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茅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物簡介

茅坤
原圖鏈接 來自 劉福新 的圖片
出生 1512年8月31日
湖州歸安(今浙江吳興)
逝世 1601年12月22日
知名作品 《唐宋八大家文鈔》《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1512年8月31日—1601年12月22日),字順甫,號鹿門,湖州府歸安(今浙江吳興)人,明代散文家、藏書家。

明末儒將茅元儀的祖父。

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官廣西兵備僉事時,曾領兵鎮壓廣西瑤族農民起義。

茅坤文武兼長,雅好書法,提倡學習唐宋古文,反對「文必秦漢」的觀點,至於作品內容,則主張必須闡發「六經」之旨。

編選《唐宋八大家文鈔》,對韓愈歐陽修蘇軾尤為推崇。

茅坤與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等,同被稱為「唐宋派」。有《白華樓藏稿》,刻本罕見。行世者有《茅鹿門集》。

人物生平

茅坤生於明武宗正德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1] (1512年8月31日),湖州府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嘉靖十七年(1538)得中三甲進士。歷任青陽、丹徒兩縣知縣,因政績卓著,於嘉靖二十四年(1545)冬十二月,破格擢升為禮部儀制同主事,未幾,遷任吏部稽勉司,曾受牽連於嘉靖二十五年(1546)被外調謫為廣平通判。後又屢遷廣西兵備僉事、河南副使。[2]

時廣西數股瑤僮利用壁立山勢,盤礴六七百里,劫殺吏民,督府嘗疏請三省夾剿未果。兩廣總督應檟聞茅坤之才,特檄坤至廣西以大征一切軍興事宜相屬。茅坤一反大征之慣用手法,用「雕剿」(即「倏而入,倏而出,如雕之搏兔然」)之法,獲大勝,被總督嘆為「奇才」。因「雕剿」有功,晉升其官階二級。當時,茅坤年輕氣盛,恃才傲物,終被忌者所中,於嘉靖三十四年(1555)解職還鄉,開始了長達四、五十年的鄉居生涯。

嘉靖末,倭寇屢犯兩浙,茅坤應胡宗憲請為幕僚,共商兵機。後將胡宗憲誘殺寇首徐海經歷編述為《徐海本末》一卷。後因家人橫行鄉里,為巡撫龐尚鵬所劾,削籍歸家,專事著述。萬曆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3] (1601年12月22日)卒,享年九十。葬武康(今德清縣武康鎮)雞籠山。

《湖錄》記載茅坤的[藏書在當時稱霸一方,書樓名「白樺樓」、「玉芝山房」,收藏宋元刻本較多。家編有《白樺樓書目》。有藏書樓數十間,仍充棟不能容,後由其孫茅元儀(茅坤次子茅國縉之子)又編有《九學十部目》。分為九學十部。九學為:一經學、二史學、三文學、四說學、五小學、六兵學、七類學、八數學、九外學。九學而外,再加世學,號曰十部。其藏書印有「茅坤」、「桐園」、「墨香亭」等。[4]

文學成就

茅坤《行草陸游劍南詩卷》紙本行草書 29.1×265.7cm 上海博物館藏1.jpg
茅坤《行草陸游劍南詩卷》紙本行草書 29.1×265.7cm 上海博物館藏2.jpg
茅坤《行草陸游劍南詩卷》紙本行草書 29.1×265.7cm 上海博物館藏3.jpg
茅坤《行草陸游劍南詩卷》紙本行草書 29.1×265.7cm 上海博物館藏
原圖鏈接

茅坤反對前後七子「文必秦漢」的主張,提倡學習唐宋古文。他評選的《唐宋八大家文鈔》在當時和後世有很大影響。此書選輯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八家文章共 164卷。每家各為之引。總序中說:「世之操觚者往往謂文章與時相高下,而唐以後且薄不足為。噫!抑不知文特以道相盛衰,時非所論也。」所以茅坤選文目的在於宣揚八人文章中得「六經」之精髓者,對韓愈尤為推崇。他評述文章藝術形式也不出八股文筆法範圍。他評點注釋雖多有疏漏、錯誤之處,但此選本繁簡適中,可作為初學者之門徑,因此幾百年來盛行不衰。「唐宋八大家」的名目也由此流行。茅坤的散文刻意模仿司馬遷、歐陽修。行文喜跌宕激射。但是,由於為文好摹擬,佳作不多。今存《白華樓置稿》11卷、《續稿》15卷、《吟稿》8卷、《玉芝山房稿》22卷、《耄年錄》7卷,以及《浙江分署紀事本末》、《史記鈔》、《紀剿除徐海本末》等。行世者有《茅鹿門集》。

錢謙益對茅坤多讚賞之詞:「(茅坤)為文章滔滔莽莽,謂文章之逸氣,司馬子長之後千餘年而得歐陽子,又五百年而得茅子。疾世之為偽秦漢者,批點唐宋八大家之文以正之。」

茅鹿門先生文章擅海內。尤工敘事志銘。為明代大家。晚喜作詩。自稱半路修行。語多率易。次子國縉登第。喜而口占曰:「堂前正索千金賞。門外高懸五丈旗。」聞者皆笑。(出自《堅瓠集》)

歷史記載

茅坤,字順甫,歸安人。嘉靖十七年進士。歷知青陽、丹徒二縣。母憂,服闋,遷禮部主事,移吏部稽勛司,坐累,謫廣平通判。屢遷廣西兵備僉事,轄府江道。坤雅好談兵。瑤賊據鬼子諸砦,殺陽朔令。朝議大征,總督應檟以問坤。坤曰:「大征非兵十萬不可,餉稱之,今猝不能集,而賊已據險為備。計莫若雕剿。條入殲其魁,他部必襲,謀自全,此便計也。」檟善之,悉以兵事委坤。連破十七砦,晉秩二等。民立祠祀之。遷大名兵備副使,總督楊博嘆為奇才,特薦於朝。為忌者所中,追論其先任貪污狀,落職歸。時倭事方急,胡宗憲延之幕中,與籌兵事,奏請為福建副使。吏部持之,乃已。家人橫於里,為巡按龐尚鵬所劾,遂褫冠帶。坤既廢,用心計治生,家大起。年九十,卒於萬曆二十九年。 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順之。順之喜唐、宋諸大家文,所著文編,唐、宋人自韓、柳、歐、三蘇、曾、王八家外,無所取,故坤選《唐宋八大家文鈔》。其書盛行海內,鄉里小生無不知茅鹿門者。鹿門,坤別號也。少子維,字孝若,能詩,與同郡臧懋循吳稼竳、吳夢陽,並稱四子。嘗詣闕上書,希得召見,陳當世大事,不報。

主要作品

【夜泊錢塘】

江行日已暮,何處可維舟。

樹里孤燈雨,風前一雁秋。

離心迸落葉,鄉夢入寒流。

酒市哪從問,微吟寄短愁。

簡析

「江行日已暮」,行船於江中,夕陽西下,早已是傍晚時分。傍晚之際,正是一家其樂融融的時候,遠在天涯的遊子看到夕陽,思鄉之情也格外深沉。「何處可維舟?」想要落腳休息,可是「何處可維舟」,偌大的錢塘江,竟沒有一塊可以拴住小船的地方嗎?這句話寫出了飄蕩在外的遊子對於無家可歸的淒涼心情。

「樹里孤燈雨,風前一雁秋。」 「樹里」「風前」承受着餐風飲露的生活,這就更讓詩人懷念自己的家鄉。此時正是「孤燈」難眠,見「雁」思歸之際。

「離心迸落葉,鄉夢入寒流。」在作者的眼裡,樹葉也因難以承載離別之情而墜落,連「寒流」也載不動思鄉之夢。

「酒市哪從問,微吟寄短愁。」尋「酒市」,是想「借酒消愁」,可是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借酒消愁愁更愁」,「杯酒」哪能化解濃濃思鄉之情?輕輕吟唱思鄉曲,寄託自己的思鄉之情。 [5]

參考資料

  1. 《嘉靖十七年進士登科錄》:茅坤,貫浙江湖州府歸安縣...字順甫,行二,年二十七,七月二十一日生。
  2. 茅坤像取自明代萬曆間刻《茅鹿門先生文集》。
  3. 《大名兵備按察司副使鹿門茅公坤墓志銘》:...而是年十一月壬戌,公竟長逝矣,公名坤,字順甫...
  4. 李玉安 黃正雨.中國藏書家通典: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第238頁
  5. 《夜泊錢塘》詩歌賞析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