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蒸青綠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蒸青綠茶

中文名: 蒸青綠茶

分 類: 綠茶

口 味: 鮮爽甘醇,帶有海藻味的綠豆香或板栗香

釋 義: 用蒸汽來殺青製作獲得的成品綠茶

主要品種: 恩施玉露、仙人掌茶等

特 點: 干茶色澤深綠、茶湯淺綠、茶底青綠

工 藝: 選青,蒸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乾燥等

蒸青綠茶是指利用蒸汽來殺青的制茶工藝而獲得的成品綠茶。蒸青綠茶在唐宋時比較盛行,當時蒸青製法還經佛教途徑傳入日本。日本仍沿用這種制茶方法,比如日本盛行的抹茶就是蒸青綠茶中的一種。[1]


起源

蒸青綠茶的故鄉是中國。它是我國古代最早發明的一種茶類,比炒青的歷史更悠久。據「茶聖」陸羽茶經》中記載,其製法為:「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即將采來的新鮮茶葉,經蒸青或輕煮「撈青」軟化後揉捻、乾燥、碾壓、造形而成。 這樣製成的茶葉色綠湯綠葉綠,十分悅目。據考證,南宋咸淳年間,日本高僧大廣心禪師到浙江餘杭徑山寺研究佛學,將 徑山寺的「茶宴」和「抹茶」製法帶到了日本,日本的蒸青綠茶由此發軔。日本的蒸青茶,除了抹茶外,還有玉露、煎茶、碾茶、番茶等。由於蒸汽殺青溫度高、時間短,葉綠素破壞較少,加上整個製作過程沒有悶壓,所以蒸青茶的葉色、湯色、葉底都特別綠。 南宋時出 現的佛家茶儀中所使用的即是蒸青的一種「抹茶」。當時浙江餘杭徑山寺的徑山茶宴,經來訪的日本僧人的歸國傳播,啟發了日本「茶道」的興起。至今日式「茶道」所用仍是蒸青綠茶。


三綠特徵

具有「三綠」的品質特徵:


干茶色澤深綠

蒸青綠茶的干茶呈現深綠色。


茶湯淺綠

蒸青綠茶開湯後,茶湯淺綠。


茶底青綠

倒出茶湯,濾出的茶底呈現青綠色。


加工工藝

蒸青綠茶是利用傳統的制茶工藝和現代化技術手段兩者相結合的蒸青工藝進行選青,蒸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乾燥等工藝而成的。


沖泡方法

蒸青綠茶可以用不同的沖泡方法沖泡,其中冰水沖泡法的效果最佳。下面簡要介紹三種不同的沖泡方法。


(1) 開水沖泡法:取茶葉3克,用開水沖泡30-60秒即可飲用。

(2) 溫水沖泡法:取茶葉3克,用已準備好溫度降到30-40攝氏度的開水浸泡茶葉,沖泡時間可依個人喜好的濃度酌量增減沖泡時間。

(3) 冰水沖泡法:取茶葉3克,將茶葉放入盛有冰水或冰塊的泡茶容器中, 沖泡時間可依個人喜好的濃度而定。


儲存方法

低溫,乾燥,密封保存或冰箱保存。


代表品種

但香氣較悶帶青氣,澀味也較重,不及鍋炒殺青綠茶那樣鮮爽。由於對外貿易的需要,我國從80年代中期以來,也生產少量蒸青綠茶。中國的蒸青綠茶主要產於湖北、江蘇,主要品種有湖北恩施的恩施玉露、當陽的仙人掌茶、江蘇宜興的陽羨茶、廣東湛江的雄鷗勇士牌蒸青綠茶。但很多都是按照日本工藝加工,然後返銷日本,很少進入國人的賞味視野。


湖北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鄉及東郊五峰山


湖北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現仍是我國的重要產茶省份。恩施玉露是我國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其製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陸羽《茶經》所載十分相似。  曾稱「玉綠」,因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 玉,故改名「玉露」。  

恩施玉露,發源於現恩施市芭蕉鄉一帶,相傳於清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蘭姓茶商,壘灶研製,所制茶葉,外形緊圓、堅挺、色綠、毫白如玉,故稱《玉綠》。到晚清至民國初期,為茶葉發展興盛時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楊潤之,改鍋炒殺青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湯色、葉底綠亮、鮮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澤油潤翠綠,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為《玉露》。1945年外銷日本,從此「恩施玉露」名揚於世。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博士生導師施兆鵬先生給予極高評價並揮毫題詞「恩施玉露,茶中極品」。恩施玉露深受國人及東南亞一帶的厚愛,並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


湖北當陽的仙人掌茶


仙人掌茶,又名玉泉仙人掌,產於湖北省當陽市玉泉山麓玉泉寺一帶,為扁形蒸青綠茶。仙人掌茶的生產歷史,據《全唐詩》第178 卷、《當陽縣誌》及《玉泉寺志》記載,始創於唐代玉泉寺,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創製人是玉泉寺的中孕禪師,此僧俗姓李,是詩人李白的族侄。每當春茶競相迸發之際,他就在珍珠泉水匯結成的玉泉溪畔的乳窟洞邊,採回茶樹的嫩葉,運用熟練的制茶技術,制出扁形如掌、清香滑熟、飲之清芬、舌有餘甘的名茶。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中孕禪師雲遊江南,在金陵(今南京市)恰遇李 白,以此茶作見面禮。李白品茗之後,覺得此茶外形「其狀如掌」,內質「清香滑熟」,與自己品嘗過的許多名茶相比,別具一番風味。又聽說此茶是在玉泉寺新創製出來的,遂命名為「仙人掌茶」。  

仙人掌茶產於湖北當陽境內的玉泉山。該處遠在戰國時期就被譽為「 三楚名山」,山勢巍峨,磅礴壯觀,翠崗起伏,溪流縱橫。據考察,僅樹木品種就多達300餘種。更有香飄四海的月月桂,花瓣千枚的千 瓣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特別是這裡山間雲霧瀰漫,地下乳窟暗生,山麓右側有一泓清泉噴涌而出,清澈晶瑩,噴珠漱玉,名為珍珠泉。用此水泡茶,茶味更具鮮醇。生產仙人掌茶的玉泉寺,是我國佛教的着名寺院,它與江蘇南京的棲霞寺,浙江天台的國清寺,山東長青的靈岩寺,素稱為「天下四絕」。據載:北宋天禧末年,玉泉寺規模之大為「樓者九,能殿者十八,三千七百僧舍」,常住和尚1000餘人。此後屢遭兵劫,幾經重修。如今這裡辦起了玉泉寺茶場。1981年開始,恢復了「仙人掌茶」的試製工作,一舉成功,多次被評為湖北省的優質名茶。


江蘇宜興的陽羨茶


陽羨茶產於宜興的唐貢山、南嶽寺、離墨山、茗嶺等地。「陽羨茶」以湯清、芳香、味醇的特點而譽滿全國。明代周高起,在他的《洞山茶系》中贊曰:「陽羨茶」以「淡黃不綠,葉莖淡白而厚,製成梗極少,入湯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無之外」。  宜興,瀕臨太湖,層巒疊嶂,風光綺麗,更兼有「善卷」、「張公」、「靈谷」三洞之勝,吸引着無數海內外游 客。不少慕名而來的旅遊者,在飽覽了宜興的湖光山色、洞天奇景之後,都忘不了沏上一杯「陽羨茶」來品嘗一番。泡出來的茶湯清色濃,味香而甜,堪稱茶中佳品。


基本品種

西湖龍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顧渚紫茶;午子仙毫;黃山毛峰;信陽毛尖;平水珠茶;寶洪茶;上饒白眉;徑山茶;峨眉竹葉青;南安石亭綠;仰天雪綠;蒙頂茶;涌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綠茶;永川秀芽;休寧松蘿;恩施玉露;都勻毛尖;鳩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方;泉崗輝白;眉茶;安吉白片;南京雨花茶;敬亭綠雪;天尊貢芽;灘茶;雙龍銀針;太平猴魁;源茗茶;峽州碧峰;秦巴霧毫;開化龍鬚;廬山雲霧;安化松針;日鑄雪芽;紫陽毛尖;江山綠牡丹;六安瓜片;高橋銀峰;雲峰與蟠毫;漢水銀梭;雲南白毫;遵義毛峰;九華毛峰;五蓋山米茶;井崗翠綠;韶峰;古勞茶;舒城蘭花;州碧雲;小布岩茶;華頂雲霧;南山白毛芽;天柱劍毫;黃竹白毫;麻姑茶;車雲山毛尖;桂林毛尖;建德苞茶;瑞州黃檗茶;雙橋毛尖;覃塘毛尖;東湖銀毫;江華毛尖;龍舞茶;龜山岩綠;無錫毫茶;桂東玲瓏茶;天目青頂;新江羽絨茶;金水翠峰;金壇雀舌;古丈毛尖;雙井綠;周打鐵茶;文君嫩綠;前峰雪蓮;獅口銀芽;雁盪毛峰;九龍茶;峨眉毛峰;南山壽眉;湘波綠;曬青;山岩翠綠;蒙頂甘露;瑞草魁;河西圓茶;普陀佛茶;雪峰毛尖;青城雪芽;寶頂綠茶;隆中茶;松陽銀猴;龍巖斜背茶;梅龍茶;蘭溪毛峰;官莊毛尖;雲海白毫;蓮心茶;金山翠芽;峨蕊;牛抵茶;化佛茶;貴定雲霧茶;天池茗毫;通天岩茶;凌雲白茶;蒸青煎茶;雲林茶;盤安雲峰;綠春瑪玉茶;東白春芽;太白頂芽;千島玉葉;清溪玉芽;攢林茶;仙居碧綠;七境堂綠茶;南嶽雲霧茶;大關翠華茶;湄江翠片;翠螺;窩坑茶;餘姚瀑布茶;蒼山雪綠;象棋雲霧;花果山雲霧茶;水仙茸勾茶;遂昌銀猴;墨江雲針。


綠茶是中國產茶區域最廣泛的茶類,全國各產茶省均有生產。


參考來源

  1. 恩施玉露茶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