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耳唐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腎耳唐竹 |
腎耳唐竹(學名:Sinobambusa nephroaurita C.D.Chu)竿高6-8米,徑粗2-3厘米,節間長30-45厘米,籜環明顯。籜鞘革質早落性,近長圓形,背面起初為綠色或黃褐色,籜舌拱形,全緣。竿每節分3-5枝,分枝節間扁平。葉片寬披針形至狹披針形,質薄,邊緣生小鋸齒,葉柄無毛。筍期4-5月。產四川、廣東和廣西。
基本內容
界:植物界
目:禾本目
科: 禾本科
屬: 唐竹屬
形態特徵
竿高6-8米,徑粗2-3厘米;節間長30-45厘米,起初略被白粉和白色粗毛,具隆起之縱肋,中空,竿髓稍呈屑狀,分枝以下的節間圓柱狀,分枝以上之節間則下半部扁平;籜環明顯,初被棕色剛毛,後呈木栓質隆起而無毛;竿環隆起,節下方具白粉環。籜鞘革質早落性,近長圓形,背面起初為綠色或黃褐色,疏生紫褐色刺毛,具縱肋,邊緣具黃褐色纖毛或至無毛,基部密生深褐色向下剛毛;籜舌高2-3毫米,拱形,全緣,先端具細纖毛或近無毛;籜耳發達腎形,最大者長可達15毫米,寬9毫米,一般的長為7-8毫米,寬4-5毫米;表面粗糙,繸毛呈放射狀,其長為10-15毫米;籜片通常外翻或開展,竿先端者狹披針形直立,竿中部的籜片為三角形至披針形;兩面均被白柔毛,邊緣生有鋸齒,先端漸尖至急尖,基部略向內收窄。竿每節分3-5枝,分枝節間扁平。末級小枝具4-6葉;葉鞘長5厘米,具隆起之縱肋,表面無毛,邊緣生纖毛;葉耳微弱或不發達,繸毛直立,白色,長達1厘米;葉舌甚短,先端截平或略呈拱形;葉片寬披針形至狹披針形,質薄,長11-18厘米,寬11-16毫米,兩面無毛,邊緣生小鋸齒,基部漸尖或鈍圓,先端漸尖或急尖,次脈4-6對,兩面均可見小橫脈,葉柄長2-4毫米,無毛。花枝未見。筍期4-5月。
分布範圍
產四川、廣東和廣西。模式標本采自廣西融水縣貝江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