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元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茅元儀(1594年—1640年),字止生,號石民,又署東海波臣、夢閣主人、半石址山公,歸安(今浙江吳興)人,文學家茅坤之孫。曾任經略遼東的兵部右侍郎楊鎬幕僚,後為兵部尚書孫承宗所重用。崇禎二年因戰功升任副總兵,治舟師戍守覺華島,獲罪遣戍漳浦,憂憤國事,鬱郁而死。[1]
人物簡介
萬曆二十二年八月四日(1594年9月17日),茅元儀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祖父茅坤是著名的文學家,父親國縉(一作晉)官至工部郎中。在家庭的薰陶下,茅元儀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尤其喜讀兵、農之作。成年後又熟諳軍事,胸懷韜略,對長城沿線的「九邊」之關隘、險塞,都能口陳手畫,了如指掌。
明天啟元年(1621)撰《武備志》,全書240卷,問世後,聲譽鵲起,以邊才薦授副將。充督師孫錄宗幕僚,抵禦後金南下,出謀劃策皆得要領。崇禎即位,呈《武備志》,升翰林待詔。為權臣王在晉、張瑞圖所中傷,以「傲上」罪名放逐定興(今屬河北)江村,緘口思過。崇禎二年(1629)冬,後金騎兵逼京,舉朝震恐,隨孫承宗出師,以副總兵署大將軍印,督理覺華島水師,又遭權臣梁廷棟所忌,被解職。後因兵嘩下獄,以「貪橫激變」罪名遣戍福建漳浦,憂憤而死。著述有《石民四十集》、《石民未出集》、《暇老齋雜記》、《督師紀略》、《野航史話》,詩賦集《石民賞心集》、《諭水集》、《江村集》、《橫塘集》等。
茅元儀與他的軍事著作《武備志》
茅元儀家富藏書,並與曹學佺、董其昌、湯顯祖等當時著名學者和藏書家往來頗密。編撰有《九學十部目》,分為經學、史學、說學、小學、兵學、類學、數學、外學。目錄學家姚名達對此目評價較高,他認為向來目錄學研究之弊,唯知類書,不研類學。類之有無,依書之多少而定。茅元儀能夠以學術為分類標準,開目錄學研究之新。刻書亦多,天啟元年(1621年)自編自刻有軍事著作《武備志》240卷,被後人稱之為「軍事學的百科全書」。還刻有宋、元、明人著述10多種。
茅元儀目睹武備廢弛狀況,曾多次上言富強大計,匯集兵家、術數之書2000餘種,歷時15年輯成《武備志》,對後世影響較為深遠。
《武備志》是中國古代字數最多的一部綜合性兵書,共分240卷,文200餘萬字,配圖738幅。《武備志》全書由兵訣評、戰略考、陣練制、軍資乘、占度載五部分組成。其中兵訣評18卷,戰略考33卷,陣練制41卷,軍資乘55卷,占度載93卷。[2]
《武備志》收錄了《武經七書》,並選錄《太白陰經》、《虎鈐經》、《行軍需知》、《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的部分內容,加以評點。認為「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學兵訣不可不讀《孫子》。
《武備志》占用篇幅最大的是占度載部分,此部分內容共計93卷,分占和度兩部分。
占即占天,主要記載天文氣象。子目有占天、占日、占月、占星、占雲、占風雨、占風、占濛霧、占紅霓、占霞、占雨雹、占雷電、占霜露、占冰雪、占五行等。這部分內容是把自然與人事聯一起,認為某種天象往往就是某種人事即將發生的徵兆。如「天色慘白,風聲淒切,大兵起」。
度即度地,記載兵要地誌,分方輿、鎮戍、海防、江防、四夷、航海六類,圖文並舉地敘述了地理形勢、關塞險要、海陸敵情、衛所部署、督撫監司、將領兵額、兵源財賦等等內容。指出,兵家談地理或無方輿之概、戶口兵馬之數,或缺關塞險要,「非所以言武備也,故我志武備,經之以度」。記載了明代山川形勢、關隘要塞、道里遠近,州府及衛所設置,兵馬駐防督撫監司、鎮守將領、錢糧兵額等。
《武備志》的編輯、刊行,對改變明末重文輕武,武將多不知兵法韜略,武備廢弛的狀況有現實性的意義。它設類詳備,收輯甚全,是一部類似軍事百科性的重要兵書。其中存錄很多十分珍貴的資料,如《鄭和航海圖》、雜家陣圖陣法和某些兵器,為他書罕載。故該書在軍事史上占有較高地位,為後世所推重。[3]
整體來說《武備志》是一部以資料價值為主,理論價值為輔的大型資料性著作,它既保存了古代大量的軍事資料,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材料,同時又為我們提供了無數的線索,稱為之中國古代的兵書寶庫實不為過。然而,由於茅元儀長期與清政權處於敵對陣營,加上他為抗擊後金政權,保衛明朝的著書目的,書中又有許多對女真族和後金的不敬之語,所以這部書在清代乾隆年間被列入《違礙書目》而遭到禁毀。
《武備志》成書後流布較廣,並流傳到了國外,並且在日本受到了相當的重視。據日本學者考證,《武備志》被作為江戶時期日本海防戰略和「海軍」構想的理論雛形,為日本有識之士研習,成為後期日本兵學名著《海國兵談》的重要思想來源。
參考資料
- ↑ 茅元儀與他的軍事著作《武備志》 ,360個人圖書館,2017-06-20
- ↑ 茅元儀武備志研究綜述
- ↑ 武備志是一本什麼樣的典籍,茅元儀又是個什麼樣的人 ,快資訊,201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