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保祿修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聖保祿修院
圖片來自ascdc

聖保祿修院(St. Paul's Convent Church)位於香港銅鑼灣銅鑼灣道1號,由法國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所建立。

該會的在香港的服務可追溯至1848年,當時主要收容被遺棄的嬰兒,其後該會陸續將服務擴展至開辦學校及醫院。該會在1916年開始在銅鑼灣區大力擴展,在修院內先後興建了女修道院、聖保祿學校聖保祿醫院、基督君王小堂及護士宿舍。建築群當中以基督君王小堂最具歷史價值。

歷史

基督君王小堂,建於1928年,可容納1000人,由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羅拔神父構思,何東夫人資助興建費用。[1][2][3][4] 1941年日本侵港期間,在修女的保護下大批傷者躲進修院及教堂。修院的名稱曾多次改變,由1995年起,修院的小教堂被改名為基督君王小堂。

建築

教堂以古典復興風格興建,平面以長十字設計,相交之處建有圓拱頂,外圍立面科林斯式石柱包圍以支撐屋簷,除其中4角位的4支為方柱外,全部為圓柱,所以教堂內樓底空間特別高,斜屋頂則鋪上中式瓦片。基督君皇小聖堂的正立面向東北聖保祿醫院,正面大門及兩面側門上有宏偉的三角楣飾,兩正立面頂三角楣飾內是一個圓形12小時刻度大鐘,或可稱為鐘樓,該時鐘現已經停止運作,時間永遠是12時26分。內部以古典風格布置,地上鋪著色彩豐富的馬賽克地磚,加上華麗的天使雕刻,令教堂顯得相當典雅。修院見證法國傳道會在香港的傳教及社會服務歷史,具珍貴歷史及建築價值,現時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現時基督君王小堂與聖保祿學校共用部份空間,現時該修院也使用聖保祿學校的禮堂作為教堂之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