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致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致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曾國藩 簡畫)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致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選自《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

《曾國藩家書》章節目錄:《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用人篇》。

修身篇
致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

譯文

諸位賢弟足下:

十月二十一日,接到九弟在長沙所發的信,裡面有路上日記六頁,外藥子一包。二十二日接到九月初二家信,欣悉一切聊以自慰。

自從九弟離京城後,我沒有一天不憂慮,深怕道路變故多端,難以預料。等讀了來信,果然不出我所料,千辛萬苦,才能夠到家,幸運!真是幸運!與鄭同行不足以依靠,我早知道了,郁滋堂這樣友善,我實在感激不盡。在長沙時,沒有提到彭山屺,為什麼?

四弟來信寫得很詳細,他發奮自我勉勵的志向,流露在字裡行間。但一定要出外找學堂,這是什麼意思?不過說家塾學堂離家裡太近,容易耽擱,不如外出安靜。然而出外從師,自然沒有耽擱。如果是出外教書,那耽擱起來,比在家塾里還厲害。而且如真能發奮自立,那麼家塾可以讀書,就是曠野地方,熱鬧場所,也可以讀書,背柴放牧,都可以讀書。如不能發奮自立,那麼家塾不宜讀書,就是清淨的地方,神仙的環境,都不宜讀書,何必要選擇地方?何必要選擇時間?只要問自己,自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

六弟埋怨自己的命運不佳,我也深以為然。但只是小試失利,就發牢騷,我暗笑他志向和心中憂慮太小。君子立志,需有為民眾請命的器量,有內修聖人的德行,外建王者稱霸天下的雄功,然後才不負父母生育自己,不愧為天地間的一個完整的人。所以他所憂慮的,是因自己不如舜皇帝,不如周公而憂慮,以德行沒有修整、學問沒有大成而憂慮。所以,頑固的刁民難以感化,則憂;野蠻的夷、狡猾的夏不能征服,則憂;小人在位,賢人遠遁,則憂;匹夫匹婦沒有得到自己的恩澤,則憂。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悲天命而憐憫百姓窮苦,這是君子的憂慮。如果是一個人的委屈和伸張,一家人的飢和飽,世俗所說的榮與辱,得與失,貴與賤,毀與譽,君子還沒有工夫為這些去憂慮呢。六弟委屈於一次小試,自稱數奇,我暗笑他所憂的東西太小了。

假如有人不讀書便罷了,既然也要自稱為讀書人,就一定要研讀《大學》。《大學》的綱要有三點:明德、新民、止至善,都是我們的分內事情。如果讀書不能聯繫到自己身上去,說這三點,與我毫不相干,那讀書又有什麼用?雖說能寫文能作詩,博學雅聞自己吹噓自己,也只算得一個識字的牧童而已,豈能稱他是明白事理的有用之人。

朝廷以八股文來錄取士人,也是說他能代替聖人賢人立言,必須明白聖賢的道理,行聖賢的行為,可以為官管理民眾,能為百姓做表率。如果把明德、新民作為分外事,那雖能文能詩,而對於修身治人的道理,茫茫然不懂,朝廷用這種人做官,和用牧童做官,又有何區別呢?既然自稱讀書人,那麼就應該明白,《大學》的綱領,都是自己立身切要的事情。《大學》應修的科目共有八個方面,在我看來,取得功效的地方,只有兩條罷了:一條叫格物,一條叫誠意。

格物,致知的事情;誠意,力行的事情。物是什麼?就是本末的物。身、心、意、知、家、國、天下,都是物;天地萬物,都是物;日常用的、做的,都是物。格,是考究物及窮追它蘊含的道理。如侍奉父母,定期探親,是物。而定期探親的理由,就是格物。侍奉兄長,追隨兄長的步伐,是物。研究為何應當跟隨兄長的理由,就是格物。我的心,是物。研究自己存心的道理,廣泛研究心的省悟、觀察、涵養的道理,就是格物。我的身體,是物。研究如何愛惜身體的道理,廣泛研究站直、坐立以敬身的道理,就是格物。每天所看的書,句句都是物。切己體察,窮究其理,就是格物,這是獲取知識的事。所謂誠意,就是利用自己所知道的東西努力去做,誠實不欺。知一句,行一句,這是力行的事。兩者並進,下等的學問在這裡,高明的學問也在這裡。

我的朋友吳竹如格物功夫很深,一事一物,都要探求它的道理。倭艮峰先生誠意功夫很嚴,每天有日課冊子。一天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都寫下來。字都是正楷。三個月訂一本,從乙未年起,已訂了三十本。因他慎獨嚴格,雖出現妄念偶動,必定馬上克服,寫在書上。所以他讀的書,句句都是切合自身的良藥,現將艮峰先生日課,抄三頁寄回,給弟弟們看。

我從十月初一日起,也照艮峰一樣,每天一個念頭一件事情,都寫在冊子上,以便隨時看見了加以克服,也寫正楷。馮樹堂和我同日記起,也有日課冊子。樹堂非常虛心,愛護我如同兄弟,敬重我如同老師,將來一定有所成就。我向來有無恆心的毛病,從寫日課本子開始,可以保證一生有恆心了。良師益友,一重又一重挾持我。只能進不能退。本想抄我的日課冊給弟弟們看,今天鏡海先生來,要將本子帶回,所以來不及抄。十一月有通信兵,打算抄幾頁寄回。

我的益友,如倭艮峰的賢明端莊,令人肅然起敬。吳竹如、竇蘭泉的精研究義,一言一事,實事求是。吳子序、邵蕙西談經,深思明辨。何子貞談字,其精妙處,與我無一不合,談詩尤其意見一致。子貞很喜歡我的詩,所以我從十月以來,已作了十八首,現抄兩頁寄回,給弟弟們看。馮樹堂、陳岱雲胸懷大志、性情急切,也是良友。鏡海先生,我雖然沒有拿着禮物去請求授業,而心裡早已把他當成老師了。

我每次給諸位弟弟寫信,不覺得寫得長,我想諸位弟弟或許厭煩不想看。但弟弟們如有長信給我,我實在很是高興,如獲至寶,人真是各有各的性情啊!

我從十月初一日起記日課,念念不忘想改過自新。回憶從前與小珊有點嫌隙,實在是一時的氣憤,不近人情,馬上想登門謝罪。恰好初九日小珊來拜壽,當天晚上我到小珊家談了很久。十三日與岱雲合夥,請小珊吃飯,從此歡笑如初,嫌隙煙消雲散。近來的事大致這樣,容我以後再寫。 兄國藩手具。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2]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視頻

致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 相關視頻

《曾國藩家書--修身篇》二十四、致九弟季弟·必須自立自強
曾國藩家書上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