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勞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苦勞網 |
---|
|
苦勞網(英語:Coolloud),成立於1997年,是一個長期關注台灣社會運動相關訊息的網路媒體,創辦人之一是孫窮理,理事長為陳政亮[1]。苦勞網以「運動的媒體,媒體的運動」自許,[2]其前身為「苦勞工作室」和「苦勞工作站」。
苦勞網的新聞均為自產報導,傳遞主流媒體較少關注的非主流觀點,並將媒體本身視為實踐論述的一部分。苦勞網藉由實地採訪、報導和評論寫作,試圖介入議題,以與受訪者共同創造具批判觀點的報導。[3]除自產報導和新聞評論外,苦勞網長年來作為社會運動與非營利組織訊息發布的平台。
2002年,苦勞網於內政部立案登記為社團法人「台灣勞工資訊教育協會」
目錄
創立背景
1997年,世新大學《立報》社經營困難,資遣全數員工,並以擇優但年資歸零的方式回聘員工。立報教育組組長孫窮理(29歲)無法接受成露茜的管理方式,認為她剝削勞工,就與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的朋友卞中佩等人,利用研究所的電腦架設「苦勞工作站」網站,作為內部成員蒐集、分享社運資料的平臺,僅提供剪報、短評與架論壇等服務。直到1998年,苦勞工作站成員卞中佩至臺中調查「統聯客運罷駛事件」,為苦勞網正式轉型為社運媒體開啟序幕。惟苦勞工作站的成員因大多是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的學生,未受過體系化的記者訓練,因此成員不受組織化控制,但具高度的自主性,並對社會運動抱有高度熱忱,使得苦勞網的報導偏向為社運發聲或批判主流媒體。[4][5]
苦勞網之竄起,與1990年代末期的媒體態度和社運需求有關。當時主流媒體普遍忽略社會運動,且當時的社運團體亦不熟悉網路技術,缺乏發聲和資訊交流的管道和平台。而苦勞網的正能彌補當時社運團體的發聲需求,「社運公佈欄」的建置,讓原本無法刊登於主流媒體的新聞稿,能出現在公開的平台。而簡報與論壇的網站服務,亦能滿足社運工作者整理資料、交換資訊和對話的需求。
歷史
依據苦勞網的「大事記」,該媒體將其成立近20年的歷史分為五階段:
啼聲初試(1997-2000)
1997年9月,孫窮理與卞中佩等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的學生,利用社發所研究室的電腦架設「苦勞工作站」網站,用於蒐集與社會運動有關的資料。
1998年9月,經營網站的成員戲稱自己是「苦勞份子」,並將網站定名為「苦勞網」,並將網站英文名稱取名為「Coolloud」,是因為「cool」與「loud」合起來是苦勞的諧音。當時苦勞網僅以整理社運資料、剪報、短評為主要內容,網站的主要閱聽人是當時社會運動工作者,以及對社運有興趣的學生和教師。
1998年11月,苦勞網第一篇報導誕生。因台中發生「統聯客運罷駛事件」,為反制主流媒體對「罷工」的扭曲報導和污名,苦勞網成員卞中佩到台中採訪,產製報導,並撰寫不同於主流媒體觀點的評論。苦勞網後續亦接觸「印尼排華暴動」、「台塑汞污泥事件」、「搶救鹿港日茂行」等議題,逐漸擴展網站報導的廣度。
1999年4月至5月,當時爆發「核四建照發放」、「美濃反水庫運動」與「中華電信工會反釋股抗爭」等事件,使得台灣社會運動發展來到高潮。苦勞網成員當時積極到社運現場採訪,於網路傳遞社運現場的訊息。因這段經歷,使得苦勞網「運動的媒體、媒體的運動」的媒體定位依此確立,在苦勞網的媒體工作獲得進展後,陸續有志工加入團隊,形成苦勞網初期的工作團隊。
1999年9月,台灣南投發生九二一大地震,苦勞網的工作人員立即進入災區,進行報導工作。
2000年8月,因尼加拉瓜發生台商年興紡織公司打壓工會的事件,苦勞網與敬仁勞工中心、亞太勞動快訊組成「台灣聲援尼加拉瓜勞工工作小組」,扮演跨國聲援者的角色。這是苦勞網第一次以團體的身分,直接參與社會運動。然而,苦勞網因身兼媒體和社運團體的角色,且其主機仍設於世新大學,因餘年興公司向世新大學施壓,苦勞網正式將主機移出校園。
2000年12月至2001年12月,當時行政院長張俊雄宣告停建核四,卻又宣告復建。此外,為要求陳水扁實踐「縮短工時」的承諾,工運界組成「八四工時大聯盟」。苦勞網當時在報導之餘,亦參與聯盟的組成和行動。
社運行動與媒體工作(2001-2004)
2001年10月,苦勞工作站成員到香港參加「亞洲人民論壇」,但遭港府拘捕和強制遣返。
2001年8月至2002年2月,回應民進黨政府的「經濟發展諮詢會議」內容,苦勞網集結經發會的報導,募款集結出版《審判經發會》一書,首次獨立出版書籍。
2002年4月,苦勞網參與推動成立「關注全球化資訊中心」。6月29日,苦勞網於內政部立案,登記為社團法人「台灣勞工資訊協會」,做為苦勞網的管理討論組織及對外募款窗口。
2002年7月至2002年11月,因英美侵入阿富汗,苦勞網與其他雜誌社、亞太勞動快訊等團體接力至美國在台協會抗議,並於10月21日共同主辦「反戰爭 反壓迫 1021行動」的集會遊行。
2003年,苦勞網大規模承接非營利組織的網站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另因難以負擔成員生計,營運方式由集體討論改為集中式的「祕書處」工作模式。
2003年8月,苦勞網投入環保運動,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看守台灣協會等環保團體共同架設「反焚化爐行動網」。
多元呈現(2005-2006)
2005年8月17日,東菱電子的土地進入點交階段(該公司於1996年惡性倒閉),因苦勞網於點交前曾大量報導及彙整各方資訊,使苦勞網的報導,成為點交抗爭當天主流媒體借鏡的素材。「東菱駐廠互助會」為感謝苦勞網的貢獻,於抗爭後頒發一面「義勇同聲」紀念牌給他們。
2006年9月,為了解「大賣場」等服務業的勞動條件及供應鏈,苦勞網組織學生與志工,成立「苦勞網大賣場調查團隊」,製作初步調查報告。
社會公器(2007-2009)
2007年3月11日,樂生保留運動團體至蘇貞昌官邸外陳情,當天苦勞網特約記者徐沛然、黃詩凱與陳情者一起被逮捕,使得國家與「獨立媒體」記者間的互動方式,成為新興議題。
2007年7月7日,苦勞網與與開放原始碼內容管理系統(CMS)Drupal社群合作,正式公開「苦勞網 2.0」。
2007年11月,苦勞網成立十年,並獲得卓越新聞基金會的第二屆「社會公器獎」。
2008年3月,苦勞工作站進行組織結構調整,成立「執行委員會」,於工作站下設立「苦勞網」、「鐵馬影展」、「工運年鑑」與「調查報告小組」等四個平行獨立的組織。
追求組織與財務穩定(2010-至今)
2010年1月,開始正式發放薪資,因「薪資基金」累積至48萬元門檻。2011年2月,展開「苦勞talk show」計畫,改造苦勞網辦公室改造為小型錄影棚,以網路實況轉播的形式邀請來賓討論公共議題。2011年8月,於社群網站Facebook成立官方粉絲專頁。
2016年12月12日,發佈緊急募捐信,表示財務告急,存款只夠營運3個月。當時苦勞網共有六位工作者,四位是全職工作者(王顥中、陳逸婷、張智琦、鍾文),以及兩位兼任工作者(張宗坤和高若想)。
人事變遷
1999年6月,「苦勞工作室」正式成立,隨著組織的擴張,苦勞網面對財務問題,當時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承接非營利組織的網站,以及書籍的編輯工作。
2007年9月,因為難以兼顧報導與非營利組織網站的營運,苦勞網改變財務策略,放棄以經營非營利組織網站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改以「募款」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其原有的「祕書處」,因無法負擔人事費而解散,所有的資源都集中於一位行政人員。此後,整個編輯和採訪工作,變成由「無給職」義工承擔。
2008年3月,因擔任主編的卞中佩離職,孫窮理提出「輪值主編制」,以「週」為單位,讓特約記者輪流擔任主編,期望藉由記者輪流擔任主編,削減主編的壟斷權。
2010年1月,鐵馬影展工作團隊開始獨立運作,退出苦勞工作站。
2012年1月,取消「薪資基金」制度,實行「自報公議計點制」,要求成員記錄自己的工作時間和內容,再由團隊成員共同評議決定每個人可獲得的薪資。本制度的目的是防止薪水由少數人單方決定,以及讓記者知道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報酬間的關聯性。惟薪資每個月發放的上限是81,000元,平分給每位成員的「月薪」最多16,200台幣;確立核心編採工作團隊,孫窮理、張心華、樓乃潔、王顥中、陳韋綸等五位核心成員的職稱,由「特約記者」改為「記者」。
2012年12月,苦勞網記者樓乃潔離職。2013年1月,記者張心華離職。2月,陳逸婷加入核心團隊,擔任實習記者,數月後轉為苦勞網記者。4月,前苦勞網特約記者徐沛然加入核心工作團隊,擔任苦勞網秘書。
2014年8月,苦勞網成立「南方國際編譯」團隊,透過翻譯和整理,不定期介紹世界各國的政治社會議題和社會運動。
2015年1月,苦勞網創辦人孫窮理離職,另創辦網路媒體《焦點事件》(台灣焦點通訊社 Focus News Agency)。[6][7] 孫窮理於《焦點事件》撰文指出,媒體不應直接涉入組織,「社運媒體」應專注於傳遞訊息,進行跨界,「從每一個議題中走出來,與不同的領域,以及更大範圍的社會進行對話」[8]。另,孫窮理於2016年接受訪談時,指出其離職原因是為了「拒絕成為這個組織的中心...這個是為什麼後來我選擇離開,而不是選擇把別人趕走的原因...我也希望看看它在把我抽開來之後,它會長成什麼樣子。」
2016年8月,張智琦和鍾文加入核心團隊,分別擔任記者和行政秘書。
2018年6月,陳韋綸加入「南方國際」編譯團隊,每週定期推出「南方一週」專欄,從非主流媒體的視角總覽世界重要新聞。
平面出版
專書
- 2000年12月,苦勞工作站與敬仁勞工中心、女媧工作室合著出版《勞工看的台灣史》。
- 2001年8月至2002年2月,因民進黨政府召開「經濟發展諮詢會議」,期間背離對「環境」和「勞工」相對友善的主張,苦勞網於經發會期間持續追蹤報導,並在這之後,募款集結成《審判經發會》一書。
工運年鑑
2006年至2011年,苦勞網特約記者孫窮理等人與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陳政亮合作,編撰工運年鑑系列書籍:
- 《工運年鑑 2003.06-2004.05》(2006年)
- 《工運年鑑2004.06-2005.05》(2007年12月)
- 《工運年鑑2005.06-2006.05》(2011年6月)
參考文獻
- ↑ 內政部合作及人民團體司籌備處. 台灣勞工資訊教育協會法人登記資訊. 內政部. 2002-06-29 [2018-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9).
- ↑ 苦勞網. 捐款支持苦勞網 社會改造續前行. 苦勞網. 2014-12-16 [2018-08-09].
- ↑ 苦勞網. 苦勞網大事記 苦勞簡介. 2015-12-31 [2018-08-09].
- ↑ 林昱帆. 苦勞網:一個扁平化、靠募款維生的另類媒體,如何走過18年的歲月?. blogspot. 2017-09-08 [2018-08-11].
- ↑ 林昱帆. 另類媒體的開拓者——孫窮理. 世代雜誌. 2017: 33.
- ↑ 孫窮理. 【焦點通訊】媒體這條路,它多麼有趣!. 焦點事件. 2016-09-28 [2018-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2).
- ↑ 關魚. 別管旺中了,你聽過焦點事件和眉角嗎?.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2015-03-04 [2018-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1) (中文(繁體)).
- ↑ 孫窮理. 關於焦點事件. 焦點事件. [2018-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