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聊城市茌平區杜郎口高級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聊城市茌平區杜郎口高級中學杜郎口中學,始建於1968年11月,是聊城市教學示範學校,市級規範化學校,聊城市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示範學校[1],全國課堂教學創新優秀學校。

學校占地面積46669平方米,建築面積10863平方米,現有20個教學班,在校生人數1256人,現有在職教職工116人。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學校占地面積46669平方米,建築面積10863平方米,現有20個教學班,在校生人數1256人。

師資力量

學校有在職教職工116人,專任教師85人。本科以上學歷31人,其中第一學歷為中專者有6人,第一學歷為大專者有25人。合格率95.6%,其中高級教師5人,中級教師26人,市級優秀教師7人,骨幹教師4人,市級優質課、教學能手26人。

硬件設施

按照省級規範化學校標準,配備全縣一流理化生實驗室各一座,儀器室各一座,建設有語音室、勞技室、教工閱覽室、學生閱覽室,建有多媒體教室[2]2座、微機室2座,微機寬帶上網正在進行中,學校充分發揮實驗室和各功能用房的作用,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供充分的外部環境和條件。學校實行新課改以來,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認可,為迎接全省現場會的召開,05年縣委政府投入400餘萬元建起兩座教學樓,一座實驗樓,一座大型報告廳,一座學生餐廳。

獲得榮譽

學校自1998年實行課改以來,陸續得到了縣教育局、市教育局、省教育廳、國家教育部的認可,聊城市教育局、聊城大學、省教育廳、國家教育部多次派人來該校進行調研,均給予了高度的評價。2004年11月28日,全市初中教育教學現場會在該校召開,2005年11月12日全省農村初中教學改革現場會在該校召開,2006年2月22日,全省教研室主任工作會議在該校召開。學校先後被評為「聊城市教學示範學校』」,「市級規範化學校」、「聊城市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聊城市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示範學校」、「省重點課題研究基地」、「山東省教育廳聊城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實驗基地」、「中國創新教育雜誌社重點調研基地」、「全國合作教學研究基地」。

近11年來,杜郎口中學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縣委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各界教育領導指導下,勇於進取、積極探索,致力於教育教學改革,逐漸形成了特色顯明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引起了全國各地教育同仁的高度關注。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郭振有稱杜郎口中學為「課堂模式的革命性變革,教育創新的原創性典範,素質教育的希望之路。」原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王文湛、中央教科所田慧生副所長、原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王修智、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齊濤等領導和專家先後來校指導並給予高度評價。學校先後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課堂教學創新優秀學校、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全國學校規範化管理示範單位等省級以上榮譽稱號四十多項。

截止2009年6月,山東省教育教學現場會、全國中語會第二十二屆年會等省級以上教育教學會議數十次相繼在該校召開。《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等國家、省級四十多種新聞媒體給予高度評價和報道。

杜郎口中學已接待來自包括香港、台灣等全國各省市及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的教育行政領導和教師已達40萬人次。

教學措施

杜郎口中學自教改以來,逐步形成了「三三六」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課堂自主學習三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自主學習三模塊:預習、展示、反饋;課堂展示六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所謂立體式就是:教學目標、任務是新課程要求的三維立體式,將學習任務分配給每個同學、每個小組來完成,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每個小組的集體智慧,展示模塊就會有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思考與交流;

所謂大容量就是:以教材為基礎,拓展、演繹、提升,通過各種課堂活動形式展現,辯論、小品、課本劇、詩歌、快板、歌曲、繪畫等等;

所謂快節奏就是:在單位時間內,緊扣學習目標和任務、通過周密安排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以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參與為特色,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老師僅用極少的時間進行「點撥」。他們把這種特色叫做「10+35」(教師講解少於10分鐘,學生活動大於35分鐘),或者「0+45」(教師基本不講),充分引導學生,營造以學生自學為主,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教學理念

1998年之前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教師一味地講授灌輸,一言堂、霸語權日復一日,周復一周,年復一年的雷同着,學生成了局外人,聽天書,等下課,等放假,有的學生耐不住,便找到一百個理由棄學了,真正輟學的原因不在於家庭貧困,不在於主管部門、行政部門、家長不重視教育,而是學生不入門,跟不上班,學困而導致厭學使其然矣。其根源就是不關注學生的體驗、參與、探究、感知、情緒,視學生為容器,嚴重地被物化,而不是被人化。簡單地說,學生學知識遭遇障礙,千山萬水,欲達無望更別說造就人格,個性發展了。鑑於此我們經過深入調查,反覆研究,學習有關先進教學理論,縝密推敲,決定進行徹底的教學改革,並逐步形成了杜郎口中學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