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肥城市老城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肥城市老城街道位於山東省中部,肥城市區以北,總面積78.63平方千米,轄3個社區、26個行政村,常住人口79156人(2013年)。[1]

1980年以前,老城為肥城縣城所在地。民國十七年(1928年)為肥城縣第一區。1958年設城關公社。1980年肥城縣機關遷出老城。1983年設老城區,1985年改鎮。

2010年,撤銷老城鎮,設立老城街道。

老城街道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山區為肥城市乾鮮果經濟林基地,南部平原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栝樓為老城特產。 工業有採煤、化工、建材、機電、新能源、印刷等門類。

楊莊煤礦、曹莊煤礦、五里垢煤礦和肥城市中小微企業園坐落於境內。

2013年,老城街道實現生產總值4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8476萬元。

中文名:老城街道

行政區劃代碼:370983002

行政區類別:街道

所屬地區:山東省肥城市

地理位置:山東省中部,肥城市北部

面 積:78.63 km²

下轄地區:3個社區、2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河東村

電話區號:0538

郵政區碼:271601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79156人(2013年)

火車站:肥城站

街道簡介

「北枕群山,足蹬大河,左右有川,順勢南下,風水寶地也。」這是史料記載的肥城,肥城老縣城因勢建城,形似虎臥平川,故曰「臥虎城」,西周時稱肥子國,老城即為老縣城駐地,老城也因此而得名。

老城街道位於肥城市北市區,2010年撤鎮設辦事處,是肥城的北大門,東與潮泉鎮接壤,西與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王瓜店街道為鄰,北與省會濟南長清區毗連,南與新城辦事處以康王河為界,面積78.7平方公里,共有26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轄區內人口8.06萬人。老城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境內齊長城遺址是戰國時期齊國和魯國的分界線,全長38公里;北坦遺址出土的石器是大汶口晚期的標準器物,城東小王莊出土西周時代的青銅器距今已有3000多年。境內交通便利,泰肥鐵路從境內穿過,是肥城市最大的火車站,老泰臨公路、建設路橫貫東西,濟兗路、肥萬路、金牛山大街縱穿南北,104、202國道風別從東西兩側經過,境內西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金牛山公園。2013年全處實現財政稅收8672萬元,完成工商稅收3980萬元。

風勁正是揚帆時。隨着美好肥城建設新征程號角的吹響,老城在全市發展戰略位置更加突顯,老城工業園成為全市重點打造的工業園區,城市東北片區開發的主戰場,城區中小微企業創業的孵化器……一次次機遇,一次次挑戰,老城審時度勢,奮力爭先,工業經濟蓬勃發展,特色農業持續增收,處村建設日新月異,人文生態和諧發展,處處綠意盎然,生機勃發,先後榮獲全國生態鎮、省級文明鎮、泰安市農業產業化先進單位、新農村建設民生科技示範鎮等榮譽稱號,一個個閃光的榮譽,展現出老城人砥礪前行的卓越風姿,昭示着一個生態宜居城鎮的加速崛起。

建制沿革

1980年前,老城為歷代肥城縣治所在地。

自元代至清代,老城境域西部為坊廓社,西南部為儀仙社。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老城境域分屬肥城縣榆城鄉的坊廓社、沙溝社、儀仙社、巧山社等四社。

民國十七年(1928年),為肥城縣第一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春,魯中南專署機關進駐老城,縣機關遷伊家溝村;縣城與東關、西關、南關、北關設城關區,第一區機關遷往百尺村。

1950年,撤銷城關區,原城關區行政區域併入第一區。

1958年4月,撤銷第一區,分設城關鎮、潮泉鄉;9月,撤銷城關鎮、潮泉鄉,合併設立城關人民公社。

1980年1月,肥城縣機關遷往新城,公社機關遷往河東村(肥城火車站以北五百米處),城關人民公社改稱老城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撤銷老城人民公社,設立老城區。

1985年11月,撤銷老城區,原老城區境以寨山和百尺河為界,分設老城鎮和潮泉鄉。

2010年6月,撤銷老城鎮,設立老城街道。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老城街道地勢北高南低,落差較大,平均海拔88米左右。北部丘陵區約占總面積的33%,為東西走向的山脈,由東往西依次為田家寨山、羊角山、雙山、五道嶺、槐樹口子、蓉茂山、金牛山等30餘座大小山峰,部分丘陵南伸,其中牛山位於辦事處駐地西北3.5千米處,海拔527米,為境內最高點;山谷盆地居中,占總面積的16%;中南部是康王河沖積平原,約占總面積的51%,最低海拔60米。

氣候

老城街道地處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少雨;夏季降雨集中,高溫濕熱;秋季雨量驟減,晴朗氣爽,多秋旱;冬季嚴寒少雪。年平均氣溫12.8℃,極端最高氣溫39.5℃,極溫最低氣溫-21℃。無霜期175—200天,年降水量434—1085毫米。年日照數2500—2850小時,日照率53%—65%,平均太陽總輻射量約123.50千卡/平方厘米。

水文

康王河發源於泰安市岱嶽區北大圈,由東向西流經老城街道南部邊界,為境內主要河流。百尺河發源於老城街道張花峪東嶺、河口村楊山和田花峪村的東溝,南北流向,經陳莊、小窯、百尺、毛小莊匯入康王河,全長10.7千米,年徑流量0.03億立方米。城東河(明清時期稱康河)發源於潮泉鎮孫樓與老城街道郝峪、高家峪北山交界處,自北向南經喬家峪、鮑家莊、李家林、鮑屯、宋屯匯入康王河,全長13.3公里,年徑流量0.03億立方米。月莊河發源於老城街道項家峪、張家峪,南北走向,經喬莊村東、月莊,在李屯南與城東河匯合,流入康王河,全長13公里,年徑流量0.028億立方米,上游建有八里廟水庫。 雙峪水庫位於老城街道雙峪村,匯水面積2平方公里,總庫容15.3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0.23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40公頃。

視頻

肥城市老城街道開展貧困群眾結對大走訪活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