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聯合國農業發展基金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聯合國農業發展基金會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

英文縮寫: IFAD

成員國: 142個

宗旨: 發展糧食生產提供優惠貸款

資金的使用: 贈款,貸款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聯合國系統專門向發展中成員國提供糧食農業發展貸款金融機構,英文縮寫IFAD。根據1975年世界糧食會議於1976年籌建,1978年正式開始業務活動,成員國有142個。總部設在意大利羅馬。它的宗旨是以籌集的資金為發展中國家發展糧食生產以及加強有關的政策項目和計劃提供優惠貸款,提高這些國家貧窮人民的營養水平和生活條件。[1]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簡介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管理大會 ,每年召開1次 。執行局由18名正式執委和18名候補執委組成,是管理大會閉會期間負責主持基金會一般活動的機構,在有業務需要時召開執行局會議。秘書處負責日常業務工作,由總裁領導。總裁是基金會的法定代表,由管理大會以總票數2/3多數選舉產生 。成員國分為3類 :①發達國家20個。②發展中石油輸出國共12個 。③發展中國家共110個。基金會貸款分普通 、中等和優惠3種,利率 、償還期 、寬限期各不相同,根據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分別使用不同的貸款。

農發基金的成立

七十年代初,世界不少地區農業歉收,出現"糧食危機"。在發展中國家的積極推動下,聯合國於1974年11月在羅馬召開了世界糧食會議,決定成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農發基金"),以便為發展中國家的農業開發,尤其是糧食生產提供資金。

聯合國《關於建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的協定》於1977年11月13日正式生效。農發基金於1977年12月成立,並從1978年1月1日起開始其業務活動,現已發展成為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的三大機構之一。

農發基金現有162個成員國,這些國家共分為三個類別,即I類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共21個;II類國家-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共12個國家;III類國家-發展中國家,共129個國家。

農發基金的宗旨是"籌集資金,以優惠條件提供給發展中的成員國,用於發展糧食生產,改善人民的食物營養,逐步消除農村貧困現象"。農發基金是為發展中國家的扶貧和農業開發提供資金服務的一個國際金融機構。

在增加糧食生產方面,有短期項目、長期項目和政策支持項目。①短期項目主要是通過改良土地、改進排灌、改良品種、改進農作制度和管理水平來提高作物產量。②長期項目主要是通過興修水利、墾荒和移民等手段改善和提高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③政策支持項目主要是協助政府解決在土地物價、信貸、市場、補貼等農業政策投資方面的資金需求。

在消除貧困方面,農發基金主要強調貸款項目要直接用於經濟條件差的個體農戶和鄉村婦女,而不能用於國營企業或為私人資本贏利。

資源 

資金來源與籌措

農發基金的資金來源包括∶①創始基金;②成員國補充捐款;③非成員國和來自其他方面的特別捐款;④農發基金的投資收益。

農發基金資金的籌措由三個類別的國家協商提出認捐總額。I、II類成員國是農發基金的主要捐助國;III類成員國是農發基金的主要受援對象,但也根據自願的原則捐助部分資金。農發基金每3-5年進行一次資金補充,到目前為止,共進行了五次補充資金認捐,累計總額達41億個特別提款權(包括創始基金)。

資金的使用

資金的使用∶分贈款和貸款兩種

贈款

贈款用於技術援助,不超過年度工作計劃的7.5%。

貸款

貸款分為三類,即∶

高度優惠貸款,每年收取0.75%的服務費(1994年以前收取1%),貸款期40年(1994年以前為50年),含寬限期10年。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超過805美元的國家均可使用此類貸款;

中度優惠貸款,年利率相當於其它國際金融機構浮動利率的50%(現為3.54%),貸款期20年,含寬限期5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806-1305美元之間的國家適用此類貸款;

普通貸款,年利率相當於其它國際金融機構浮動利率的100%(現為7.07%),貸款期15-18年,含寬限期3年,適用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306美元以上的發展中國家。

貸款項目涉及農業開發、鄉村發展、信貸、灌溉、畜牧、漁業、移民定居、農產品儲存、加工和銷售、科研推廣培訓等九個領域,近來又強調對農村貧困婦女進行扶持。

基金的合作

我國與農發基金的合作

1979年7月,中國代表團利用在羅馬參加《世界農村改革和鄉村發展大會》的機會,與農發基金官員進行接觸,開始了雙方的合作往來。

1979年冬季,中國代表團在參加糧農組織大會的同時,與農發基金官員協商入會事宜,後於1980年正式加入農發基金,並承諾認捐。1980年下半年,中國提出"北方草原與畜牧發展項目"的申請,與農發基金開始了實質性的合作。

隨着業務的發展,雙方的高層官員互訪也日趨頻繁。農發基金的前三任總裁:阿爾蘇丹、蘇德里、雅澤利都曾先後訪華,並會見了我國領導人;我國家領導人訪問意大利時,也都會見了當時在任的總裁等高層官員,為促進雙方的友好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我國自1980年加入農發基金以來,已累計向農發基金認捐3033.85萬美元,其中:初始認捐60萬美元和60萬元人民幣;第一期補充資金認捐130萬美元;第二期補充資金認捐180萬美元;第三期補充資金認捐800萬美元;第四期補充資金認捐850萬美元;第五期補充資金認捐1000萬美元。

作為第III類成員國,中國在與農發基金合作早期時間內曾交替使用過高度優惠貸款和中度優惠貸款。自1987年以後,農發基金一直向中國提供高度優惠貸款。到目前為止,農發基金共向我國提供了16筆優惠貸款,協議貸款額4億美元。農發基金貸款項目覆蓋了我國的17個省(市、自治區)的150個貧困縣(市),約有900萬貧困農民直接受益。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