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斑蝗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茅斑蝗鶯 |
---|
圖片來自flickr |
基本資料 |
學名 Locustella lanceolata 目/科/屬 雀形/蝗鶯/蝗鶯 遷徏狀態 過境鳥 普遍性 不普遍 體長/體重 9-13cm/9-16g |
茅斑蝗鶯,雌雄同型。虹膜深褐色。嘴肉黃色、上嘴峰及嘴先暗褐色。腳肉褐色。
- 成鳥:
- 皮黃色的眉線。頭上至背及尾上覆羽具明顯黑色縱斑。
- 體上大致為欖褐色。
- 肩羽、翼覆羽及三級飛羽黑褐有淡色羽緣。
- 尾羽暗褐色,有不明顯的橫紋。
- 體下乳白色,胸有黑色縱斑,脇棕褐色,也有黑色縱斑延伸至尾下覆羽。
- 1齡冬羽整體為濃黃褐色。肩羽、翼覆羽及三級飛羽有黃褐色羽緣。
棲地&習性
在潮濕的山谷,尤其是溪流以及湖泊和沼澤邊緣的山谷,開闊的草地上。
性隱密。常躲在密叢基部,秋天過境台灣,常出現在山區較空曠菜園或草地,;蠕動並像鼠一樣在下面穿行。常在水邊低枝或地面覓食。
主要食物成蟲和幼蟲,特別是甲蟲(鞘翅目)和螞蟻(膜翅目);還有蜘蛛(Araneae);也取種子。
繁殖
繁殖季節在Transbaikalia始於6月中旬,西伯利亞C的6月下旬。孤立的,領域性的。以深草乾草,葉子築成厚厚的巢。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在整個西伯利亞大型繁殖範圍內本地常見;在北日本(北海道)也很常見。
鳴聲
發出連續不斷的「chiurrrrrrr」像夏日蟲鳴叫聲。
外觀相似性
小蝗鶯體型較大,胸、脇及尾下覆羽無黑色縱斑,眉線較明顯,腰及尾上覆羽帶紅棕色,尾端近白。
分佈
亞種和分佈
- L. l. lanceolata (Temminck, 1840) –芬蘭東南部,俄羅斯東南部(卡累利阿,從彼爾姆和烏拉爾山脈E到R Kolyma,S堪察加半島]]和鄂霍次克海,以及S到阿爾泰,阿穆爾蘭和烏蘇里蘭),北部蒙古和中國東北。大概是韓國。印度東北亞大陸,安達曼和尼科巴,東南亞和菲律賓北的冬季到蘇門答臘和爪哇島。
- L. l. hendersonii (Cassin, 1858) – 薩哈林島,千島群島和北日本(北海道);東南亞的冬天。[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參考文獻
- ↑ lanceolated warbler,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