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照片來自newsmarket上下游

目錄

簡介

荔枝椿象已成為最令農友最苦惱的入侵種昆蟲,團抱在樹枝上,看起來融為一體,荔枝椿象有個很好的保護色,牠們對台灣原生植物來說,是陌生且帶來傷害的。嚴重危害無患子科植物,成為近年來最惡名昭彰的外來害蟲,不僅尚無有機資材可用,即便是噴灑農藥的慣行農法,也得擔心過量使用或停藥期不長而造成荔枝龍眼蜂蜜驗出農藥殘留。

不過現在正是荔枝椿象的交配、產卵期,台中農改場環境課助理研究員葉士財建議農友可以「先下手為強」,將果樹葉背、樹縫中的蟲卵塊移除,同時留意鄰近環境是否有無患子植物,例如台灣欒樹,最好也一併將卵塊去除。

習性

2到8月是牠的產卵期,最密集的期間為3到4月,現在除卵正是時候。不過此時也是較會主動噴射臭液來嚇退敵人的時期。卵經孵化後出現沒有翅膀的若蟲,經歷5個齡期後、約於6到12月間長成成蟲,因此部分成蟲會越冬產卵,在翌年上半年繼續活動。整體而言,成蟲生命週期長達2、300天。

別名及分布

荔枝椿象屬椿科動物,別名臭屁蟲、臭椿象、石背,主要分布於印度、東南亞、中國等地,最早1999年金門縣便有牠出沒紀錄,隨後蔓延全台。

危害特徵

正如其名,荔枝椿象平日最喜歡棲息於荔枝樹上,但入侵台灣後,舉凡龍眼無患子台灣欒樹無患子科的植物上都能發現牠的蹤影,只要遭牠刺吸過的嫩芽、穗,便會產生落花、落果、枯萎、黑化等不良反應,已衝擊國內許多農友和依存龍眼荔枝花蜜的蜂農生計。[1]

防制方法

要解決蟲害,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使用化學農藥來進行防治,目前防檢局核可能用的為85%加保利可濕性粉劑、50%芬殺松乳劑、40.64%加保扶水懸劑、2.4%第滅寧水懸劑等,大抵都有9成的防治效果,但成蟲若躲藏於葉片背後,也不容易防治。

而且化學農藥再好用,一旦過度使用,或停藥期不夠長,便可能遺留在果實、蜂蜜上,形成食安風險;同時對不能使用農藥的有機農友來說,簡直只能坐以待斃,讓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環境課助理研究員葉士財也直感嘆「防治工作真的很難。」不過他也說,現在是農友最好移除蟲卵、控制一年族群數量的最好時機。 目前有機農法能對抗荔枝椿象的,恐只有一種名為平腹小蜂的本土寄生蜂。 目前正研究平腹小蜂的屏東科技大學植物保護系助理教授張萃英說,平腹小蜂能寄宿於荔枝椿象、黃斑椿象、天蠶蛾等大型昆蟲的卵中,再以蟲卵為食,藉此降低荔枝椿象的族群數量。 她解釋,去年她和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合作,曾在高雄田寮、橋頭糖廠以及屏東科大附近施放,「因為這些地方是主要的花蜜產區,或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尤其橋頭糖廠位於都市鬧區,無法以農藥防治,她也曾目睹糖廠邊台灣欒樹下座椅「滿滿荔枝椿象」的情景,凸顯龍眼荔枝果園以外,都會區常見的行道樹、台灣欒樹也是防治重點。

只是目前平腹小蜂是寄生於蟲卵中,對於已發生大規模蟲害的災區控制效果較慢,因此現階段移除蟲卵的工作便相當重要。她說,若今年調查工作順利,最快年底前會提出田間的綜合管理方針供農友參考。 例如於3、4月移除蟲卵,4、5月施放平腹小蜂,6到10月間因採果結束,可使用農藥並輔以物理整治;到11月後為花期,便停止用藥。不過這項調查仍限於高屏地區,其他地區農友的操作時間必須調整。 她也強調,現階段農友將蟲卵或帶卵的枝條取下後應以塑膠袋密封,並以粉碎機粉碎,或直接在烈日下曝曬,不可恣意焚燒或丟棄,否則荔枝椿象便可能藉此移動、擴散。 除了荔枝椿象外,葉士財也提醒,目前觀測站也有發現黑角舞蛾和荔枝銹蟎的蹤跡。而它們除對龍眼荔枝會造成危害外,食性同樣相當廣泛,包括番石榴(芭樂)、蓮霧、枇杷等都能造成危害。 葉士財說,黑角舞蛾為本土性鱗翅目昆蟲,一年一個世代,約4月的時候孵化,因此當前為移除蟲卵的最適當時機;而荔枝銹蟎約3到4月為活躍期,除非連續不停歇的降雨才有可能降低族群數量,因此農友可以善用費洛蒙或蘇力菌進行防治。

視頻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第902集 椿象與小蜂 (2017-04-17)

自由時報電子報 剷除荔枝椿象 現在最「著時」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夏季蟲蟲危機! 荔枝椿象 x 隱翅蟲 | 三分鐘聊醫學EP5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Reflist}

  1. [1]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