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莆田市平海天主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莆田市平海天主教堂位於莆田秀嶼區平海鎮平海村朝陽山麓,東面是浩瀚無垠的東海,西面靠近平海鎮政府所在地,南面與湄洲島相對,北面緊靠朝陽山。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明代時期建築衛城,稱平海衛,早為興化要塞,與外地交往頻繁,傳教事業源遠流長。

歷史沿革

平海天主教堂歷史悠久,早在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蘇瑪索神甫到平海傳教,併購地建堂。1949年解放後,教堂被駐軍部隊占用,直到1983年部隊撤出,歸還教會。

廈門教區黃子玉主教、江連謨神甫巡迴傳教。黃子玉主教還在平海天主教堂成功舉辦首期「82-84」教理培訓班,招收學員22人,培養神甫和修女以及宣道預備人員。

建築規模

1997年10月在教堂神甫的組織下召集愛國華僑教友及本地教友共同集資,拆除原來舊教堂建起鋼筋水泥結構的新教堂,長40米,寬18米,一對哥特式的鐘樓高28米。2004年又建起神甫樓、修女樓,以後還陸續建起聖心亭、彌額爾像、多功能培訓廳。教堂總占地面積4843平方米,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

哥特式風格

哥特式建築的風格是多種傳統的風格融合而成,飛扶壁[1]是哥特大教堂革命性的建築技術之一,使教堂擺脫厚重的牆壁也能高聳入雲,讓教堂的高頂的重量通過飛扶壁而傳遞到地面,使得大面積的玫瑰窗[2]可以在牆壁上出現,牆壁的承重減輕,大教堂整體也更加堅固。飛扶壁上也滿是精美的雕刻,中世紀的工匠們內心最在乎的是,讓上帝看見他們的用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