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清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蘇清河 | |
---|---|
蘇清河 | |
原文名 | Qinghe Su |
出生 |
福建泉州 | 1941年6月20日
逝世 | 2012年2月23日 | (70歲)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陶瓷工藝美術大師 |
人物簡介
蘇清河,男,漢族,1941年6月出生 ,號瑩玉,福建德化縣城關寶美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目德化瓷燒制技藝[2]代表性傳承人。
福建省德化縣瑩玉藝術陶瓷研究[3]所所長,高級工藝美術師,德化縣一屆政協委員、二至五屆政協常委,泉州市六屆、七屆政協常委,福建省七、八屆政協委員,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4]會員,福建省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理事長。1992年,被評為福建省星火計劃先進工作者。屬德化縣優秀拔尖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蘇清河1956年入德化瓷廠,師從瓷雕名家蘇勤明及雕塑家許光益,學習陶瓷工藝美術創作,精通陶瓷原料配製及燒成一系列技術。德化窯是我國古代南方著名瓷窯,因窯址位於福建省德化縣而得名,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技藝獨特,初以燒制日用器皿為主,後發展有瓷雕等產品,尤以明代的「象牙白」瓷著稱,享譽國內外,至今傳承未斷。
蘇清河的作品胎釉質量優良,形體厚重。他善於根據不同的人物形象構思造型,作品整體與局部比例協調、形象完美。蘇清河還擅長刻畫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展示細膩生動的神情風韻。尤其是觀音像的臉,豐腴、慈祥,人物的形態刻畫生動準確,他以犀利流暢的刀法表現衣褶、紋理的層次及深淺變化,正所謂疏可跑馬、密不透風,大有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韻律。
人物經歷
蘇清河出生於瓷都德化的一個陶瓷世家,一生經受苦難不幸的童年、少年與坎坷曲折的青年時期,長期為生活奔波掙扎。其父蘇玉鍛(1913—1942年),字長煉,從小隨其父於瓷坊從事陶瓷手藝。清河尚未周歲,父親英年早逝,依靠祖父、寡母溫靜(1913—1998年)業瓷撫養。1955年3月祖父去世,雪上加霜。這年夏天,蘇清河小學畢業,因生活、學費無着,只得輟學操持祖業。
1956年5月,清河進德化瓷廠雕塑組,從師於當代著名雕塑藝術家、當時德化瓷廠雕塑組(大組)組長兼工藝師蘇勤明,並先後在小組長、師傅葉八板、林甲乙的直接指導下,從事崗位學藝,邊學習邊作業生產。由於他從小愛好美術、繪畫,對瓷塑有不解之緣,因此進瓷廠雕塑組後,一心撲在技藝上,越干越有興趣。平時對什麼新奇事物與文娛節目也捨不得去觀賞;工余別人午休,而他常自個兒呆在作業台前「摸捏」不停。他有天賦藝術才華,聰明好學,善思多問,努力不懈,所學技藝高出同行藝徒,每次質量評比常名列前茅。不久,即工余嘗試創作《洛神》、《白蛇傳》人物及《田螺姑娘》等作品,受到師傅的器重與同行的稱許。
1962年夏,由於當時社會與市場形勢,瓷塑車間「下馬」停產,蘇清河被凋至窯組打雜。他為了理想、事業與生計,離開德化瓷廠,先後於本縣、永安、三明一帶民間搞泥塑木雕佛像。1964年後,輾轉受聘於建陽瓷廠、永春蘇坑瓷廠、古田棋坪洋瓷廠當技術員,從事瓷塑創作與授徒。後來又結合日用瓷、仿古工藝陳設瓷等的造型設計以及配方、化工色釉等的研究。他所到一地,都把那裡的瓷廠辦得很起色。如在古田期間,將棋坪洋瓷廠辦成古田縣第一家產品出口廠。
1977年返回德化,受聘於蘇洋大隊東漈瓷廠。他到該廠後,針對其產品老化滯銷等情況,着即設計、研製、開拓出色釉等16種新產品,於當時的廣交會上獲得大量訂貨。次年又研製仿古開片釉等瓷種成功,推出後風靡一時,使該廠產量產值效益激增,規模迅速擴大,職工由原近倒閉的20多人增至150多人,產品暢銷日本、菲律賓、新加坡、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0年7月,英國前駐華大使約翰•曼斯菲爾德•艾惕恩到德化參觀考察瓷業時,在那琳琅滿目的瓷苑中,特意挑選東漈瓷廠蘇清河創作的一隻古樸典雅的開片釉「怡神香爐」,對接待人員說:「像這樣中國古代官窯才能燒制的名瓷,你們一個小小的隊辦瓷廠競能製造出來,真不簡單!我帶回去,送給大英博物館,還要加文字說明,讓英國人民從中了解新中國的建設成就。」
1985年,蘇清河承鄉親擁戴,回到家鄉寶美,將已停產的村辦瓷廠恢復生產,被推為寶美村委會副主任兼瓷廠廠長。經其整頓,該廠的生產與經濟效益出現了新局面,受到鄉親與社會的好評。
童年少年的不幸、苦難與坎坷曲折,磨礪了蘇大師對生活、藝術、事業追求的奮鬥意志與堅韌不拔的毅力,他善於在逆境中奮發、進取。他對科學、藝術的態度嚴肅認真,具有精益求精的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在40餘載的陶瓷工藝實踐生涯中,他掌握了全面的技術技能,以雕塑為主,通曉瓷泥配方,釉水研製,稀土、化工原料在陶瓷工藝上的應用等。而在瓷塑與造型設計方面,對人物、花卉、鳥獸動物的雕塑,各種花瓶、花插、香爐等陳設玩賞品的製作以及藝術化日用器皿等的設計,都有自己獨特的創樹。其作品造型別致,形神兼備,精雕細刻,優美傳神,深具明代雕塑大師何朝宗的藝術之風,被譽為當代瓷壇難得的藝術珍品。
2013年,大師的長子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蘇友德籌劃建設「蘇清河藝術館」,2015年正式對外開放。藝術館前身系由蘇清河大師於1986年創辦的福建省首家民營陶瓷科研所——瑩玉藝術陶瓷研究所。[5]
榮譽成就
蘇清河謙虛務實,精益求精,博取眾長,開拓創新,成就斐然,碩果纍纍。
於古田棋坪洋瓷廠創作的6頭雪梅茶具與9吋鯉躍花瓶,1977年參加福建省陶瓷工藝美術展評榮獲優秀作品獎。
於東漂瓷廠創作的開片釉8頭圓形文具,1980年參加福建省陶瓷評比榮獲優秀作品獎。
1983年科研成果「白瓷開片釉」,榮獲福建省科技成果四等獎。
14吋寄艷花瓶(銀絲釉)、22吋芭蕉花瓶(開片釉),1984年參加全國工藝美術陶瓷行業評比榮獲優秀創作一等獎,同年又再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二等獎。
18吋達摩過江瓷塑,1984年參加全國陶瓷質量評比榮獲優秀創作二等獎。
1986年,創辦「瑩玉藝術陶瓷研究所」。1990年開發了「瑩玉白」、「稀土陶瓷」兩種新產品,榮獲1992年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0年4月香港舉辦的國際禮品、家庭用品展銷會,蘇清河挑選20多件產品參展,被外商爭購一空,並獲得大批訂貨。他的產品供不應求,暢銷台灣、香港與日本、菲律賓、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
1991年「工藝色瓷」科研成果,榮獲全國七五星火計劃博覽會銀質獎,並榮獲1992年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瑩玉紅系列藝術瓷,分別榮獲1992、1993、1994年中國專利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銀獎、金獎、特別金獎。
瑩玉紅藝術瓷,1994年6月選送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五屆亞太地區國際貿易博覽會展出榮獲銀獎。瑩玉紅蓮花香爐(其子蘇友德設計),1994年9月選送參加在四川成都舉辦的中國工藝精品展評比榮獲精品金獎。
1996、1997連年走出國門,參加縣商會組織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舉辦的德化陶瓷工藝精品展,極受好評與青睞,為瓷都德化贏得國際市場的聲譽。
1995年、1996年、1997年,先後3次赴香港舉辦個人精品展和父子精品聯展,稱譽香江,受到極高評價。
1992年,一外商對一件25吋天目釉花瓶,要以2萬元巨資購買。但蘇清河說:「這是德化之國寶!現有的只作陳列,不賣。若要者可以訂貨後燒制。」
1992年,蘇清河經福建省高級職稱評委會評審確認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同年,被評為福建省星火計劃科技先進工作者。
參考文獻
-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
- ↑ 德化瓷燒制技藝 文明風網
- ↑ 福建省德化瑩玉藝術陶瓷研究所福建省德化瑩玉藝術陶瓷研究所網
- ↑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網
- ↑ 【世界瓷都•德化】走進藝術殿堂——蘇清河藝術館 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