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肖元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肖元禮
出生 1909年
萬安縣窯頭鎮魯下村三塘村小組
逝世 1998年9月
職業 原萬安鄉農協土地委員

肖元禮 ,1909年出生於江西省萬安縣窯頭鄉魯下村。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鄉蘇維埃政府土地委員、紅十二軍第三十六師一○六團第一連政委、紅一軍團第一師三團政治處俱樂部主任、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三師三團政治處主任、第八團政委、紅十五軍團教導營政治教導員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後參加了直羅鎮戰鬥。

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七○團政訓處主任、七七○團政委、八路軍留守兵團軍政研究班班主任、延安部隊藝術學校政委、南下第一支隊一大隊副政委等職,參加大小戰鬥數十次,為保衛陝甘寧邊區和開闢大別山抗日根據地作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中原軍區第二縱隊十三旅副政委、北魯豫軍區獨立第一旅副政委、分區副政委兼地委書記、中原野戰軍第十一縱隊三十三旅政委、第三十一旅政委、第二野戰軍十七軍副政委、贛東北軍區司令員等職,先後參加了雙溝、祁義、定遠店和中原突圍、西征陝南等戰役戰鬥,參加了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江西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中南軍政大學第五分校政委、第二十四步兵學校政委、江西軍區第二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江西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廣州軍區副政委等職。

他是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他為加強部隊的全面建設付出了大量心血。他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他因病於1998年3月21日在廣州逝世,享年89歲。[1]

簡介

(1909-1998)江西省萬安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鄉蘇維埃政府土地委員,紅12軍第36師106團連政治委員,紅1軍團第1師3團政治處俱樂部主任,紅15軍團第73師3團政治處主任,第8團政治委員,紅15軍團教導營政治教導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8路軍129師385旅770團政訓處主任,8路軍留守兵團770團政治委員,留守兵團軍政研究班班主任,延安部隊藝術學校政治委員,南下第1支隊一大隊副政治委員,湘鄂贛軍區第1支隊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第2縱隊13旅副政治委員,冀魯豫軍區獨立第1旅副政治委員,中原野戰軍第11縱隊33旅政治委員,第31旅政治委員,第2野戰軍17軍副政治委員,贛東軍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江西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第24步兵學校政治委員,江西軍區副政治委員、司令員,廣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員、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5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人物生平

  • 1927年11月至1928年1月,萬安農軍4次攻打萬安縣城,並於1928年1月9日攻下萬安縣城。1月11日,成立了江西省第1個縣級蘇維埃政權--萬安縣蘇維埃政府。萬安暴動時,肖元禮任窯頭區工人糾察隊分隊長,萬安暴動失敗後,先後參加了泰和、遂川兩縣農民暴動和攻打吉安。
  • 1930年2月加人中國共產黨並任鄉蘇維埃政府土地委員,6、7月份,參加了萬安縣委舉辦的為期一個月的黨員培訓班,8月,配合工農紅軍攻占吉安,並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開始了他革命軍人的一生。

參加工農紅軍後,歷任紅12軍第36師106團宣傳員、連政治委員,並與連長向湘林一起率連單獨在寧都、廣昌、永豐一帶開展游擊活動,打擊敵人,鞏固地方政權,擴大紅軍隊伍,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受到了團長楊梅生的表揚。1931年隨軍打進福建永定、上杭、連平等縣。

同年10月,白色恐怖籠罩上海,情況危急,在上海工作的中央領導同志急需轉移到中央蘇區,時為106連政治委員的肖元禮奉命帶領30餘人,歷時兩個月,從廣東大埔秘密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安全護送到江西瑞金革命根據地。

  • 1932年,調團政治處任總支書記,並被送到福建汀州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第一期團政委訓練班學習,初次系統地接觸和學習了中國革命的理論和馬列主義基礎理論。同年在參加南雄、水江戰役中,左腳負傷,因戰鬥需要一直堅持在前線指揮戰鬥,致使傷口潰爛,差點失去一條腿。
肖元禮和夫人魯純性在江西軍區時合影原圖鏈接原圖地址
  • 1933年春,調108團任政治委員,同年秋,任紅1軍團第1師第2團政治處總支書記。在此期間,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鬥爭。
  • 1934年冬,隨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2.5萬里長征。長征途中,參加了2次攻打烏江、3次攻打赤水河等著名戰鬥。
  • 1935年,部隊到達毛兒蓋後,調紅軍大學政治科學習,任支部書記,參加過著名的直羅鎮戰役和會寧的勝利會師。到達瓦窯堡後,被分配到紅15軍73師3團任政治處主任。
  • 1936年,先後參加陝北東渡山西、西返陝甘寧蘇區的戰役,西返時任八團政委。
  • 1937年初任軍團教導營政治委員。
  •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129師385旅770團政治處主任,繼任團政治委員。1938年,770團劃歸延安留守兵團(司令員是蕭勁光),肖元禮隨團參加了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和保衛陝甘寧邊區的戰鬥。1939年10月,調延安留守兵團軍政研究班任班主任。
  • 1942年,學習班結業後,調任延安留守兵團部隊藝術學校政治委員,
  • 1943年調延安中央黨校第1部軍事隊14支隊學習,並參加延安整風運動。
  • 1944年調入由王震和王首道為領導的359旅組成的南下支隊,任第1大隊副政治委員。南下部隊經綏德東渡黃河,到山西過同蒲鐵路,再南渡黃河,越隴海鐵路進入豫西地區,又沿熊耳山、伏牛山南下,通過平漢鐵路封鎖線,1945年春到達大別山與新4軍第5師會合。
  • 1945年,南下支隊經短期休整後,於2月分批渡過長江,在大冶與日軍混成旅第83旅團打了一場硬仗,左肩負傷仍堅持戰鬥。在隨南下支隊南下及北返1年多的時間裡,轉戰陝西、山西、河南、湖北、江西、廣東6省,參加大小戰鬥數十次,打擊了日偽軍,為開闢大別山抗日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
  • 1946年,任中原軍區第2縱隊13旅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中原突圍西征陝南,並任豫鄂陝軍區第1分區副政治委員兼地委書記。
  • 1947年3月,奉命北渡黃河到山西晉城集中,參加了中原局高幹會議,會後任冀魯豫軍區獨立1旅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 1948年,任中原野戰軍第11縱33旅政治委員,在隴海、津浦兩路的戰鬥中,與敵人主力周旋了半年,在蒙阜公路夜行車時意外與敵人狹路相逢,機智果斷地帶領1個營的兵力向敵人發起突然襲擊,一舉殲敵兩個營,受到縱隊首長的表揚。在睢杞戰役中擔任阻擊任務,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睢杞戰役後,部隊整編,調31旅任政治委員,奉命指揮兩個旅攻打安徽太和縣和河北省,消滅了河北省國民黨保安旅,活捉了中將保安司令丁樹本。同年底到1949年初,參加了淮海戰役,並參加了殲滅黃伯韜兵團、圍剿黃維兵團、攻擊杜聿明兵團。
  • 1949年3月,任第2野戰軍第5兵團第17軍副政治委員,4月率部參加渡江戰役,並於率部進軍江西解放上饒地區後,奉命組建贛東北軍區,任司令員兼上饒市軍管會主任,贛東北軍區撤銷後,調江西軍區任政治部副主任。
  • 1950年9月,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任命為江西省人民政府土地委員會委員,同年底,調任中南軍政大學第5分校政治委員。
  • 1951年5月,調任第24步兵學校政治委員,11月,任第4野戰軍44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 1952年6月,任江西軍區第二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 1953年,任江西軍區政治委員。
  • 1954年,任江西軍區司令員兼江西省委常委,並被選為江西省人大代表。
  •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 1956年,調任廣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同年10月至1957年1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
  • 1965年,任廣州軍區副政治委員;1975年被選為第4屆全國人大代表;1977年任廣州軍區顧問,1978年,被選為第5屆全國政協委員。在廣州軍區工作期間,認真貫徹毛澤東軍事思想、建軍原則,經常深入基層和邊防海島調查研究,不斷探索部隊政治工作的新路子,為部隊的全面建設付出了大量心血,受到了部隊官兵的一致愛戴。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衝擊,但他顧全大局,忍辱負重,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自己身心受到摧殘的情況下,還設法保護受迫害的幹部,充分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度政治覺悟和寬廣胸懷。
  • 1984年2月離休,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
  • 1998年3月21日,因患心臟病醫治無效在廣州逝世,享年89歲。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和軍事指揮員。[3]

相關視頻

英雄人物——肖元禮—紀實—視頻高清在線觀看-優酷

參考資料

相關閱讀

肖元禮 發布日期:2017-11-04 18:10 作者:縣文史檔案局 來源:萬縣文史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