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莪朮炮製方法與標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莪朮炮製方法與標準

【藥材來源】

蓬莪朮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廣西莪朮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溫鬱金Curcuma wenyujinY.H.Chen et C.Ling的乾燥根莖。後者習稱「溫莪朮」。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洗淨泥土,蒸或煮至透心,曬乾或低溫乾燥後除去鬚根及雜質。

【古代炮製方法】

南朝宋有醋磨(《雷公》)。宋代有醋煮(《局方》)、醋炒(《婦人》)、煨制(《聖惠方》)、酒磨(《證類》)、酒炒(《婦人》)、酒醋制(《證類》)、慢火炮(《寶產》)、巴豆制(《濟生方》)、麻油煎制(《朱氏》)。元代有醋炙(《瑞竹》)、醋浸(《寶鑑》)、酒洗(《丹溪》)。明代有醋煨、紙煨(《濟陰》),面煨(《普濟方》),虻蟲制(《奇效》)。清代有羊血拌炒或雞血拌炒(《逢原》)、蒸熟炮法(《害利》)。此時,其炮製方法已達20餘種。

【現代炮製方法】

  1.莪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個分檔,浸泡2~4小時,洗淨,潤透,切薄片;或浸泡洗淨後置蒸籠內蒸至上氣,趁熱切薄片,乾燥,篩去灰屑。   2.醋莪朮:取淨莪朮置製藥鍋內,加米醋及適量淨水浸沒,用文火煮至醋汁被吸盡,內無白心時,取出,稍晾,切厚片,乾燥。莪朮每100千克用米醋20千克。

【飲片性狀】

莪朮為類圓形或橢圓形薄片,表面黃綠色或棕褐色,具灰黃色的環紋(內皮層)及眾多散在的筋脈小點(點狀維管束),邊緣角質樣,有光澤。周邊灰黃色或棕黃色。氣微香,味微苦而辛。醋莪朮,形如莪朮,片厚,色澤較黯,淡黃色偶有焦斑。角質狀,具蠟樣光澤,質堅脆,略有醋氣。

【質量標準】

莪朮總灰分不得過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2.0%。浸出物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7.0%,含揮髮油不得少於1.5%(ml/g)。莪朮飲片含揮髮油不得少於1.0%(ml/g)。

【炮製目的】

莪朮味辛、苦,性溫。歸肝經、脾經。具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的功能。用於癥瘕痞塊、瘀血經閉,食積脹痛;早期官頸癌。   生莪朮行氣消積力強,多用於食積胃痛,瘀積腹痛。醋莪朮重在入肝經血分,增強破血消癥作用,多用於瘀滯經閉,脅下癥瘕痞塊。

【應用選擇】

  1.生用莪朮能行氣消食積,使氣行通暢,則疼痛可解,用於飲食過飽,脾胃運化功能失常,以致食積不消,脘腹脹痛,常與木香、枳實、谷麥芽、山楂、蓽澄茄等同用,如莪朮丸。配伍黃連可治吞酸吐酸(《丹溪心法》)。   2.制用   (1)經閉、經痛:常與川芎、三棱、丹皮、牛膝、大黃等同用,能增強破血通經作用,可用於瘀血經閉,小腹疼痛,如三棱丸(《經驗良方》)。   (2)脅下癥塊:常與三棱、丹參、紅花、鱉甲等同用,能增強破瘀消癥作用,可用於瘀血停滯,脅下癮塊等,如莪棱逐瘀湯(《中藥臨床應用》)。

【現代研究】

莪朮含揮髮油1%~1.5%。研究證明,不同飲片中揮髮油的含量比例是鮮溫莪朮>溫莪朮個子貨>溫莪朮飲片;揮髮油的組分,鮮品約有18~20個,飲片中約有20~22個;低沸點組分是鮮莪朮含量最高,而高沸點組分是溫莪朮飲片中含量最高。這一結果表明,炮製不僅影響着莪朮揮髮油的含量,還使它增加了新的組分。莪朮經醋制後揮髮油含量降低,薄層比較,生品在R10.7處出現藍色的斑點,醋製品在相同的Rf的斑點消失,而Rf 0.6處出現藍紫色斑點,其他組分生品與醋製品斑點基本一致。表明,莪朮醋制後含量略有降低,化學成分影響甚微,醋制前後的內在質量基本相同。以揮髮油含量為指標,測定了莪朮在不同採收季節及加工方法,結果表明,以當年12月份採挖的揮髮油含量為高,次年3月份含量低;莪朮置鍋內煮或蒸至透心後曬乾或烘乾,與莪朮直接曬乾法揮髮油含量無明顯變化。認為莪朮以12月份採挖,洗淨泥土,置鍋內煮或蒸至透心,曬乾或烘乾為宜。   採用GC-MS法對醋制莪朮揮髮油的組分進行分析鑑定,結果表明,莪朮醋制後揮髮油含量有所下降,由於加熱及輔料影響部分組分消失,同時產生新的組分。莪朮不同炮製品均具較強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血作用,醋制後化瘀作用明顯增強,其中以醋炙莪朮作用最強。莪朮不同炮製品均具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及調節血液流變性作用。其中以醋炙品作用較為明顯。莪朮的不同炮製品均有顯著的鎮痛抗炎作用,其中以醋煮莪朮作用較強。採用正交試驗法,以薑黃素、揮髮油含量為指標,優選莪朮水處理的最佳工藝為:潤制20分鐘,蒸製30分鐘,切制規格為3mm的飲片。採用正交試驗法,以薑黃素、揮髮油含量為指標,優選醋制莪朮的最佳炮製工藝為:加入20%醋拌勻,悶潤20分鐘後,置炒制容器內,100℃炒制5分鐘。

【附】

  1.近代炮製方法還有單炒、醋浸、醋煮透後再蒸的複製、面燙煮等。   2.文獻摘錄莪朮「凡使,於砂盆中用醋磨,令盡,然後於火畔吸(爝),令干,重篩過用」(《雷公》)。「今人多以醋炒或煮熟入藥,取其引入血分也。」(《綱目》)

【總結】

莪朮為氣中血藥,生用行氣止痛,破血祛瘀力強,非有堅頑之積不可輕用。古人有「人氣分,灰火煨透」之經驗。現代研究證明,莪朮內含有揮髮油。煨法可使其揮髮油含量減少,猛烈過偏之性得以緩和。啟用煨莪朮,有待進一步研究。 [1]  

【炮製方法】

1.莪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個分檔,浸泡2~4小時,洗淨,潤透,切薄片;或浸泡洗淨後置蒸籠內蒸至上氣,趁熱切薄片,乾燥,篩去灰屑。 2.醋莪朮:取淨莪朮置製藥鍋內,加米醋及適量淨水浸沒,用文火煮至醋汁被吸盡,內無白心時,取出,稍晾,切厚片,乾燥。莪朮每100千克用米醋20千克。 莪朮的炮製方法及作用

【飲片性狀】

1.莪朮:為類圓形或橢圓形薄片,表面黃綠色或棕褐色,具灰黃色的環紋(內皮層)及眾多散在的筋脈小點(點狀維管束),邊緣角質樣,有光澤。周邊灰黃色或棕黃色。氣微香,味微苦而辛。 2.醋莪朮:形如莪朮,片厚,色澤較黯,淡黃色偶有焦斑。角質狀,具蠟樣光澤,質堅脆,略有醋氣。

【炮製作用】

生莪朮行氣消積力強,多用於食積胃痛,瘀積腹痛。醋莪朮重在入肝經血分,增強破血消癥作用,多用於瘀滯經閉,脅下癥瘕痞塊。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