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公疏示祖擇之盧氏石詩和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胡公疏示祖擇之盧氏石詩和之 |
作品名稱: 胡公疏示祖擇之盧氏石詩和之 創作年代:北宋朝代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梅堯臣 |
胡公疏示祖擇之盧氏石詩和之是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梅堯臣作的一首詩詞。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崑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詩小傳》等。[1]
正文
遠州太守蓬山客,來過盧家尋怪石。 盧家百物今已空,唯石難移留舊跡。 埋沒尚存三四分,雨淋日炙如皴皵。 太守惻然呼健兒,荷鋤秉鍤爭來役。 健兒掘土不為堅,旋旋剜沙見圭隙。 漸奇漸異人忘勞,更索更深知幾尺。 瘦峰削出嵩華骨,虛竅鑿破蛟螭額。 千指曳繩車四輪,擊鼓助力歸東陌。 東陌東頭湖水傍,黃泥洗盡何蒼碧。 故宅愈冷東湖喧,貴賤競觀無礙隔。 太守自憐堅直心,愛少憎多屢遭謫。 南至蒼梧及桂林,名山遍訪無窮僻。 所宜厭慣不入眼,向此歌吟尤愛惜。 我思永叔滁陽時,大誇古翠菱溪獲。 作詩遠寄予與蘇,高唱相隨無節拍。 今知賢人趣向同,玩好托情亡俗格。 建康從事胡公疏,一見詫君如李白。 雄才落筆瀉天河,綴韻孤清仍險窄。 入探虎穴誰為難,辭通造化方能敵。 殿後吾雖膽力強,獨鞭疲馬絡無益[2]
作者簡介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後,於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3]
梅堯臣是中國北宋詩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稱宛陵先生。少時應進士不第,歷任州縣官屬。中年後賜同進士出身,授國子監直講,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梅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並稱梅歐或蘇梅。其早期詩歌創作,曾受西崑詩派影響,後詩風變化,強調《詩經》、《離騷》的傳統,反對浮艷空泛。藝術上,注重詩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點,主張「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所作多反映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如《田家語》、《汝墳貧女》、《襄城對雪》之二、《猛虎行》等。詩風平淡含蓄,語言樸素自然,形象清切新穎,如《魯山山行》,細膩地描寫晚秋山間荒涼幽靜的景致。此外「五更千里夢,殘月一城雞」(《夢後寄歐陽永叔》)等都是意新語工的寫景佳句。但他為了矯正宋初詩壇靡麗之習,詩中不免流於質樸古硬,缺少文采,有過分議論化、散文化的傾向。他對宋代詩風的轉變影響很大,劉克莊稱其為宋詩的開山祖師。今存《宛陵先生集》60卷,《拾遺》1卷,《附錄》1卷,有《四部叢刊》本。
梅堯臣提出與西派針鋒相對的主張。強調《詩經》、《離騷》的傳統,摒棄浮艷空洞的詩風。在藝術上,注重詩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點,提倡「平淡」的藝術境界,要求詩寫景形象,意於言外。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並稱「梅歐」、「蘇梅」。劉克莊在《後村詩話》中稱之為宋詩的「開山祖師」。[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