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笑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笑嫣
女演員
國籍 中國
出生 1992年11月22日
遼寧省
職業 詩人、作家
活躍年代 2010年–至今

蘇笑嫣,當代青年詩人作家蒙古族,1992年出生,蒙古族名慕璽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  現就讀於北京工商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2] 。 著有長篇小說《外省娃娃》、個人文集《藍色的,是海》,2015年中國90後作家排行榜第7名 。2018年12月28日,榮登中國出版集團發布的2018年中國90後作家排行榜第28名。


個人基本信息

蘇笑嫣,詩人,青年作家。蒙古族。蒙古族名慕璽雅。1992年11月出生的天蠍座女生。曾就讀於北京市陶行知中學、朝陽市第一高級中學。現就讀於北京工商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作品曾在《人民文學》《詩刊》《詩選刊》《詩歌月刊》《星星》《詩潮》《詩林》《青年文學》《民族文學》《美文》《上海詩人》《中國詩歌》《中西詩歌》《中國詩人》等報刊發表。入選《中國詩歌年選》《中國最佳詩歌》《中國詩歌精選》《中國年度優秀詩歌》《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詩歌》《中國新詩年鑑》《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年度選》《中國青春文學精選》《中國校園文學精選》《中國兒童文學年選》《中國最佳兒童散文和詩歌》《中國高校文學作品排行榜》等年選及《盛開·90後天才少年作家作品範本》《橫空出世90後》《閃開,90後來了》《十四歲的天空》等多種選本。為《青少年文學殿堂》小說卷主編。中國詩歌學會會長雷抒雁生前曾對張牧笛原筱菲、蘇笑嫣、陳昂柳香川張培亮許仕龍高璨李軍洋老祥詩人的詩歌做了準確詳實的點評,並稱讚他們是90後詩壇的十大領軍人物。

出版有長篇小說《外省娃娃》;個人文集《藍色的,是海》。

主要作品

兩隻竹筐

外省娃娃

青少年文學殿堂[3]  

獲獎情況

曾獲《詩選刊》2010中國年度先鋒詩歌獎

《人民文學》"包商銀行杯"二等獎

《詩歌月刊》"霧裡青茶"世界華語詩歌大賽二等獎

第二屆駱賓王青年文藝獎

第三屆中國青年詩人獎[4]  

第三屆冰心作文獎二等獎等多種獎項。

第四屆(2011年度)張堅詩歌獎新銳獎

2019年90後作家 排行榜: 張皓宸、蘇笑嫣、洪紹乾、陳嘉俊等人持續在榜 ]快資訊</ref>  

獲《兒童文學》2011年度"十大魅力詩人"稱號

第六屆"雨花杯"全國十佳文學少年稱號。

現為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

曾任北京電視台小記者。

2014年中國90後作家排行榜第10名 。

2015年中國90後作家排行榜第7名 。

2017年中國90後作家排行榜第9名。

2018年中國90後作家排行榜第28名。

社會活動

曾作為90後作家代表之一受邀參與錄製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

參加中國作協"少數民族青年作家作品研討會"

參加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中國當代女性詩歌研討會"

參加2011年"新詩寫新疆·喀納斯詩會"

參加2011"星星"大學生詩歌夏令營"

參加2011《兒童文學》"魅力詩會"

理論評論

真正好的作家、藝術家,所表現出來的不應該僅僅是「存在的」、「可見的」事物,而是同時展現出更廣闊的空間和可能性,超越詞彙本身賦予的意義,表現出日常的「不可見」來,美就產生在這個「可見」和「不可見」同時存在的時刻,它們共同揭示了日常背後的深度。

文學不必傳達真正的哲學,它不指向對於天地宇宙的終極的正確解釋,它更關心提示人類自相矛盾的、渾濁的、尷尬的生存狀態,它放棄了哲學的啟示之光,但更貼近我們人的生活實際本身。初學者很容易為了追求深刻反而露出膚淺,我自己也犯過這種錯誤。單就寫作技法而言,珍珠是故事、印象,穿過珍珠的線是主見,這樣就是一串項鍊,線是看不見的,卻是不能沒有、不能斷的。思想性只能潛入小說的水面之下,小說的中景,尤其是近景,不適合把思想拿出來擺在眼前,有時思想是常會冒出濃煙、使人咳嗽的。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有一個哲理的底盤,有公開一部分,另外有更大的部分,但並不公開,不公開的部分比之公開的部分越大,作品越有深度。

畢竟文學藝術的源起就是感性,是一種情緒性、一種衝動帶引我們進入那個場域,行路需要路標,而藝術創作可以忽略大多的客觀實在,忽略大多的路標,成為一隻飛鳥,這種自由也是文學藝術最吸引人、最有魅力的所在。在感性的驅使下,落筆之後,我們還會產生一種語感,它也是感性的一部分,對於語言的感覺有很多經驗色彩,包括生活、心理、情感等經驗,它使我們邊創作邊快速感受,將複雜的心理感悟濃縮於一瞬間,將平時對於語言的積累適宜地運用出來,它潛在地指引着我們的語言——創作、聯想、組合的推移繼續。

寫作是一個內斂的蓄力過程,它沉潛而艱辛,如同水下游泳,必須屏息前行。寫作者面對着虛妄,他們僅僅擁有一種脆弱的話語,毫無保障,背依黑暗和虛無,而「真正的地點」不可抵達。這動作在旁人看來似乎吃力又沒有意義,然而美本身就是無意義,但那個搭建的動作是必要的。而別人看不到的是,在那個不斷靠近又看似遙不可及的過程中,北斗星已經慢慢注入我們的身體,成為我們的脊梁骨了。[5]

人物寫真

『童子讀詩』·第115期|土方法|蘇笑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