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菌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菌托是中國科技名詞。

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着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東方。而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漢字[2]

名詞解釋

菌托(拼音jūntuō)(拉丁名:volva)是大型真菌(Fungi)菌柄基部的菌幕殘餘,是由於菌幼體是一個蛋狀物,長大後蛋狀物上部破裂,被菌蓋撐起,在菌蓋上形成鱗片,而在菌柄基部的那一半蛋狀物則殘留在原位,稱為「菌托」。許多傘菌都有菌托,如:鵝膏菌屬(Amanita)。

菌托是菌柄基部的膜質、球莖狀膨大的、由外菌幕破裂而形成的囊狀或杯狀物。

注意事項

菌托不可以當作區別有毒蘑菇與無毒蘑菇的一個標準。記住,辨別野生蘑菇是否可食需要分類學的專業知識。沒有專業人士在場時,如果憑自己或自己信任的人的經驗不能百分之百確定某種野生蘑菇可食(此處經驗指吃過並能憑外形判斷),那麼唯一正確的方法是:絕對不要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原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由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共同領導、中國科學院代管的全國性機構。

全國名詞委的任務是負責制定中國科學技術名詞規範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原則和規劃;負責組織科學技術各學科的名詞審定、公布及協調、推廣應用工作;開展海峽兩岸及華語地區科學技術名詞的交流、協調和統一工作;組織開展中國術語學學科建設和中國國內外術語學學術交流活動。

據2018年10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官網顯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事務中心,各名詞審定分委員會95個;聘請了中國學科著名學者、專家、教授135人擔任全國委員;數千位科學家參加過名詞審定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