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台德區問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蘇台德區問題 |
本名 蘇台德區問題 外文名 Sudetenland 別 名 蘇台德 所屬地區 捷克斯洛伐克 方 言 德語 |
蘇台德區問題 :別名蘇台德,外文名Sudetenland,是一個獨特的歷史名稱,是指一戰與二戰期間,捷克斯洛伐克境內鄰近德國講德語居民所居住的地區。
德國占領捷克斯洛伐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於1938年發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國與納粹德國之間的一次衝突。 [1]
簡介
事件的原因是對蘇台德地區(又譯蘇德台區)主權的爭執。納粹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共和國的軍事占領始於 1938 年德國吞併蘇台德地區,隨後建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繼1938年3月德奧合併,以及1938年9月《慕尼黑協定》後,希特勒吞併了居住在捷克地區的德國人。因為廣泛的捷克斯洛伐克邊境防禦工事位於蘇台德地區,因此1938年10月1日開始的蘇台德地區併入德國使捷克斯洛伐克的其他地區變得虛弱。此外,被稱為扎奧爾傑的邊境地區的一小塊東北部被占領併吞併到波蘭第二共和國,表面上是為了「保護」當地的波蘭民族社區。通過1938年11月第一次維也納仲裁裁決,匈牙利獲得了斯洛伐克和喀爾巴阡山脈的南部領土,這些領土主要由匈牙利人居住。
隨着斯洛伐克國於3月14日宣布獨立,第二天匈牙利占領吞併了喀爾巴阡烏克蘭。 1939年3月15日,在訪問柏林期間,捷克斯洛伐克總統伊米爾·哈卡(Emil Hácha)被脅迫簽署了斯洛伐克的獨立。1939年3月16日,希特勒在布拉格城堡宣布成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並讓哈查成為毫無權力的保護國總統,並獲得國家總統頭銜。真正的權力屬於帝國保護國總督。占領以二戰德國投降而告終。
過程
1938年3月28日阿道夫·希特勒在柏林召見康拉德·亨萊因並命令他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就民族問題提出無法滿足的要求(希特勒原話:「捷克人的要求如此多,以至於我們根本不可能滿意。」Von den Tschechen immer so viel fordern, dass wir nicht zufriedengestellt werden können)。4月24日亨萊因在希特勒的支持下提出了八項要求,其中包括與捷克政府平等、完全自主,以及賠償德國人從1918年開始蒙受的所有不平等造成的損失。
由於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獲得了(可能不正確的)德國軍隊被遷往捷克斯洛伐克的邊境的報道,因此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於5月21日進行部分動員。九天後希特勒作為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動員令的反應發布了詳細地、消滅捷克斯洛伐克的計劃。
9月21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了一個法國和英國的建議,根據這個建議德國人在居民中占50%以上的地區交給德國。9月23日希特勒拒絕這個計劃後捷克斯洛伐克進行總動員。
9月29日和30日法國(達拉第)、英國(內維爾·張伯倫)、意大利(貝尼托·墨索里尼)和德國(阿道夫·希特勒)的首腦在德國慕尼黑會晤。9月30日,在捷克斯洛伐克缺席的情況下英國和法國在慕尼黑協定中同意讓整個蘇台德地區併入德國。
1938年3月28日阿道夫·希特勒在柏林召見康拉德·亨萊因並命令他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就民族問題提出無法滿足的要求。康拉德·亨萊因認為他要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斷提出無法滿足的要求,希特勒表示同意/讚許。
後果
雖然慕尼黑協定使得歐洲戰爭未於1938年就爆發,但是一年後,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不久,納粹德國就將捷克的剩餘部分以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的形式吞併了。1938年5月和9月的總動員顯示了捷克和斯洛伐克民族捍衛其共和國的決心。但是出於其政治上的考慮他們沒有能夠獲得英國、法國和小協約國的支持。其結果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崩潰。
慕尼黑協定的另一個結果是蘇聯改變其政策。蘇聯本來是參與討論歐洲集體安全的,但是西方政府在處理蘇台德區問題時故意忽視蘇聯。斯大林從中得出的結論導致了一年後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內政後果
在德國軍隊裡以路德維希·貝克將軍為首的一些軍人堅信德國無法與西方列強作戰。他們決定假如希特勒下達進攻令的話他們就將逮捕希特勒。他們甚至向英國透露了這個計劃並要求英國不要讓步。但是慕尼黑協定的達成使得這個政變計劃失效:希特勒獲勝。德國內部的反對派再也沒有從這次失敗恢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