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解放路107號西秦會館,是中國鹽業史專業博物館

目錄

簡介

1959年,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由鄧小平倡議創辦,是中國建立較早的收藏研究陳列中國鹽業歷史文物的專業博物館。郭沫若題寫館名。館址設在西秦會館。2017年,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被中國博物館協會評為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1]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擁有兩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秦會館、吉成井鹽作坊遺址),1個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王爺廟),1個近現代工業遺址(大安鹽廠),1個分館(獅市鎮鹽運歷史文化陳列館)。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主辦歷史學類期刊《鹽業史研究》(屬於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是自貢世界地質公園核心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基地、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專業科技博物館委員會理事單位。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595件。藏有世界上唯一一套完整的古代頓鑽工具。

發展歷史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科技史專業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釜溪河畔的龍鳳山下。1959年建。館址為修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的西秦會館。這是一座由陝籍鹽商集資修築的同鄉會館,融明清兩代宮廷和民間建築風格於一體。保存完好的碑文木雕石刻泥塑,是研究鴉片戰爭前清代社會生活、經濟狀況、宗教藝術的實物標本。

場館誕生

1959年,由鄧小平同志倡議在西秦會館內建立了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從零開始,經過41年來的努力,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在執着的追求中茁壯成長起來,成為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的中國唯一的鹽業歷史博物館[2]

建立初期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整整比祖國晚10年誕生,但它的命運卻和共和國緊緊相連。建館之初,館裡僅有10來名幹部、職工和亟待修繕的西秦會館,沒有基本陳列,缺乏藏品、經費和專業人才。博物館工作在艱苦的條件下起步。

首先從基礎開始,組織了西秦會館的維修和鹽史文物的搶救。老一輩職工一次次地深入鹽廠,依靠全市各鹽業單位的支持,依靠老鹽工們的熱情幫助,開展了鹽業史文物的徵集,很快就徵集、收藏了以自貢鹽業鑽治井工具為代表的一批鹽業史文物和地方文物。

在此基礎上,1962年推出了首屆鹽業史基本陳列。這屆陳列幾經調整,幾度消長,奠定了鹽業歷史博物館基本陳列的雛形,也留下了深深的時代烙印。

遭受摧殘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鹽業歷史陳列全面閉館,博物館事業備受摧殘。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全館職工以布置「紅海洋」為名,巧妙地覆蓋和保護了西秦會館內的大量木雕石刻。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博物館事業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再次振興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博物館事業出現了生機。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走上了振興之路。

沐浴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隨着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全館職工信心百倍地投入了《井鹽生產技術發展史》陳列的設計、製作和展出。1981年展出後,該館又不斷修改和完善,先後經過3次較大的調整,特別是1986年的更新改造,終於以它獨特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以饗世人。在300餘米的展線內,以生動形象的手法,展現了兩千多年來以自貢為中心的井鹽業在鑽井、采鹵、天然氣開採和製鹽等方面的恢宏畫卷,真實地再現了中華民族在人類鑽井技術上的傑出貢獻、卓越成就和偉大創造力;增加了陳列的參與性、趣味性和科學性,深受觀眾的好評,為專業博物館辦好陳列走出了一條新路。

視頻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 相關視頻

自貢 鹽業歷史博物館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