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葵花園新風景(孫同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葵花園新風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葵花園新風景》中國當代作家孫同林的散文。

作品欣賞

葵花園新風景

2018年秋天,袁莊鎮孫莊村因千畝葵花開成一道亮麗風景,央視二套和省市電視台相繼報道,孫莊村葵花在如東,乃至江蘇全省走紅,一時間,省內外遊客聞香而來,爭相一睹孫莊村葵花園芳容。

人們多不太關心風景背後的故事。

我長住孫莊,因此,比眾多看客更多地看到孫莊村千畝葵花園風景的後風景。葵花開過之後,由於病蟲的危害,由於採收的時候缺乏專門的收穫機械,又因為收穫季節遭遇連續陰雨,葵花園葵籽欠收,成本遠遠大於收益。千畝葵花園只起到了一個風景作用,曇花一現。儘管孫莊村年底沒有欠農戶一分錢的土地流轉費,但政府和集體為此買了個不小的單。

第二年,孫莊村沒有了葵花風景。但孫莊村並沒有因此就冷落下來,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孫莊人在上年種葵花的那片土地上,搭建起200畝地的智能大棚,構成這個村的新風景。建成的大棚隨即被一個山東小伙子承租,全部種上了玫瑰香葡萄。目前,智能大棚里的葡萄藤蔓已經爬滿葡萄架,預想來年必又是一番喜人景象。

那天,我去葡萄園參觀,村支書冒亞洲又給我說起孫莊村的一件新鮮事,這件事發生在他們村的最南端。

孫莊是個狹長形村子,南北頂端的直線距離近4公里,而東西卻只有兩公里左右。村子的最南端,有半個組位伸入鄰鎮地盤,這裡的人常年種莊稼,在季節上多跟着鄰鎮人家走,鄰鎮人種什麼他們種什麼,因為這樣做比較省事,尤其是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上,因為害蟲的產卵期在溫度、濕度和季節相同的情況下是一致的,所以,在用藥上必須跟鄰鎮人家步調一致。這半個組的人,常常笑稱自己是孫莊村「肚子外的肉」。

半個組有多少面積呢,將近100畝。這100畝地原來是二十幾塊高低不一、大小不等的田塊,平時所種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亂七八糟,經過去冬今春的整理,推土機推,挖土機扒,東西整出一長溜5塊大田,每塊田在10畝到20畝之間。事實上,這些田並不能算標準農田,它們無一例外地在大田的四周築起高高的岸子(大壩),大田四邊框、大壩下均被挖成深深的溝槽,而大田的中間卻是原田平地,原來,這裡被修成放養小龍蝦的「龍蝦池」。

經營這片龍蝦池的是該村一個叫冒雲海的青年人。

冒雲海原是個雕花工匠,他常年在外打工,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這在農村已經算不錯了。但是,幾年前,因為妻子的一場重病,他不得不回家陪妻子治病,因為常常要去醫院,冒雲海就不便再出去打工了。窩在家裡的冒雲海,除了為妻子尋醫問藥,早晚接送上學的孩子,就整天無所事事,妻子的病情是穩定了,但他的收入卻沒有了。平時,冒雲海就釣釣魚、打打牌,也跟朋友喝點酒,一個原來的興旺家庭一下子跌進了貧困戶行列。

冒書記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冒書記是冒雲海的堂兄弟,雲海稱他大哥。在上門了解情況後,冒書記勸說冒雲海振作起來,不能這樣混日子。雲海無奈地說:「你說我現在能做什麼?老婆病着,早早晚晚的要照顧,兩個孩子上學早晚要接要送,家是離不開了。而我,除了雕畫,別的一無所長。」冒書記說:「你可以包點地種種,你的腦子又不比別人笨,總比在家閒着強。」雲海說:「可我從來沒有種過地呀,就連什麼時候栽秧,什麼時候種麥,我都弄不清楚,能承包土地種嗎?」冒亞洲給他打氣說:「這個你不用怕,我幫你找技術人員。」在冒亞洲的鼓動下,雲海果真包了幾十畝地。冒亞洲當然沒有食言,農技上的事,他給包了下來。因為冒雲海年紀輕,在外時間長,見識多,腦子靈活,而且人緣好,加之他請人幫工,開工資及時,人們都樂意幫他做。

我看到過雲海種田,發現他是個好性子人,遇事不愛着急。秋後,人家麥子都種下去好多天了,有些田塊已經長得綠油油的,而他地里的稻子還站立着。

天老是陰着,稻子都黃得快掉了,好心人都在為雲海發愁,他倒好,開一輛紅色小車,到田埂上轉一圈,又走了。看看天放晴了,人們都催着雲海趕緊收割,雲海卻說,不急,天氣預報這幾天還有雨。果然,第二天,天上又紛紛揚揚下起雨來。又過了幾天,收割機才終於下了地。冒雲海將稻子收上來,直接送進了糧食收購點,聽說水雜打得低,賣了個很好的價錢。有人笑說雲海這是「慢人有慢人福」。雲海笑着說:「是的,我有福神罩着咧,這福神就是我大哥亞洲書記呀!」

這裡的人們種田還是老作派,遵循「早麥早稻好」的慣例,趕在季節前好多天就種麥子,種水稻,冒雲海卻處處聽他亞洲大哥的,按照科學來,種出的莊稼一點也不比農戶一家一戶種的差,因此一年下來收益不錯。

緊跟着,播種機又及時開進了大田。因為稻田裡一直有稻子覆蓋着,又剛下過雨,土地潮潤,地溫又不低,因此麥子種下去不幾天就出苗了。人們又說雲海的運氣好。雲海說,不是運氣好,是季節剛好。

嘗到甜頭後的冒雲海,準備今年擴大規模。不想,在水稻收穫後,他遇上了一個人,又改變了他的思路,改變了他的經營方向。

冒雲海遇到的那個人是想在這一帶投資養小龍蝦的上海人。雲海跟他相互交談一拍即合。但云海自己一時沒敢拍板,又去找他的亞洲大哥。冒亞洲也不敢輕率表態,幫他找鎮上的漁技人員進行論證,再做細緻的市場調查,覺得可行。有了大哥的支持,冒雲海算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便與「上海人」簽下了開發小龍蝦養殖項目協議。

暮春的一個雨天,我來到冒雲海的龍蝦池「壩」上「觀光」。

近百畝地連成一片的5塊大田,茫茫的水面,浩浩蕩蕩。5塊大田,那4塊,只是壩下的溝槽里有水,大田中間的「原田」現在水上。唯獨中間的那塊,洋洋20畝,一片汪洋。大水中間的「原田」上種了一片茭白,稀稀疏疏的茭白葉,在風雨中搖曳着,別具一番風光,一隻小船系在大田一角,其情境便有了幾分詩意。

雲海陪我站在龍蝦池壩上。我問了一些可笑的外行話,諸如龍蝦會不會爬出水池逃跑之類,系在岸邊的小船是不是供遊人遊玩之類。說到小船,雲海說,小船是用來查看龍蝦池情況的,每天我們都要在龍蝦池上查看一兩次。他說,如果你想坐到船上遊玩一下,那當然是可以的。我說,不不,不用,站在岸上看也一樣的。

看着雨中的小龍蝦池,雨點落在水上的一圈圈漣漪,我一時竟然想起蘇東坡「水光瀲灩晴方好」的句子來,豈止是「晴方好」,其實,雨中的水光瀲灩也是不錯的。這裡雖然沒有山色,但蔥蘢的樹木,青翠的竹籬,灰頂白牆的民居,緩緩流動的水渠……當是一幅很美的水墨畫。

在孫莊的龍蝦池我並沒有看到小龍蝦。冒雲海告訴我,平時龍蝦都是潛在水底的,它的存在人們很難看到,因此,龍蝦的存在幾乎不為人知。雖然沒有看到龍蝦,但我在壩上看到數口長長的網。雲海說,那是用來捕龍蝦的網,要收穫龍蝦了,只要在前一天晚上將網「下」在水底,第二天,起個大早,每口龍蝦網裡都能收上來十斤八斤小龍蝦。

風景是多麼地美妙。但風景的背後飽含了多少艱辛呀,有汗水,也有淚水。雲海跟我說了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譬如龍蝦苗放入池中最初的那幾個晚上,他們夜裡都不敢睡,因為原來處在外地的龍蝦苗,剛到新地方,對這裡的水質是否適應,有沒有不良反應,如果有,應該採取哪些應急措施等等,那可是他們數萬元的血汗錢啊……在聽雲海講故事的時候,我感受到風景創造者們的容易,而且,他們又多麼希望看風景的人更多關心這些風景背後的故事。

雲海告訴我,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小龍蝦收入就能收回投資。看雲海信心滿滿的樣子,我為他家庭擺脫困境高興,也為他飽滿的精神狀態高興。這道風景當是最美的。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