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芥川龍之介的中國遊記

作品簡介

日本文豪、「鬼才」作家芥川龍之介親歷的中國印象,村上春樹《1Q84》譯者施小煒傳神翻譯

日本大正時代文豪,以《羅生門》等聞名世界的作家

熟讀中國古代典籍,以漫畫筆法勾勒中國的浮世男女

劇本、對話、書信、手記等多種體裁,變幻跌宕的閱讀體驗

《中國遊記》是日本文豪、「鬼才」作家芥川龍之介受《大阪每日新聞》之託,於1921年遊歷中國後寫作的多體裁遊記。書中語言可讀性強,又富於變化,口語和文言夾雜,變幻多姿;體裁涵蓋劇本、書信、對話、手記等多種文體,虛實摻雜,叫人讀來頗覺新鮮。芥川龍之介這種別出機杼、不肯落他人窠臼的寫作風格,使這本遊記較少呆板的平鋪直敘、風物描摹,而更多以文藝的、甚至漫畫的筆法,表現中國見聞在他敏感的心中所引發的情緒和思考。著名譯者施小煒經過長時間精心而傳神的翻譯,充分再現了原著風格,將芥川龍之介語言、體材上的變化,完美展現在譯文之中。除了文學價值外,本書還保留了芥川龍之介拜訪章炳麟、鄭孝胥、辜鴻銘等名人的記錄,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 日本文壇短篇聖手、「鬼才」作家芥川龍之介,心懷巨大期待的訪華之旅**

芥川龍之介是日本大正時代著名作家,以《羅生門》《地獄變》《鼻子》等作品聞名於世界,也是中國讀者最熟悉的日本作家之一。作為「尚注重漢學修養的教育制度培育的最後一代知識分子」,芥川龍之介的中國古典文學功底深厚,他能作漢詩,也曾根據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創作多部短篇小說。文化上的認同使他對這次訪華之旅心懷期待,然而當時中國的現狀讓他心中產生巨大落差。對中國既愛且失望的情緒,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中國遊記》中。

    • 著名翻譯家施小煒精心翻譯,力圖再現原著體裁、語言上的變幻風采**

譯者施小煒在《譯後記》中說:「在這部遊記中,芥川力避平鋪直敘的呆滯、俗套,運用了對話、書信、戲劇、手記等多種體裁,跌宕多姿,變幻有致,讀來頗覺新穎。而在文體上,《北京日記抄》的全文,以及《上海遊記》、《江南遊記》的部分章節,則又有意採用擬古文體寫成,即基本上是文言文的形式,詞彙上卻間或使用一些現代語彙,與整體的口語文體形成奇妙的反差,釀出一種獨特的韻味。」以往譯本多側重本書的史料價值,本書譯者施小煒則從文學立場發掘文學上之價值,充分呈現出一個與小說家芥川龍之介不一樣的作者形象。

    • 以戲謔與調侃之筆,勾勒1921年中國的浮世與風光**

不同於學者遊記的嚴肅與刻板,芥川龍之介的遊記更多是從主觀興趣方面落筆着墨,遣詞造句、謀篇布局也多創作傾向,部分篇章可作為小說閱讀。比如他見辜鴻銘,對兩人交談內容草草略過,卻以一排「老老老老……」將辜鴻銘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形象活現在讀者眼前。至於他描寫山水、風景、人情、世風,也從不呆板描摹或敘述。這是小說家遊記的獨特之處,也體現了芥川龍之介個人的文學追求。

名人推薦

像他那樣高深的教養,優秀的趣味,以及兼備和漢洋的學問的作家,今後恐怕絕無了。

——日本作家 菊池寬

我想讓中國的青年更多讀芥川的作品,所以打算今後再譯一些。

——中國作家 魯迅

如果要在日本找個可以與西方的卡夫卡相對應的人,就是芥川龍之介了……芥川最著名的當然是小說,但就像卡夫卡一樣,隨筆和書信對於揭示其內心世界也很重要。

——中國作家 止庵

他的創作是他學識與才華的化身。

——日本文學評論家 吉田精一

芥川龍之介的文學創作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開拓了一個不曾有過的領域。

——日本學者 中村真一郎


作者簡介

芥川龍之介(1892年~1927年),日本小說家,號「澄江堂主人」,俳號「我鬼」。自幼愛好文學,涉獵廣泛,從漢文學、日本近代文學到歐美文學,均有研究,更是個博學之士。芥川的作品以短篇小說為主,文章短小精悍,情節新奇,文筆簡潔,以冷峻的筆鋒描寫社會醜惡現象,具有高度藝術感染力。代表作品有《羅生門》《鼻子》《地獄變》《河童》等。其中《竹林中》一文更是由日本導演黑澤明改編為電影《羅生門》,搬上了大熒幕,被譽為「有史以來最有價值的10部影片」。芥川在後期飽受神經衰弱、心跳過速、胃痙攣、腸炎、皮疹等疾病困擾,生活上的不順使他萌生自殺念頭,最終在1927年7月24日,服下致死量的巴比妥自殺。他的自殺給日本社會尤其是文壇帶來極大衝擊。日本文學評論家吉田精一在評論大正期(1912年~1926年)芥川龍之介的文學時說,「他的文學可以看作是大正期小市民知識階層的良心、感覺、神經、趣味等經提純而獲得的結晶。他的創作是他學識與才華的化身。」中村真一郎指出,他的文學創作「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開拓了一個不曾有過的領域」。1935年,芥川的畢生好友菊池寬以他的名字設立了文學新人獎「芥川獎」,現已成為日本最重要的文學獎項之一,以鼓勵新人作家為宗旨,與「直木獎」齊名。井上靖、遠藤周作、石原慎太郎、大江健三郎、清岡卓行等作家都曾獲此獎項,確定自己在文壇的地位。

原文摘要

也就是說,現在的這個中國,不是我們在詩文中讀到的那個中國,而是小說里的那個猥瑣、殘酷、貪婪的中國。 虛榮心這東西在此時竟意外地有用,幾乎能代替武士道這個精神支柱。 陰天下的古風涼亭,病態的綠色池塘,還有那隆隆作響、斜着注入池塘的一股尿,這不僅是讓我憂鬱地愛着的一幅風景畫,同時也是帝國沒落的辛辣可怖的象徵。 我們一邊喝着茶,一邊聊着焦掉的腦漿是肺病良藥,人肉的味道和羊肉差不多等等,淨是這些野蠻的事。 中國人的形式主義真稱得上是徹底了。

書評

看芥川的作品,感覺嚴肅而悲觀,但是這個中國的遊記卻竟然能夠有點幽默感。

中國人看到別的國家的人,來遊覽評說自己的國家,如果有什麼不好的呢,則感到一種侮辱感,憤然說,竟然敢說我們泱泱大國西湖水髒,乞丐噁心和國民猥瑣?其實我們去別人的國家,也不是一樣,容易看到別人的不足,指手畫腳。

芥川的這本遊記沒什麼「內容」,因為他遊覽的地方有限,時間短促,中間還病了,到哪裡玩,心裡還是記掛着自己病要復發。但是文字自然,也的確說出他自己想說的話,不管實際到底是不是這一回事。世上沒有絕對公正,人都是自主性向外攝取部分的印象,我覺得他寫出了他眼中的中國,足矣。

芥川是帶着對中國的浪漫情感,希望現實中的中國能夠跟他從書本上認識的中國吻合。但是現實中的中國讓他失望了,多處名勝地不是髒亂,就是根本不值得看,要麼是被摧毀了,或是將會被摧毀。開發名勝地,周圍的景致卻十分不協調,可以說,中國擁有那麼豐富的好山好水,卻被有意或無意地改造和破壞了。站在古人同在的地方,卻無法得到古人的情感,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對中國人,芥川可能礙於語言的限制,並不能跟遇到的人有較深入的溝通。但從他眼中也看出當時名人的一些有趣細節,例如那牆壁上掛着的鱷魚標本。我想,如果他能夠跟中國人溝通,說不定會有另一種印象。另外,他還看到有名的戲子,跟他說完謝謝就往地上吐痰,有人在湖心亭往湖裡撒尿之類的醜態,估計也是愛好乾淨整潔的日本人所難以接受的。

芥川筆下以中國為情景的小說不少,但他對現代的中國卻了解不多。對於他,有兩個中國,一個是在詩詞歌賦中,一個是現實中,詩詞營造的中國遠比現實的中國有魅力。

「現代的中國,並非詩文里的中國,而是小說里的中國,猥褻、殘酷、貪婪。」

中國是在改變,也已經改變了很多。但是至今,還是看到芥川所說的遊覽的失望,特別是景點的髒亂,不值一看。景點是一個國家美的表現,這種美,如果被破壞了,就永遠找不回來了。詩詞,仿佛是遙遠的東西,詩詞的美,在於閉眼,一睜眼,看到現實,就破滅了。這也許是為什麼芥川還在中國時覺得中國討厭極了,但離開了,卻回味起來。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