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縣民族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花垣縣民族中學是全縣一所州級示範性高級中學,它東臨酉水,西眺文筆峰,以其人傑地靈的優越環境和雄厚的辦學實力,廣育苗漢之英才,其前身為著名的國立八中,朱鎔基總理的母校[1]。2014年9月,花垣縣民族中學整體搬遷至城北新校區,縣城區學校布局調整中整合了原縣民族中學和縣第二中學優質資源,投資近2億元,歷時兩年半建設完工。
學校占地140畝,總建築面積4萬餘平米,現有教職員工236人,在校學生3517人,共有66個教學班,全部配有「班班通」電子交互式教學設備、全新的理化生實驗室[2]、標準的學生電腦室、圖書室和閱覽室,安裝了廣播系統、安防系統,設施設備齊全,環境優美。
學校簡介
花垣縣民族中學新校位於縣城西北角,系湘西州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學校秉承「求真知、做真人」的辦學理念,視質量如生命,視家長如上帝,視學生如親子。貫徹「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辦學宗旨,嚴格落實教學「集體備課程序化、課堂教學結構化、作業布置雙軌化、課後落實考試化」要求,努力實現「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全面發展的邊城人」的辦學目標。
學校位於湖南省花垣縣花垣鎮城西北高速路口。
歷史變遷
花垣縣民族中學有60餘年悠久的辦學歷史。1938年,國立八中高二部從安徽遷到永綏(今花垣鎮)文廟坪,共和國第五任總理朱鎔基曾在此求學達兩年之久。國立八中開創了花垣教育之先河。1941年成立永綏縣立初級中學,1960年更名為花垣縣第一中學,1984年改名為花垣縣民族中學,一直沿用至今。
花垣縣民族中學新校位於縣城西北角,系湘西州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該校在縣城區學校布局調整中整合了原縣民族中學和縣第二中學優質資源,投資近2億元,歷時兩年半建設完工,2014年9月1日正式開學。
原花垣民族中學占地50餘畝,建築面積1萬8千多平方米,屬省級園林式學校。校園原址為崇山公園,校內古木參天,雪松、紅杉、香樟、椿樹、玉蘭等綠樹成蔭,金秋時節丹桂飄香。運動場內新建有兩個標準籃球場、一個羽毛球場和一個乒乓球場。球場四周設有花壇,各種鮮花循節綻放。教學樓前十座偉人雕像,洋溢濃濃的文化氛圍。實驗大樓各層的迎春花如綠帶纏繞,國立八中紀念亭蹲踞於學校文化廣場中央。幽雅、舒適的環境,是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地方。學校教學設施逐步完善,教學樓、科學樓、宿舍樓、食堂錯落有致。科學樓內裝備有一流的理、化、生實驗室,可供6個班學生同時上實驗課,電教階梯教室可容納220餘人上示範課,圖書室有2萬8千餘冊藏書,60餘種報刊雜誌可供師生閱覽。學校開設了信息技術課,多媒體教室,安裝了遠程教育系統,與省內各大名校實現了資源共享。學校食堂整修一新,做到了潔淨、衛生。聘任了有經驗的廚師(有廚師證)主廚,聘請了營養師為師生安排每餐的伙食。所有在食堂工作的人員,均持有健康卡上崗。學校食堂實行保本經營,價廉物美。米飯按量供應,菜每餐多達十餘個種類。學校購置有刷卡機,學生生活方面的開支不實行現金交易,均在卡機上完成,家長可以為自己的孩子恰當設置每天的消費金額。
辦學宗旨
學校秉承「求真知、做真人」的辦學理念,視質量如生命,視家長如上帝,視學生如親子。貫徹「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辦學宗旨,嚴格落實教學「集體備課程序化、課堂教學結構化、作業布置雙軌化、課後落實考試化」要求,努力實現「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全面發展的邊城人」的辦學目標。
學校延續原花垣縣民族中學73年的建校歷史,傳承其前身——國立八中「創花垣教育之先河」的辦學文化,發揚以共和國第五任總理朱鎔基為代表的優秀學子的求學精神,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湘西州一顆璀璨的教育新星!
參考文獻
- ↑ 母校是什麼 , 搜狐,2019-01-07
- ↑ 「理化生實驗室」應該如何設計,豆丁網,201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