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菲氏葉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菲氏葉猴

中文名稱 :菲氏葉猴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靈長目 Primates

            科 :猴科 Cercopithecidae

亞        科疣猴亞科 Colobinae

            屬烏葉猴屬 Trachypithecus

            種 :菲氏葉猴 T.phayrei( Blyth,1847 )

分布區域東南亞

菲氏葉猴,分布於東南亞孟加拉國印度緬甸泰國老撾越南,在中國主要見於雲南南部[1]。生活在熱帶亞熱帶茂密的闊葉林中,為晝行性,樹棲猴類,早晨和黃昏覓食活躍。性喜群居,十分喧鬧,主要以植物的葉、、果為食。攀援和跳躍能力很強,活動時有一定路線,受驚時多按順序逃竄。野生菲氏葉猴壽命20~30歲。

菲氏葉猴在中國分布區域狹窄,20世紀80年代的統計資料顯示,該物種的滇西亞種數量僅有1500至2000隻。上世紀末,大量熱帶、南亞熱帶原始森林被砍伐,菲氏葉猴的棲息地進一步縮小,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菲氏葉猴在有些棲息地甚至絕跡。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EN)

外形特徵

菲氏葉猴體長45~62厘米;尾長65~6厘米;重量6.2~7.4公斤。 菲氏葉猴身披銀灰色皮毛,臉部呈黑色,眼部和嘴角周圍缺乏色素,顯得蒼白。四肢細長,臀胝部不發達。葉猴頭頂的毛淺銀灰色,眉額之間有較長的黑毛向前伸出,似黑色長眉[2]

年齡在3個月以內的幼猴通體金黃,與金絲猴很像,之後才慢慢變色,大約6個月周身完全變成灰色。毛色灰黑的母猴懷抱金黃色的幼猴,仿佛並非母子。鮮亮的顏色使幼猴在群體裡尤為顯眼。

分類

菲氏葉猴在分類上屬於靈長目猴科疣猴亞科烏葉猴屬。疣猴亞科的動物又被稱為疣猴或葉猴 (leaf monkey) ,之所以被稱為「葉猴」,是因為它們具有較為複雜的或前腸,大量的微生物生活在這樣的消化系統中,能夠發酵並幫助消化高纖維的食物,比如樹葉

疣猴是在中新世(距今約2330萬年~530萬年)舊大陸猴的演化輻射中產生的,之後它們從非洲擴散到亞歐大陸。如今,中國境內的疣猴共有十餘種,包括烏葉猴屬的菲氏葉猴、白頭葉猴黑葉猴印支灰葉猴戴帽葉猴肖氏戴帽葉猴,長尾葉猴屬的喜山長尾葉猴金絲猴屬的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怒江金絲猴

生活習性

在高黎貢山下傈僳群眾口中,菲氏葉猴被稱為「獼末頭」,意為「尾巴很長的猴子」[3],因不像其它經常惹事的短尾猴獼猴等,菲氏葉猴的不同群體家域有大面積重疊,不僅和同類和平共處,而且並不像很多猴子那樣禍害莊稼,是猴中的「謙謙君子」,在當地群眾眼中,菲氏葉猴幾乎沒有破壞莊稼或者其他農作物的「不良記錄」,因此能與周圍的人們和諧相處。

菲氏葉猴多以植物的嫩葉、幼芽、、葉、果實、種子等為食,有時也會啃食樹皮,舔食地衣,或者在岩石上攝取礦物質。它們的食性有明顯的季節性,比如春季多食嫩芽和新葉,秋季多食果實和種子。菲氏葉猴每年吃的植物種類超過50種。因為食物來源廣泛,而且一些主要食物的產量很高,特別是一些殼斗科植物的種子,一棵大樹就可以讓菲氏葉猴吃很久,所以它們之間的食物競爭並不激烈,有限的空間內可以容納高密度的猴群。

食物來源的龐雜,對菲氏葉猴的消化系統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如果沒有一套發達的消化系統,它們可能無法招架那些高纖維甚至有毒素的葉子或者種子。「菲氏葉猴的很特殊,它有一個膨大的囊狀前胃,類似發酵罐,裡面的微生物會發酵和消化那些靠宿主自身難以利用的食物。」馬馳說,這個前胃裡的大量微生物,不僅可以分解高纖維,還可能分解有毒物質,起到解毒作用。這個發達的前胃,大大拓寬了菲氏葉猴的食物來源[4]

區域分布

它們分布於西藏雲南廣西貴州重慶四川湖北陝西甘肅等地,其中,菲氏葉猴分布在雲南境內怒江以西的狹長地帶,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中被列為瀕危等級。怒江流域多為險峻山地,在該區域開展野生動物調查和研究難度極大,所以針對我國野生菲氏葉猴的研究很少。

之前對野生菲氏葉猴的調查主要是針對印度孟加拉的種群。根據這些調查,該物種群體的平均數量約為10隻,最多不超過30隻,這也符合整個烏葉猴屬的群體特徵。但是,近期的研究發現我國高黎貢山區域的菲氏葉猴群體可以達到40隻以上,最多達320隻以上的菲氏葉猴形成「全國之最」,整個種群由至少五個群體所組成,平均每個群體的個體數量超過60隻[5]

視頻

菲氏葉猴相關視頻

菲氏葉猴外宣視頻
菲氏葉猴紀錄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