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腹針療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腹針療法
來自搜狐的圖片
腹針療法

中文名稱 :腹針療法

學 科 :醫學

適用領域 :中醫

腹針療法是通過針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針刺方法。該療法根據以神闕穴為中心的腹部先天經絡系統理論,尋找與全身部位相關的反應點,並對其進行相應的輕微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臨床主要適用於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疾病。

定義

腹針療法,是針刺腹部穴位以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方法。腹部與全身臟腑經絡均有密切聯繫,手三陰經分別絡於大腸、小腸、三焦,手三陽經分別絡於胃、膽、膀胱,足三陰經分別絡於肝、脾、腎,這些臟腑均位於腹部,此外,足陽明經別「入於腹里」,足陽明之筋「上腹而布」,足太陰經「入腹」,足厥陰經「抵小腹」,任脈「循腹里」,任脈絡「下鳩尾,散於腹」。所以,各臟腑病變在腹部均有一定的反應,針刺腹部穴位,可以通調臟腑氣血,從而治療多種疾病。

操作方法

穴位定位

穴位主要有5個。

  • 1.肩部位於胸骨下端6cm,正中線雙側旁開lcm處。
  • 2.胸部位於胸骨下端7~8cm處。
  • 3.頸部及後頭部位於胸骨下部2~3cm處。
  • 4.腰部位於臍下6cm處。
  • 5.下肢位於臍下7~8cm處。

取穴原則

腹針取穴一般根據病變部位取其相對應的穴位。

操作

以32號5cm(1.5寸)長的毫針,刺入1寸左右,得氣後留針20分鐘,間隔5分鐘行針1次。

主治病症

主治落枕、肋間神經痛、肩部扭傷、急性腰扭傷、坐骨神經痛等病症。用腹針療法。分別取相對應的頸部、胸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穴。也可配合體針療法。

注意事項

腹腔中臟器較多,故針刺時應做好體驗,注意避開大血管及臟器,對肝脾腫大、胃下垂及膀胱充盈者,尤應注意。中醫認為「經絡是運行氣血的通道」,任何的組織均需要經絡供給氣血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狀態。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的認為:經絡是人體最早的全身調控系統。

腹針療法詳解

根據上述的理論,在母體內胎兒是通過母體供給的氣血逐漸成形的,而母體供給胎兒氣血的最早通道是臍帶。因此,臍帶是經絡形成的最初始的通道和調控系統。在這一過程中,臍帶始終扮演着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供給營養的通道而且在組織發育到一定的程度後會控制供給某些組織的營養量,有效地對所有的組織和系統進行控制,使人類的遺傳能得到有序的延續。故而,我們可以斷言:以臍帶為核心的系統是全身最早的調控系統和全身營養的供給系統。在中醫的理念中可稱為:先天經絡系統。大家可以明顯地看出:中醫經絡系統的概念既包含調控的作用又包含供給營養的作用。因此,經絡系統不僅可以應用於臨床診斷而且可以應用於治療的系統。薄氏早在1993年的《北京中醫》4期上,便發表文章認為腹部存在着先天經絡,提出「以神闕為核心的大腹部還擁有一個被人們忽略的全身高級調控系統」。先天經絡系統的提出完善了經絡系統的理論,使針灸學科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臨床資料和理論的依據,促進了學科的發展。人類的第二大腦近年,西方的醫學家也提出了與先天經絡相似的理論,他們把腹部稱為:人類的第二大腦。美國科學家聲稱,每人生來有兩個腦,即顱腦與腸腦,兩腦相互作用與影響;由此而來否定了每人只有一個顱中腦的觀點。科學家研究明確了兩腦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顱腦面臨驚恐釋出的應激激素會衝擊胃發生痙攣;驚恐又引起交感神經影響腸腦的血清素分泌量。據11月號德國《地球》雜誌報道,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的許多感覺和知覺都是從肚子裡傳出來的,肚子裡有一個非常複雜的神經網絡這一「第二大腦」也被稱為「腹部大腦」,它擁有大約1000億個神經細胞,比骨髓里的細胞還多。有科學家認為,通過觀察人的肚子能了解人的思想,也就是說「人的決定是從肚子裡作出的」報道說,人體的神經傳遞物質——血清基95%都產生於腹部的「第二大腦」。這套神經系統能下意識地儲存身體對所有心理過程的反應,而且每當需要時就能將這些信息調出並向大腦傳遞,這也許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理性決定。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邁克爾?格肖恩介紹說,這個「第二大腦」也會生病,並導致神經機能病。而另據獲悉,許多科學家已將一些病症的起因歸為「第二大腦」的神經系統沒有發揮功能,例如神經性恐懼症抑鬱症等。現代醫學還把臍帶干血細胞作為治療血液病的首選,並從胎兒出生時便進行儲備,因為其是血液的初始細胞有非常強的再生能力。

腹部經絡的特點

  • 胎兒在母體發育成熟後,先天經絡已經形成。胎兒娩出後,人體的營養攝入方式發生了變化,通過食道攝取食物,鼻子吸入氧氣,後天的經絡系統開始發育和創建。先天供給營養的途徑被人為地切斷〔臍帶被結紮〕系統的功能被新的方式所替代,融入新的系統同時被人們所忽略。但是,這一系統在腹部依然存在,當人們在發生疾病時便可以在腹部找到與全身應答關係非常明確的相關位置點,只要根據腹部先天經絡分布的特點進行相應的輕微刺激,許多的疾病症狀便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緩解。因此,這腹部除了傳統的經絡系統,還有一個被人們所忽略了的新的先天經絡系統--腹部全息系統。薄氏在對腹部經絡分布特點經過二十餘年的臨床研究後認為:腹針能夠取得很好的臨床療效,先天經絡對全身的調控作用和腹部經絡系統對全身的影響是首要的條件。腹針療法治療時強調取穴準確,針刺深淺合理,操作嚴格規範是取得臨床療效的基本保證。同時證實了腹部經絡系統有序分布的客觀性和與全身經絡分布的相關性。為揭示經絡的特性和科學地對經絡系統的功能進行開發具有一定的意義。使腹針療法成為能夠滿足時代需要的無痛、安全、高效、快捷的,具有廣泛適應症的治療慢性病、疑難病的新方法。
  • 現代醫學為依據,巧妙立法顯奇效腹針療法以神闕調控系統理論為核心,充分對傳統的中醫臟腑、經絡基礎理論進行了研究,根據腹部經絡的特點,使傳統針灸中的腹部穴位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認為,先天經絡位於腹部的淺層,而傳統的經絡位於腹部的深層。把腹部不同的經絡系統的不同功能進行了巧妙的整合,使腹針療法成為具有廣泛適應證的治療全身慢性病、疑難病和老年病的無痛針灸新療法。腹針療法提出:「處方標準化、操作規範化、辨證條理化」的針灸發展新思路,為腹針療法的普及和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使腹針療法成為與時代科技同步發展的新學科,同時也為針灸學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使針灸學科的可重複性大大提高,任何醫師經過嚴格的培訓都能夠很好地掌握。腹針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穴位是針灸治療的施治部位,每個穴位都是在體表的標準定位點,穴位的穴性是根據不同的穴位在臨床上的不同功能確定的,每一個穴位都具有一定的相對特異性。任何穴位都是已知的定位點,而決不是任意點,這是腹針療法對穴位的認識和基本的理念。因此,準確的定位取穴和對每個腹部穴位的穴性進行了解是學習腹針的基礎。腹部穴位有「差之毫厘,繆之千里」的特點,必須嚴格執行腹針的定位標準和操作規範。[1]

視頻

李松芝 腹針療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