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蕪湖海關舊址

蕪湖海關舊址位於中國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濱江公園內,為近代蕪湖被闢為通商口岸的重要歷史見證。蕪湖海關為光緒二年(1876年)根據中英《煙臺條約》規定設立的三等海關,次年4月開關,原位於江口西北中江塔附近,1919年7月遷至陶溝南側、原8號碼頭附近的現址[1]。建築坐東朝西,面臨長江,平面近方形,採用磚木混凝土混合結構,覆以鋼板瓦坡屋面,清水外牆上飾有花崗岩裝飾帶。其中主體建築為兩層,鐘樓為四層,鐘樓內西、南、北三面各設一圓鍾,西面設圓形舷窗,其下飾以綬帶,另在第三層四角各飾有一柄彰顯主權威儀的權杖。

目錄

基本內容

老蕪湖海關位於蕪湖市新蕪區濱江北路,時代為清-民國。老蕪湖海關為舊中國四十處海關之一,這是根據《中英煙臺條約》規定,於1876年開始建立的,1877年2月18日設立蕪湖海關,定為三等海關[2],4月1日正式開關,專征輪船裝運的進出口貨物稅款,由英領事署總稅務司管理關務,兼管港口航政、代辦郵政、氣象等業務,還負責稽查鴉片走私。蕪湖海關通用英語。稅務司受命於外籍總稅務司,總稅務司辦公地點在范羅山領事署內。歷任稅務司都為外籍人員,掌管海關人員的招募、調遣、晉升、撤換等。首任稅務司是德國籍吳德祿,首任稅務關道劉傳縝。

除了擔負正常業務外,還秘密收集各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風俗等情報,稱為海關秘密行政。每年蕪湖海關年報《雜項》一攔內主要記載安徽各地各方面動態。同時,海關還廣泛收集蕪湖附近地區等礦產分布情況以及宣紙製造的工藝過程。總之,老蕪湖海關不擇手段地為歐美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服務。

視頻

蕪湖海關舊址 相關視頻

蕪湖百年老海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