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膠捲 |
中文名: 膠捲 外文名: film 別 名: 底片,菲林 類 型: 黑白膠捲,彩色膠捲 發明者: 喬治·伊斯曼 發明時間: 1880年 |
膠捲,(英語: film )又名底片,菲林,是一種成像器材。現今廣泛應用的膠捲是將鹵化銀塗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種底片為軟性,捲成整卷方便使用。當有光線照射到鹵化銀上時,鹵化銀轉變為黑色的銀,經顯影工藝後固定於片基,成為我們常見到黑白負片。彩色負片則塗抹了三層鹵化銀以表現三原色。除了負片之外還有正片、反轉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1]
常見的有120膠捲和135膠捲。
經常用的是135膠捲,135膠捲適應於各種型號的135照相機。這種膠捲寬35毫米,長160~170厘米,膠捲兩邊有按規則排列的片孔。一般 可拍攝3.6厘米×2.4厘米的底片36張,也有可拍攝20、24、72張的135膠捲。
120膠捲根據不同的120照相機可拍攝出大小不同的畫面,其中有拍攝16張底片的(畫幅為4.5×6厘米);拍攝12張底片的(6×6厘米);還有拍攝10張底片的(6×7厘米)與8張底片的(6×9厘米)。120膠捲的長度一般為81-82.5厘米,寬度為6.1-6.5厘米。120膠捲拍攝幾 張底片,取決於相機的型號而各不相同。
目錄
按感光速度分類
按感光速度有iso100、iso200、iso400等等。這裡數值變一倍則曝光時所需的曝光量也變一倍,數值越大則速度越快。當然,以前也用過很多其他速度表示方法,常見的有美國ASA制和德國的DIN制(「定」制)。我國採用GB(即國家標準)制,與DIN制相當。根據GB制,可分 為快片(GB24°以上),中速片(GB21°),慢片(GB18°)以下。每增加GB3°,其感光度就增加一倍。如GB24°膠捲就比GB21°膠捲 的感光度快一倍。各種感光度標準,可以互相換算。ASA100相當於GB21°或21DIN。
底片以感光速度(ISO)來分別,由最低速之ISO25度至高速之ISO3200,一般來說感光度越低,畫質越細膩。以片幅大小來分別有常用的120型(大底片)、135型(最常用,底片寬35mm)、110型(小型匣式)等,還有另外為拍攝廣告或大型海報而設的諸如4"*5"或8"*10"大幅底片。以感光類型來分的則有黑白底片、彩色底片、紅外線底片等。而彩色底片因應不同的光源而調整相片的色調,又分為日光片與燈光片,若用燈光片拍攝日光下的景物,則相片色調會偏藍。
常用的底片規格是135,在數位攝影不斷的普及下,還沿用底片攝影的已經不多,而底片仍有其無可取代的優點,例如135底片面積就比多數數碼相機感光板(數碼介質)大,如果要製作大幅照片,仍然是用底片較佳,另外底片影像層次感較強、色彩自然(類比產生的色彩)、圖質細膩(像素高)、寬容度大(容易保留亮部或暗部細節)等,其成象質素較數碼相機為佳。尤其在光線暗的情況下,會需要長時間曝光拍攝,或在沖洗底片時作增感顯影(提高顯影液濃度或拉長顯影時間),例如KodakTri-X400增感顯影至iso1600,甚至KodakT-maxp3200增感 顯影至iso6400也有不錯的畫質,然而長時間曝光在數位攝影上會產生大量噪聲,因此有部分攝影師仍堅持使用底片拍攝。
雖然用膠捲拍攝能製作素質高的相片,然而這需要熟習暗房技巧,一般來說快衝印店難以充分發揮底片的優點,所以用底片攝影者最好親自沖印相片,例如可以在印放相片的時候實行分區曝光,自行調整相片反差及裁剪,另外也因為黑白沖印所用的藥水毒性遠較彩色沖印低,並且沖印過程較簡單,所以很多人在黑白暗房作手工沖印,彩色底片多數用自動沖印機器來避免接觸彩色沖印的藥水,不過手工沖印的素質比自動沖印機器佳。
按色彩還原分類
有黑白膠捲,彩色膠捲等。
1、黑白膠捲:按其感色性能分可分為全色片、分色片、色盲片、紅外線片、X光片等,常用的是全色片,全色片是對自然界各種色彩,紅、橙、黃、綠、青、藍、紫色都能以不同深淺的黑色調子顯示出來。分色片除了感受可見光中的藍、紫色外,還能感受黃、綠色,對於紅色它不能感受,這種膠片常用於印刷製版,有時也用於風光攝影。色盲片對可見光中的藍紫光比較敏感,對綠光和紅光很不敏感,一般用於文件與黑白底片拷貝等。紅外線片,專門感受比紅光波長的光線,一般為航空、軍事攝影所用。
黑白膠片的選擇:如何選用低速、中速或高速膠捲,要根據拍攝對象、拍攝條件、以及最後照片放大倍率等不同要求去決定。
一般情況下,在室外拍攝,光線條件較好、景色亮度大、反差也大時選用21DIN中速膠捲為宜。如果景物反差平淡,可選用反差略大的低 速膠捲。
在室內拍攝,若被攝物體有動感,無論是用自然光或燈光,則應選擇感光度高的膠捲,可避免因曝光不足而影響影像的層次,或因曝光時間太長而使有動感的物體形成影像模糊不清。利用閃光燈拍攝時,一般選用21DIN或感光更高的膠捲,這樣不僅感光指數可以大些,而且 由於感光度高其寬容度也大,不致使底片反差過大。
體育拍攝,一般不宜使用閃光燈,體育拍攝動感強烈,要選用高速感光度(如24DIN、27DIN)的膠捲。
舞台攝影,一般也不宜使用閃光燈,它須選用感光度更高的膠捲。
拍攝人像、靜物、風光照片,要求具有豐富的層次,銀粒細膩、質感強、悅目和諧的影調,應儘量選用低速和中速膠捲。
2、彩色膠捲:攝影用的彩色膠捲有彩色負片和彩色反轉片。
⑴彩色負片,它經過沖洗後,負片(底片)上的顏色是原物體顏色的補色負像。彩色負片主要用於製作彩色照片;並能直接印、放黑白照片,但照片的層次、反差受到一定影響。彩色負片拍攝的感光寬容度比黑白膠片要小得多。在拍攝時受色溫和周圍環境的影響,造成底片偏色,但可以在照片製作中用不同濾色片子以校正。彩色負片是用途最為廣泛的一種彩色膠捲。
⑵彩色反轉片,它經過反轉沖洗工藝後,就能獲得和被攝物一樣的彩色正像。彩色反轉片的彩色圖像、色彩還原和影像的清晰度都優於彩色照片,用彩色反轉片製版印刷要比彩色照片好。彩色反轉片,其色彩真實、鮮艷、飽滿。拍攝時要求嚴格,感光寬容度甚小,要求曝光準確,如果曝光相差1/2倍,各種色彩與密度、層次都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正片與負片
所謂正片是指反轉片,反轉片容易保存、複製,適合專業攝影。反轉片又分為日光型和燈光型,「日光型」反轉片適合日光、電子閃光燈、藍色閃光燈泡。「燈光型」反轉片適合一般鎢絲燈、白色閃光燈泡、白色攝影燈泡,其中A型適合3400K色溫,B型適用於3200K色溫。 負片是指膠捲經過沖洗後的影像,正好與原來景物色彩相反(例如黑頭髮在底片上影像是白的)。負片洗印照片比較便宜、快速,適合拍攝一般紀念照。黑白膠捲分有正片和負片,可利用暗房技巧、隨心所欲製作不同效果照片,深受行家青睞。
紅外線膠捲
紅外線膠捲具有超越人眼局限的效果,有黑白和彩色之分。
保護膜的用處是保護膠捲。因為膠捲的感光乳劑很軟,容易劃傷,所以要在它上面塗一層保護膜以使它不致受傷。保護膜是透明且很硬的。
感光乳劑
感光乳劑主要成份為鹵化銀和照相明膠。鹵化銀便是膠捲的感光材料,照相明膠是鹵化銀的載體,鹵化銀受光的照射後形成潛影,(這時是看不到影像的,所以叫潛影)既鹵化銀中出現了銀原子的顆粒。後期經顯影,就成為我們一般看到的膠片了(就是將形成銀顆粒的點放大)。其實將膠片長時間曝光也有這樣的效果,膠捲頭的顏色就是長時間曝光形成的(沒有經過顯影過程)。
片基
片基的作用是支撐感光乳劑,所以對它的要求是透明度好,平整韌性好和機械強度高,要能撐起感光乳劑。
防光暈層
若沒有防光暈層,拍攝的一個路燈會大的像太陽一樣,這就是光暈,強光使膠捲上一個很大的面積感光。
感光性能
感光性能包括:感光度、反差、灰霧、寬容度、最高密度、解象力、顆粒度、感色性等。
感光度
感光度是膠片對光的敏感程度,也是膠片所具有感光能力和標誌。膠片在光線很弱的情況下就能感光,稱高速感光度(快速)膠片;相反感光度低的膠片,則須在光線較強的場合下拍攝,如果在同一光線的條件下,使用不同感光度的膠捲拍攝,其照相機的光圈或快門速度就應該有所變化,也就是說,高光感光度的膠捲,光圈要小些快門速度要快些;低感光度的膠捲則相反,光圈要大些或快門速度要慢些。膠捲感光度以ASA或ISO表示(ASA和ISO指的是不同的標準)。它顯示了一種膠捲對光線的敏感度,膠捲感光度從ISO25到ISO6400都有。膠捲感光度愈高,對光線愈加敏感,可在微弱光源下拍照;但是感光度愈高、顆粒愈粗,放大後的照片將顯得愈粗糙。高感光度膠捲(ISO400以上)常用於櫥窗、室內、夜景或舞台攝影。感光度愈低的膠捲顆粒愈細、質感愈佳,但所需光線愈多,拍攝時必須光線良好或使用三腳架。低感光度膠捲(ISO100以下)適合人像或風景攝影。
反差
反差是指拍攝後的影像的明暗程度與原景物的明暗程度的比值。如果我們用膠捲把被攝物的明暗度正確的反映再底片上,我們則稱其反差為1 ;如底片大於被攝物,則大於1。我們看圖會明白一些。照片從左到右反差逐漸加大。一般來說反差大可以給人震撼力,但會使其不真實。反差是可以除和膠捲本身有關外,還和沖洗有關。
灰霧
灰霧就是膠捲不經過曝光,顯影后產生的灰密度,反映在照片上就是使照片過亮,灰霧是越小越好的,產生灰霧有膠捲本身的原因,也有曝光時不准,沖洗不當等原因。
寬容度
寬容度是指膠捲表達被攝物全部亮度間距的能力。一般說來,膠捲的寬容度是有限的,是小於真實景物的。所以,在拍攝時經常會遇到景物反差過大的情況,這時,就要選擇一個範圍,一個要用膠捲表達的範圍。設景物從最暗到最亮有200級,而的膠捲只可以表達100級,則如果選擇了1~100,那麼在100~200的那些景物在膠捲上就只會是一邊白,也就是所說的丟失了層次。此為其一,還有一點,對於彩色膠捲,雖然有很大的寬容度,但可以最正確表達層次,顏色的範圍很小,這就是什麼要準確曝光的願因,差了半檔,效果就 會不一樣。
最高密度
最高密度就是膠捲可以黑的最高程度。
解像力
解像力指膠捲對被攝物細部清晰辨別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在單位面積內可以表示出的可分別的線的數量。
顆粒度
顆粒度指膠捲經曝光、顯影后現成影像的銀粒的大小。注意此與解像力是不同的。雖然顆粒度小對解象力有好處,但就像兩條線,雖然線是很細,但如果距離近且線間的顏色和線相差不多,我們也是不可以將它們分開的。
感色性
膠捲對不同色光的敏感度是不一樣的,這也是評價彩色膠捲的一項標準。愛克髮膠卷偏紅,就是指他經過整個曝光,顯影后對紅色過于敏感。使色彩失真。
著名品牌
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KodakCompany,簡稱柯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羅切 斯特市,是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業務遍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員工約8萬人。中國已經成為柯達全球第二大膠捲市場,僅次於美國。而根據預測,數年後,中國將成為柯達的全球第1大市場。伊士曼柯達公司在影像拍攝、分享、輸出和顯示領域一直 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一百多年來幫助無數的人們留住美好回憶、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娛樂時光。
柯達公司由發明家喬治·伊士曼始創於1880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市。柯達是「信息影像」行業的主要參與者之一,這個行業的市場價值達3850億美元,包括設備(如數碼相機和掌上電腦)、基礎設施(如在線網絡和影像沖印系統)以及服務和媒介(如訪問、分析和打印影像的軟件、膠捲和相紙)。柯達利用先進的技術、廣闊的市場覆蓋面和一系列的行業合作夥伴關係來為客戶提供不斷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他們對影像中所蘊含的豐富信息的需求。
公司有以下幾大業務領域:攝影—為大眾消費者、專業攝影師和電影攝影師提供數碼和傳統產品及服務;醫療影像—為醫療衛生行業提供傳統和數字影像獲取、存儲和輸出產品及服務;商業影像—為企業和政府提供影像獲取、輸出和存儲產品及服務;元器件—為原始設備生產商(OEM)提供光學元件和感光芯片;以及顯示器—設計和製造世界領先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屏以及其它特殊材料。
公司2002年的全球營業額達128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來自美國以外的市場。柯達全球員工總數約為七萬人,其中三萬九千人在美國。公司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和中國設有生產基地,向全世界幾乎每一個國家銷售種類眾多的影像產品。
使用和購買
旅遊攝影時,以ISO100膠捲使用最普遍。國外膠捲價格都比國內昂貴,所以出國旅遊寧願多帶膠捲,也不要少帶。不過,由於「9·11」 之後愈來愈多的國際航空樞紐採用了大功率X光掃描設備,因此對膠捲的威脅也愈來愈大。
購買膠捲時,必須檢查膠捲是否過期,拍攝過的膠捲應避免受潮、受熱,立刻送到專業沖印公司沖洗;為求穩定效果,最好固定與某一專業沖印公司合作。
膠捲品牌不同,色溫也會不同,最好依照拍攝主題先行試用多種,然後再選擇合乎需要的膠捲。當然,多參考別人的經驗也是可行之道。
膠捲退出歷史舞台
隨着美國最後一家沖洗和曬印柯達膠捲的店家宣布停止收件,曾經世界最暢銷的彩色膠捲即將走進人們的記憶中。上月29日,美國堪薩斯州的這個名叫杜威恩的小型家庭攝影公司,沖洗曬印出了全世界最後一卷柯達克羅姆膠捲。從1935年推出至今,柯達克羅姆已經享有75年的歷史榮譽。
作為柯達推出的首款彩色膠捲,柯達克羅姆不僅橫掃全球市場,更是記錄了一個又一個標誌性的歷史事件,無論是肯尼迪總統遇刺的畫面,還是美國《國家地理》經典封面照《阿富汗少女》。但即便是這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膠捲,也難抵數碼產品的蠶食而走向「夕陽」。早在2009年6月,柯達公司就宣布停止生產柯達克羅姆膠片,其主要的原因便是市場需求量的下降及製造和沖洗這種膠片所需要的 高成本,當時,柯達相關部門總裁赫利亞爾就表示,「讓柯達克羅姆彩色膠捲退出市場真的是個困難的決定」。而這次,隨着最後一卷柯達克羅姆沖洗曬印出來,它所代表的彩色膠捲時代也定格在影像中。
「不進則退」的遺憾
技術的變革從來就不因誰創造過歷史就手軟。近幾年,數碼產品因其便捷和低成本的優勢日益擠占傳統膠片市場,最終形成了如今「人人擁有」、「人人拍得起」的局面。儘管數字技術的進步使得數碼成像的效果和質量日臻完善,但一些專業人士和極端「發燒友」依然能說出柯達克羅姆不可匹敵的優勢,譬如其出色的色彩還原及優異的顆粒控制,而這無疑歸功於其生產過程的複雜及要求的苛刻。就好像要在質量和普及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而成果如何,歸根到底還得市場說了算。
如若我們重溫曾經拿着膠捲去沖洗的場面,就會發現,那個時候的門面大得多,取件的時間也更長,立等可取是根本不可能的。技術和市場需求永遠是檢驗一個企業產品生命力的重要力量,柯達為何在數碼產品的衝擊面前延續不了柯達克羅姆的神話,這其中不僅有着技術發展規律的必然,也多少有點不積極應對的遺憾。對此,長期從事攝影工作的謝震霖表示,「彩色膠捲仍然有一部分執着的支持者,真說它從此退出歷史舞台,還不能下這個定論」,他認為,「柯達失去了一個機會,也給競爭對手創造了機會」。不僅柯達一家,包括富士在內的多家企業,其傳統的膠片產業均受到了數碼技術的衝擊。難道真是應了那句「船大調頭難」的老話嗎?謝震霖透露,「柯達克羅姆的成功是有着雄厚的技術支持的,在這個方面柯達邁步較早也較大,然而,儘管其早期曾推出過數碼產品的技術後備,但真到面對衝擊的時候,柯達的步子又邁小了,收回去了。」
「不可複製」的永恆
「寶麗來剛剛跟我們說拜拜,又是柯達克羅姆,不知道下一個會是什麼……」這是國外的攝影論壇上一位網友09年6月得知柯達克羅姆膠 卷宣布停產後發出的感慨。在這個萊卡已成傳奇,寶麗來成為回憶,柯達即將成為歷史的數碼時代,除了對過往的一種集體懷舊,膠捲究竟還有多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