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蒙曼女性詩詞課 哲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詩經》說「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有本事的男子成就一個國家,有本事的女子毀掉一個國家。這是歷史的偏見,反應了古人觀念上的不完整和不公平。女子有的成城,有的傾城,成城和傾城間,比男子有更多的幽微隱曲,也因此產生了更多的詩詞和故事。我想借詩詞透視女性,講述構成歷史、更創造歷史的她們翻捲起來的歷史風雲。

——蒙曼

蒙曼老師因為講詩詞進入大眾視野,但其實作為大學教授,她的研究方向是古代史,尤其是古代女性史。在本冊圖書中,蒙曼老師首次將詩詞和女性結合,以詩詞為引,順着歷史朝代更替的順序,講述了詩詞背後28位女子的精彩人生,以及她們背後的中國史。這裡面不僅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神采,有「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的風度,更有「長揖雄談態自殊,美人巨眼識窮途」的眼光,有「蜀錦征袍自裁成,桃花馬上請長纓」的豪情。這些女子溫柔,但卻抓鐵有痕,更能攪動歷史風雲,她們的所思所想在詩詞里,她們的人生故事也在詩詞里。這是你我未知的另一半詩詞,另一半史。

作者簡介

作者:蒙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婦聯副主席(兼)。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五代史及中國古代女性史。

2007年,她做為當時節目最年輕的主講人登上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講述《武則天》《太平公主和她的時代》《大隋風雲》《長恨歌》等系列節目,產生了 巨大影響。

2016年起,她擔任《中國詩詞大會》嘉賓,2021年起擔任《典籍里的中國》文化嘉賓。以其深厚的學養、獨到的見解與銳利的點評,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繪者:呼蔥覓蒜,微博百萬粉絲博主,高人氣古風畫師,開創了無臉古裝人像風格,憑藉精緻的畫風、唯美的意境,風靡網絡,她曾受邀為迪士尼真人版電影《花木蘭》(劉亦菲主演)繪製海報,為熱播影視劇《大話西遊》《武林外傳》《琅琊榜》《慶餘年》等繪製插畫。出版過《朝暮集》《繪詩經》等。

原文摘錄

褒姒為什麼不肯笑?因為她其實是個戰利品,是她的母國為了求和而獻給周幽王的禮物。這還得從褒姒這個名字說起。現在我們看褒姒,肯定以為此人姓褒名姒。但是,這是當代人的命名習慣,在中國古代可並非如此。上古時期,女性只有小名,沒有大名,而小名是不能告訴外人的。那怎麼稱呼她們呢?當時的禮法規定「婦人稱國及姓」。說一個婦女的時候,應該是先說她的國名,再說她的姓。這樣看來,所謂褒姒,就是來自褒國的一個姓姒的女子。要知道,姒姓可是夏朝的國姓,褒國是大禹後代建立的國家,歷史非常悠久。周武王伐紂的時候,褒國站在了周朝這邊,跟周王朝的關係一直都很好。但是,到周幽王時代就不一樣了。周幽王是個喜歡窮兵黷武的君主,打起仗來六親不認。幽王三年,他出兵討伐褒國。褒國打不過,怎麼辦呢?就把褒姒送給了周幽王,以美女換和平。褒姒的確絕色,周幽王接到這麼一份厚禮,果然就退了兵。想想看,敵人兵臨城下,作為戰利品帶回來的姑娘,內心大概並不那麼痛快吧?周幽王能夠得到她這個人,卻無法得到她的心,整天看着她那張艷若桃李而又冷若冰霜的臉,周幽王真是愛也不是,恨也不是。

書評

《詩經·大雅·瞻印》中有這樣一句話「哲夫成城,哲婦傾城」。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有才華的是男人,那就能建造一座城;而有才華的若是女人,那就得亡國。早在詩經誕生的時期,社會對於女性參政就已經十分排斥。一國盛世,是男子的功勞;一國將亡,歷史又將髒水潑在女人身上。

蒙曼教授的《哲婦》一書,以詩詞為考,描寫了褒姒、西施、武則天、楊貴妃、梁紅玉、秋瑾等二十八位出現在歷史政治舞台上的女性。蒙曼用考究的文獻研讀,剖析「哲婦」之所以被稱為「哲婦」,而她們又為何被人指責「傾城」。

褒姒為例。大家都聽說過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把自己國家搞完蛋的故事吧?在不少文字記錄和民間口頭傳說中,人們總是把亡國的矛頭指向褒姒。甚至有人將褒姒和妹喜、妲己和驪姬並稱為「四大妖姬」。

褒姒不笑,成為了烽火戲諸侯、周朝走向覆滅的「導火索」,但許多人都不知道,褒姒不願意、不想笑的真正原因。蒙曼教授在唐朝詩人胡曾的詩中找到了答案。原來,褒姒是來自褒國的女子。周幽王窮兵黷武,攻略褒國時,褒國為了求和,便把美女褒姒嫁了過去。作為戰利品的褒姒,怎麼可能對着敵國君主笑得出來?

褒姒不笑,能怪褒姒嗎?

蒙曼教授沿着這條線索繼續為褒姒洗刷冤屈。她在《史記》和《呂氏春秋》等書中調查到,使用「烽火」來傳達戰爭的訊息,是到了與匈奴殊死搏鬥的秦漢時期才有的。周的時代根本沒有能連綿不絕的烽火台,周人將領頂多敲敲戰鼓遞消息。

好傢夥,這麼說來,烽火戲諸侯也可能是假的了。

由此可見,歷史還真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男性書寫者大筆一揮,女人就成了惡毒的妖姬歹婦。


兒時動畫中常見的「妖姬」妲己形象 除了為歷史上諸多被抹黑的女性正名以外,蒙曼教授還從正面撰寫了武則天、蕭太后、梁紅玉等智勇雙全的女性形象。其中,本書中最後一位主人公——秋瑾的人生,讀完令人潸然。

鑑湖女俠秋瑾,雖生活在清朝末年,但她已經從前面的二十七位古代女子的形象中剝離了出來。她不再被定義為一個男人的女兒、妻子或一個封建男權國家的公主或和親的籌碼。她更像現代社會中的女性。她追求獨立於解放的意志,標誌着封建社會的終結。

在秋瑾自己寫下的詩詞《滿江紅·小住京華》中,她就曾器宇軒昂地表達:「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

秋瑾本是江南人,這首詩寫於她隨丈夫來北京小住期間。那時候,從小讀書舞劍的秋瑾,嚮往自由與獨立。她不願在家中伺候丈夫、三從四德做小嬌妻。丈夫對她不滿,動手家暴,秋瑾乾脆和他離了婚。而這一首《滿江紅》,其實就是秋瑾的離婚宣言。

離開丈夫後的秋瑾,活得更加自由不羈。1904年,她東渡日本,更是寫下了「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的豪邁之詞。她甚至給自己改了字號,從此她秋瑾,字「競雄」。三年之後,秋瑾在紹興大通學堂準備起義,卻被俘,最終英勇就義。雖前史有花木蘭、梁紅玉等英雄女子,但她們最終以傳統的婦女形象回歸家庭。然而秋瑾則不同。她的死亡,就像她的詩一樣,令人心潮澎湃甚至對女性的未來充滿希望。


迪士尼動畫中的傳統東方女性英雄花木蘭 《哲婦》一書,是我今年看過的所有書中,我最期待能夠暢銷的一本。不僅是因為蒙曼教授寫得足夠好、足夠巧。更是因為這是一本為歷史中的女性正名的書。

在文化研究學中,有一個學術名詞「Myth」——或許一些讀者可能聽說過。「Myth」的中文是「迷思」,指的是那些難以考證卻在歷史長河中不斷被歪曲謠傳的故事。「哲婦傾城」就是一種東亞男權文化的迷思。蒙曼教授的《哲婦》一書,也旨在破除污名化女性的種種謬傳與迷思。

我想,如果有更多人看過《哲婦》,或許他們的歷史觀會發生改變。如果有更多人了解到那些被燒死在歷史十字架上的女性,她們背後的人生心酸與苦難,或許對現世女性主義的發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蒙曼女性詩詞課》這套書中,除了講述政治女性的上冊《哲婦》外,還有一本《邦媛》即將上市。合上《哲婦》,我已經開始期待《哲婦》的下冊了……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