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套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腸套疊就是一段腸子套入相鄰的一段腸子裡,造成腸道梗阻而不通暢。理論上任何部位都可發生,但大多發生在小腸末端和大腸起始部,也就是說小腸和大腸連接的部位。它是嬰幼兒最常見的急腹症。如果腸管套疊1—2天,套入的腸管血液循環受阻,並隨着腸蠕動腸管越套越緊,從而發生缺血性壞死、穿孔,危及寶寶的生命。[1]
腸套疊的症狀
目錄
果醬樣大便
病初時可有1—2次正常大便,以後便排出含血和粘液的糞便,像果醬樣。大多數患兒在起病後4—12小時出現這種帶有特徵性的果醬樣大便。少數嬰兒來診時無血便,僅肛門檢查時手套上染有血跡。
腹痛
寶寶雖有腹痛,但不會詳盡講述,臨床上可表現為突然發生哭鬧、屈腿、面色蒼白。腹痛緩解時仍可玩嬉或入睡。反覆發作後,患兒精神漸差、嗜睡、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甚至出現休克。
嘔吐
腹痛發作後不久便發生嘔吐。初為乳汁、乳塊或食物殘渣,以後帶有膽汁,晚期可吐出糞便樣液體。
腹部腫塊
由於腸管發生了套疊,因而局部隆起似腫塊狀。在病的早期,腹部可捫及腫物.到了晚期,由於脫水、電解質紊亂、腹脹、休克甚至出現腹膜炎徵象,此時,腹部腫塊反而不容易查出。
腸套疊的病因
常見的為6—12月幼兒的小兒腸套疊。一般無明顯原因,因而稱為自發生腸套疊。6—12月往往是幼兒斷奶及改變食物的年齡。
有人認為隨着食物的改變腸道內細菌也起變化,易引起粘膜下Peyer斑炎症腫脹而誘發腸套疊。幼兒腸套疊大多發生在末段50cm迴腸,該處Peyer斑也最多。
腸套疊由三層腸壁組成:外壁為鞘部,套入部又由最內壁和反折壁組成。套入部的最前端為頂部,鞘部的開口處為頸部。套入部繫膜血管為鞘部擠壓而使套入腸管充血、水腫以至壞死。
腸套疊發生後,只要腸繫膜夠長且腸管可活動,套入部的頂部可繼續向前推進到左側結腸。
按套入腸的頂部和外鞘頸部腸段的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按照Perin和Lindsay的統計,最多見的為回盲型,占39%,其次為回結型,31.5%,回回型、6.7%和結結型,4.7%,其餘為少見類型。
嬰兒腸套疊最早期症狀
養育寶寶的過程中,爸媽們每天都在收穫驚喜。然而,驚喜有一個親生胞兄,名為驚嚇,總喜歡突然造訪,讓父母們頓感無措,心生彷徨。這不,有爸媽發出「SOS」求救信號了——寶寶腸套疊了,咋辦?
話說,腸套疊到底有何來頭
所謂腸套疊,就是一段腸管鑽到了附近的另一段腸管中,2歲內的寶寶(尤其是4-10個月的寶寶)是高發人群,並且男寶比女寶更常見,肥胖的寶寶更多見。
寶寶發生腸套疊以後,被套疊的腸壁血液會受到阻礙,可能會導致腸道缺血、壞死,甚至穿孔而導致腹膜炎,所以,腸套疊有一定的兇險性。
不過,如果腸套疊能夠及早發現,那麼寶寶要遭受的罪,就會輕很多。
了解腸套疊的信號
1、早期主要表現為陣發性的哭鬧和嘔吐
腸道本來是有節律地蠕動的。寶寶發生腸套疊的時候,由於腸道被堵住了,每當蠕動波到達套疊部位的時候,就會感覺腹部絞痛,因此會表現為陣發性的哭鬧,通常是10-20分鐘發作一次。因為腸蠕動受阻,寶寶還會嘔吐。
2、果醬樣大便,也是腸套疊的重要特徵
在腸套疊的最初幾小時,排出的大便的可能還是正常的。隨着時間的延長,套疊部位的腸道發生水腫,黏膜滲血,因此,寶寶會排出果醬樣的大便。
3、除此之外,發生腸套疊的寶寶,因為腹痛還會有面色蒼白、雙腿蜷曲、躁動不安等表現。
有些時候,父母在寶寶的腹部還能摸到一個長條的包狀物。
這裡給廣大父母提個醒,由於年齡較小的寶寶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果觸碰其腹部,寶寶的哭鬧會驟然加劇,也要懷疑是不是腸套疊了。
寶寶腸套疊了,怎麼辦
應對寶寶腸套疊,最關鍵的一點是:及早發現,及時送醫。
病發初期,一般通過空氣或者生理鹽水灌腸,就能使腸道復位了,不需要開刀手術。
但如果病情比較嚴重,或病發超過24小時才送醫,寶寶可能已經出現腸壞死或腹膜炎了,就需要開展緊急手術。
說了那麼多,相信大家對腸套疊有一定的了解了。其實這份驚嚇並沒有那麼可怕,只要爸媽們足夠細心,反應迅速,那麼就能化險為夷,讓寶寶不至於遭受太多痛苦。
小兒腸套疊屬於消化道疾病,也是很常見的疾病,多發生於四個月至十個月的寶寶。那小兒腸套疊的原因有哪些呢?
1.尤其是四個月以後的寶寶,有的寶媽媽就開始逐步地給寶寶添加輔食了,如果在這時給寶寶添加了一些不易消化的輔食,就很容易對寶寶的腸道功能造成影響,從而引起寶寶出現胃腸功能紊亂,而引起腸套疊。
2.再就是寶寶自身的生理特點,寶寶的迴腸和盲腸的腸瓣較肥厚,加之蠕動強,所以,這時當炎症或者食物刺激時,就容易造成腸管的牽拉及腸瓣的移動,所以就容易導致腸套疊出現的。
3,其他原因,如病毒感染、遺傳、腸胃神經功能失調等等。
用藥治療
小兒腸套疊的治療以非手術療法為主。發病後24h以內及時診斷和治療,效果頗佳,常不再復發或很少復發。
非手術治療
常用方法有鋇灌腸和氣灌腸兩種。在X線監視下向直腸內加壓灌氣或灌鋇漿,或在B型超聲監視下灌鹽水,將套入部壓回使其復位。早期病例90%可以復位。晚期腸壞死有穿孔危險者應開腹手術復位和腸切除吻合。
結腸鏡對腸套疊復位治療亦有效,但尚未廣泛開展,有待積累經驗。
復位成功的標準
患兒安靜入睡;腹部腫塊消失;大便由血性轉為黃色;X線檢查證明腸梗阻消失,套疊腸袢已復位。
手術治療
手術指征
1.回結腸型腸套疊非手術治療無效者。
2.非手術治療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併發症者,如腸穿孔、腹膜炎或疑有絞窄性腸壞死。
3.小腸型腸套疊以手術治療為宜。
手術療法
1.需要手術的患兒,術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如補充血容量、配血、糾正電解質紊亂水等。
2.開腹復位注意保暖,避免腸管痙攣加重。復位時輕柔捏擠套疊鞘部近端,使套入的頭部後退,切忌牽拉頸部,以防拉斷腸管或繫膜血管。
3.切除吻合。凡不能復位後,腸管壞死,甚至腸管顏色轉紅,而漿膜損傷嚴重或腸蠕動不恢復者,均應行腸切除術,並且應切除到腸管完全正常的部位,再行端端吻合。患兒一般情況不良或腸壁活動能力不肯定者宜暫行造瘺術。以後二期吻合。
成人腸套疊多屬繼發,一般主張行手術治療。即使非手術治療復位成功,也應對進一步手術持積極態度,以免遺漏惡性腫瘤而延誤了早期根治的機會。應當警惕非手術治療的復位有促惡性腫瘤擴散之虞。
手術中根據不同的病因採取相應的手術方法。如惡性腫瘤為誘因時應行根治性切除術,同時應行擴清引流區的淋巴系統。病變腸袢應原位切除,無須手術復位,如此不會因擠壓而導致腫瘤的擴散。良性腫瘤以局部腸段切除為主.
若腸袢有明顯的廣泛壞死,也不必復位,應迅速行原位切除。防止加重及誘發中毒性休克的危險。對於回結腸型腸套疊,如手術復位後未發現其他病變,以切除闌尾為宜。盲腸過長者則應行盲腸固定術。手術後近期發生的腸套疊多為腸道動力功能紊亂所致,如腸無壞死,宜行手法復位,並應常規對原腸吻合進行檢查。
腸套疊食療方飲食保健
黑豆醋冰飲
原料:黑豆700克、醋200克、蜂蜜30克、鬱金100克、冰糖250克、水600克。
製作方法
1.將黑豆粒,黑豆醋放入榨汁機內。
2.加入蜂蜜,冰塊及涼開水。
3.打勻裝杯即可。
健康提示
本食療主治腸套疊等疾病。
蜂蜜拌蘆薈
原料:蘆薈100克、白果(鮮)200克、蜂蜜400克、鹽5克。
製作方法
1、蘆薈葉洗淨,去皮,葉肉切成細片.
2、銀杏去皮,在水中煮熟,去薄皮,除水分,加入少許鹽.
3、蘆薈、銀杏裝入瓶中,倒入一小杯蜂蜜,瓶口密封保存即成。
健康提示
本食療主治腸套疊等疾病。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詳細請諮詢醫生.
預防護理
1.保持孩子的腸道正常功能,不要突然改變小兒的飲食,輔助食物要逐漸添加,使小兒嬌嫩的腸道有適應的過程,防止腸管蠕動異常。
2.平時要避免小兒腹部着涼,適時增添衣被。預防因氣候變化引起腸功能失調。
3.防止腸道發生感染,講究哺乳衛生,嚴防病從口入.
視頻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