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肺念珠菌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肺念珠菌病
肺念珠菌病
突然理解
 

別   稱 :肺念珠菌病

中醫病名 :支氣管肺部念珠菌病

英文名稱 :pulmonary candidiasis

就診科室 :呼吸科

發病部位 :支氣管、肺部

常見病因 :念珠菌屬引起的急性

亞急性或慢性支氣管、肺部感染
常見症狀 :支氣管炎型,肺炎型,過敏型

肺部念珠菌病,念珠菌屬引起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支氣管、肺部感染,常見發病部位是支氣管、肺部。 [1]

發病機制

白色念珠菌寄殖於人的口腔咽喉上呼吸道陰道腸道粘膜,一般不致病。當患有嚴重的慢性疾病,或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等致機體抵抗力降低時,病原體侵入支氣管或肺引起疾病,故本病多為繼發性感染。 支氣管肺部念珠菌病的感染途徑主要為吸入(原發),即定植於口腔和上呼吸道的念珠菌在機體防禦機制削弱時吸至下呼吸道和肺泡所致。念珠菌入侵組織後轉為菌絲型,大量繁殖,菌絲念珠菌有抗吞噬能力,引起白細胞浸潤為主的急性炎症反應,形成潰瘍、多發性微小膿腫和組織壞死。慢性感染則以肉芽腫病變和纖維組織增生為主。血源播散型則是菌絲和酵母向血管內侵入,引起雙肺瀰漫性損害,典型表現為壞死的肺組織和大量繁殖的念珠菌組成的出血性結節。 細胞免疫功能低下,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應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長期放置靜脈插管和內臟導管均為誘發因素。 粒細胞降低、器官移植、長期應用皮質激素、糖尿病患者易發生血源播散。 [2]

臨床表現

肺念珠菌病分類
原圖鏈接

氣管炎型

病人一般情況良好,症狀輕微,無發熱,有咳嗽,痰為白色黏液或乳白色,偶帶血絲,胸部X線顯示兩下肺紋理增粗。

支氣管肺炎型

起病較急,可有畏寒、發熱,咳嗽較劇,痰呈白色黏稠膠凍狀,有時帶血絲或為膿性痰。

肺炎型

大多見於免疫抑制或全身情況極度衰弱的病人。呈急性肺炎或敗血症表現,出現畏寒、發熱、咳嗽、咳白色粘液膠凍樣痰或膿痰,常帶有血絲或壞死組織,呈酵母臭味,甚至有咯血、呼吸困難等。肺部可聞及干、濕羅音。除上述症狀外,血源性肺炎可伴有皮膚損害、心肌炎、念珠菌菌血症,休克。慢性病例表現為瀰漫性纖維化和肺氣腫。 [3]

併發症

血源性肺炎可並發心肌炎菌血症[4]

實驗室檢查

肺念珠菌病檢查
原圖鏈接

病原學檢查

  • (1)咽拭子痰液支氣管肺泡灌洗液胸腔積液血液等直接塗片鏡檢或作革蘭染色、Iemsa染色或PAS染色,標本中發現芽生孢子及假菌絲和菌絲有診斷價值。
  • (2)因正常人咽喉部可帶菌,痰培養3次以上陽性才有一定的診斷意義。
  • (3)經纖支鏡保護性毛刷(PSB)採樣培養較為可靠。由於菌血症持續時間短,故血培養陽性率較低。

組織病理學檢查

肺念珠菌肺炎
原圖鏈接

纖支鏡活檢或經皮肺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有念珠菌菌絲侵入證據可以確定診斷。

免疫學檢查

免疫學檢測抗甘露聚糖抗體、敏感性和特異性均不理想,重症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者常出現假陰性。檢測念珠菌抗原主要有甘露聚糖抗原、47KD抗原、熱不穩定抗原,但念珠菌屬不同種之間存在共同抗原,且人血清中某些蛋白成分與念珠菌的抗原具有相似的抗原決定簇,因此抗原的純化與標準均存在問題。有待進一步提高敏感性和特異性。

輔助檢查

支氣管肺炎型胸部X線顯示兩肺中下肺野瀰漫性斑點狀、小片狀陰影。肺炎型X線表現為片狀、結節狀浸潤,可波及整個肺葉,可有肺門或縱隔淋巴結腫大,也可呈肺水腫表現,陰影短期內變化較大。血源性多表現為多發性邊緣不清的粟粒狀結節影,隨病情進展,粟粒狀病灶可融合成大小不等小結節。 [5]

診斷

肺念珠菌病
原圖鏈接

環甲膜穿刺吸引或經纖支鏡通過防污染毛刷採取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肺組織胸水尿腦脊液直接塗片或培養出念珠菌,即可確診。痰液直接塗片或培養出念珠菌並不能診斷為真菌病,因約有10%~20%的正常人痰中可找到白色念珠菌。若有3%雙氧水含漱3次,從深部咳出的痰連續3次培養出同一菌種的念珠菌,則有診斷參考價值。 兩肺紋理增深,或呈瀰漫性小片狀或斑點狀陰影,部分可融合成大片緻密影,邊緣模糊,形態多變,發展迅速。病變大多位於中下肺野。部分病例伴胸膜改變。慢性病變呈纖維條索狀陰影和代償性肺氣腫。

診斷依據

  • 1.咳嗽咳白色粘液痰膿痰咯血、[[氣急等。
  • 2.檢查口腔咽部可見覆蓋點狀白膜,肺部可聞干、濕性羅音。
  • 3.胸片可見小片狀或斑點狀陰影,部分可融合。
  • 4.連續3次培養出同一菌種念珠菌或直接鏡檢發現大量假菌絲或菌絲和成群芽孢。
  • 5.環甲膜穿刺吸引或纖支鏡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肺組織、胸水或腦脊液等培養出念球菌或直接塗片發現大量芽孢和假苗絲(或菌絲)。

[6]

鑑別診斷

肺部念珠菌病需與急、慢性支氣管炎、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肺結核等鑑別。 [7]

治療

肺念珠菌病治療
原圖鏈接

首先治療原發病及去除誘發因素,如停用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加強支持療法,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在治療原發病,增強免疫力,去除易患因素後,輕症病人可自然好轉;有免疫抑制者可給兩性黴素B 5~10mg加入蒸餾水10ml霧化吸入,每天2~3次;或口服酮康唑0.2~0.4/d。病情較重者用氟康唑200mg/d,靜脈滴注,療程2~4周或視病情而定。對合併菌血症、疑有血源播散,首選兩性黴素B每天0.4mg/kg,靜脈滴注,總量1~1.5g。病情兇險或有休克宜儘快加大劑量,以達到最大耐受劑量,併合用氟胞嘧啶(5-氟胞嘧啶)每天50~100mg/kg,以提高療效,減緩耐藥產生。氟康唑、依曲康唑也有滿意療效,常用於不能耐受兩性黴素B或治療失敗者。近來主張對長期粒細胞低下或骨髓抑制患者應用氟康唑400mg/d或兩性黴素B 0.5mg/kg, 2次/周,可有效預防播散性念珠菌病。

用藥原則

  • 1.輕症者給予補足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族及C。或在停用廣譜抗生素、皮質激素的同時,採用口服或霧化吸入抗真菌藥物。
  • 2.重症者靜脈給藥為主,可聯合一種或兩種抗真菌藥,並加強支持療法。
  • 3.頑固的病例可予以免疫療法,如菌苗注射等綜合治療。

療效評價

[8]

預防

預防的肺部念珠菌病主要措施:

  • 1.勿濫用廣譜抗生素。
  • 2.長期應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藥者,應定期查糞、尿、痰等,並仔細作體格檢查.必要時定期作胸部X線檢查。
  • 3.對必須長期應用抗生素及糖皮質激素者,可間歇預防性地給予抗真菌藥物,如制黴菌素、酮康唑、氟康唑。
  • 4.醫護人員接觸病人前後應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

相關藥品

兩性黴素B、酮康唑、氟康唑、氟胞嘧啶

視頻

肺念珠菌感染診治

[10]


參考來源

  • 劉慶彤,畢雲,劉明,姜莉芸等.   真菌ⅠⅡⅢ號合劑治療念珠菌性口腔炎、肺念珠菌病及念珠菌性腸炎臨床與實驗研究%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Zhen Jun I,II,III Mixture for Treatment of Monilial Stomatitis, Enteritis and Pulmonary Candidiasis. 《 VIP 》 , 2001  
  • 施毅,劉又寧,張波,周新.   肺念珠菌病. 《 CNKI;WanFang 》 , 2011  
  • 黃澤寬,羅書裕,楊丹曉.   氟康唑加碳酸氫鈉佐治肺念珠菌病療效觀察. 《 CNKI;WanFang 》 , 2005  
  • 李愛華,李典鴻.   清化肅肺湯治療肺念珠菌病37例療效觀察. 《 WanFang 》 , 2001  
  • 姜敘誠.   實驗性肺念珠菌病的病理組織學和免疫病理學研究.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 1989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