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肉豆蔻 (中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肉豆蔻 (中藥)

肉豆蔻,中藥名。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乾燥種仁。分布於台灣、廣東、雲南等地。具有溫中行氣,澀腸止瀉之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寒,久瀉不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肉豆蔻
  • 別稱;迦拘勒、豆蔻、肉果、頂頭肉、玉果、扎地、麻尖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毛茛目
  • 科;肉豆蔻科
  • 屬;肉豆蔻屬
  • 種;肉豆蔻
  • 分布區域; 台灣、廣東、雲南 採收時間 果實成熟時採摘
  • 用量; 3~10g
  • 毒性; 無毒
  • 貯 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入藥部位

乾燥種仁。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脾、胃、大腸經。

功效

溫中行氣,澀腸止瀉。

主治

用於脾胃虛寒,久瀉不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

相關配伍

治霍亂嘔吐不止:肉豆蔻一兩(去殼),人參一兩(去蘆頭),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上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粟米二撮,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

用法用量

3~10g。

炮製

麩煨肉豆蔻:取淨肉豆蔻,加入麩皮,麩煨溫度150~160℃,約15分鐘,至麩皮呈焦黃色,肉豆蔻呈棕褐色,裹面有裂隙時取出,篩去麩皮,放涼。用時搗碎。每100kg肉豆蔻,用麩皮40kg。本品形如肉豆蔻,表面為棕褐色,有裂隙。氣香,味辛。

生理特性

小喬木;幼枝細長。葉近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兩面無毛;側脈8-10對;葉柄長7-10毫米。雄花序長1-3厘米,無毛,着花3-20,稀1-2,小花長4-5毫米;花被裂片3(4),三角狀卵形,外面密被灰褐色絨毛;花葯9-12枚,線形,長約雄蕊柱的一半;雌花序較雄花序為長;總梗粗壯、着花1-2朵;花長6毫米,直徑約4毫米;花被裂片3,外面密被微絨毛;花梗長於雌花;小苞片着生在花被基部,脫落後殘存通常為環形的疤痕;子房橢圓形,外面密被銹色絨毛,花柱極短,柱頭先端2裂。果通常單生,具短柄,有時具殘存的花被片;假種皮紅色,至基部撕裂;種子卵珠形;子葉短,蜷曲,基部連合。

生長環境

原產馬魯古群島,熱帶地區廣泛栽培。我國台灣、廣東、雲南等地引入栽培。

鑑別

藥材性狀: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2~3cm,直徑1.5~2.5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黃色,有時外被白粉(石灰粉末)。全體有淺色縱行溝紋和不規則網狀溝紋。種臍位於寬端,呈淺色圓形突起,合點呈暗凹陷。種脊呈縱溝狀,連接兩端。質堅,斷面顯棕黃色相雜的大理石花紋,寬端可見乾燥皺縮的胚,富油性。氣香濃烈,味辛。

相關論述

1、《本草正義》:「肉豆蔻,除寒燥濕,解結行氣,專理脾胃,頗與草果相近,則辛溫之功效本同,惟澀味較甚,並能固及大腸之滑脫,四神丸中有之。溫脾即以溫腎,是為中下兩焦之藥,與草果之專主中焦者微別。」「香、砂、蔻仁之類,溫煦芳香,足以振動陽氣,故醒脾健運,最有近功,則所謂消食下氣,已脹泄滿者,皆其助消化之力,固不可與克削破氣作一例觀。」

2、《本草匯言》:肉豆蔻,為和平中正之品,運宿食而不傷,非若枳實、萊服子之有損真氣也;下滯氣而不峻,非若香附、大腹皮之有泄真氣也;止泄瀉而不澀,非若訶子、罌粟殼之有兜塞掩伏而內閉邪氣也。[1]

參考文獻

  1. 肉豆蔻 roudoukou,中醫館,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