書香四溢,韻味綿長。置身清靜的一片熱土,習習清風透着光輝遠大的理想。

每天清晨,當東南紫山上透出第一縷晨曦,那些朝拜進香的信男善女,便行走在老街四面八方的小道上,大路上。在雕樑畫棟的漢王廟、祖師廟、關公廟、葫蘆石、尿泊石,大家各取所需,各取所念,跪拜祈禱,虔誠祈盼人生安寧,寄託心靈慰籍。鼎盛的煙火,迴蕩九霄的晨鐘暮鼓,梵音繚繞的餘音,給老街增添了無盡輝煌。

老街北門之外,是一望無際的銀色沙灘,細沙貫滿了泗水河床,沙河似匍匐蜿蜒的長龍曲行,騰飛遠方。沙河之水,清澈見底,波平如鏡,微風輕拂,碧波蕩漾。兩岸鮮花似錦,林濤綠浪,春日踏青,夏時消暑,秋中賞月,冬來觀雪,四季景色如畫,各領風騷二千年。

掘地坪老街,八百米的街道,南北商賈如雲,店肆鱗次櫛比。明清期間,街南自漢王廟起始,五花八門的商號招牌尤如朵朵彩雲,五光十色。鑫豐金樓、昊天銀店、興雲糧行、豐裕糧行、上福順廣貨行、永發山貨行、常福順布行、吉泰祥絲綢行、隆昌盛米酒行、聚發雜貨店、張大記肉案、義興染坊、福興肉鋪、飯館一碗香、王記油坊……

民國乃至解放以後,老街上還有眾多的商號,個個赫赫有名,程記「原興誠」,蘭記「蘭順興」,張記「恆興增」,李記「東升堂」,華記「厚德茂」,華記「順慶樓」,王記「尚義號」,華記「順義樓」,王記「聚源祥」,高記「高德順」,惠記「福生銀」,張記「銀匠樓」,張記「鑄鐵行」,左記「騾馬店」,還有東街後的酒廠,諾大的十幾個糧行。

老街自古成集以來,與西邊的安皋,東邊的石橋兩大集市逢雙成集互動,選擇逢單過集。每逢集日,山裡的,丘陵的,平原的,安皋、石橋、南召、鎮平,還有方園百里更遠的商賈,趕集百姓,皆匯於此。南來北往,東去西回,紛紛擾擾,熙熙攘攘,皆為利來,皆為利往。人山人海,擠擁不動,沙河沙灘便自助成集,老街人戲稱它就是上海小外灘。

外灘銀白色的沙子潔淨鬆軟,大風吹不起半點灰塵,揚不起星點細沙。趕集的人們走累了,坐下;坐累了,躺下;如果再想活動一下筋骨,赤腳跳躍其上,絕無污衣之嫌。

春光明媚二月二,是老街一年一度的廟會,老街人會早早寫下兩台社戲,北街口的兩座露天戲台金鏺鳴日,鑼鼓喧天,高台爭賽,競技上演。同時,與之相伴的舞獅子,舞火龍,蹬高蹺,搖旱船,抬花轎,放風箏,吹糖人,捏麵人,剪花紙,江湖藝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地攤上擺滿了小人書,連環畫,撥浪鼓,寶葫蘆,長命鎖,生肖石,玉如意,敬德鎮妖錘,秦瓊避邪鐧,還有那農耕用具杈把,掃帚牛籠頭。

小吃攤上,白騰騰的饅頭,金燦燦的油條,厚虛虛的鍋盔,肥油油的籠包,香噴噴的餛飩,麻辣辣的酸湯,蒸碗,扣碗,八大碗,醋碟,糖碟,麻醬碟。煎、炒、烹、炸,美味飄香,令人垂涎欲滴,舔唇咽舌。賣柴的,賣竹的,賣房子檁條雜木的,定會占領半個河灘。雜耍的,賣唱的,玩猴的,抽籤的,卜卦的隨處可見。偶有那衣着不整,蓬頭垢面的叫化子,求你施捨,你若不從,他會手握鵝卵河石,對準額頭,一拍,二砸,三叫喚,頭上馬上浸出鮮血來,嚇人的討要技巧會征服好多人。街里街外,灘上灘下,不求秩序,只有熱鬧,幾百米的老街,幾百米的沙灘,沒有一個時辰,那是逛不完的。

日落五朵,夜色降臨,廟會的最後一項活動拉開帷幕,隨着一陣陣爆竹沖天而起,九霄中禮花漫天飛舞,皆成五彩。蜿蜒如龍的老街,一河兩岸,廟前廟後,廟左廟右,火樹銀花,笑臉與彩燈輝映,禮花伴歌聲飛揚,神廟沸騰了!老街沸騰了!

老街人興奮之餘,忘不了街南的漢王廟,關帝廟,祖師廟,玉皇廟,尿泊石,葫蘆石與老街共風雨,同滄桑的沐風櫛雨歲月;更忘不了掘地坪私塾,掘地坪學堂,掘地坪小學走出的有識之士,共產黨人;更忘不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犧牲安眠在西崗英雄墳上的無名英烈。

「長夜難明赤縣天,一唱雄雞天下白」。新中國成立以後,千年老街枯木逢春,以嶄新的姿態迎來了新生,老街從互助組,初級社,合作社走起,成為鄉人民政府駐地,人民公社政府駐地。七十年代,由於多種因素,政府機關遷移謝莊,留下了一條單純的商業老街,成為人民公社大隊駐地,鄉人民政府行政村級駐地。改革開放以後,老街青春煥發,日新月異,突飛猛進,人們的精神面貌,物質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一條老街,二千年寶刀不老,風華正茂,以它特有的厚重歷史文化積澱,帶動左右,兩條新街勃勃新生,雙側如虎添翼,隆然躍起,成為宛北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光彩耀人。

老街,兩千年的風霜雨雪,無數次蕩滌着那些斑駁的歷史傳說;老街,兩千年的艷陽麗日,無時不普照着繁華與昌盛。一朝朝,一代代,一生生,一世世,多少仁人志士,多少英雄豪傑,多少平民百姓,在這個旋轉的舞台上演繹着說不完,唱不盡的華麗讚歌。

閒暇之餘,站在老街之上,你會發現,老街就是一棵千年古樹,漢唐的軀幹,宋元的枝杈,明清的綠葉,兩千年的根須已固山網河,成為一個古老而又嶄新的傳說。

這真是:

老街坪綠欣鬱蓊,

阡陌疇青妍花蔥。

九曲泗水垂煙柳,

萬丈紫山矗勁松。

台榭飛檐映日月,

古廟飄旗輝碧空。

改革開放盛世日,

舊貌新顏藍圖宏。[1]

作者簡介

龔廣濤,河南南陽人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