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蒹葭(詩經)

蒹葭(詩經)

目錄

【原文】

蒹葭蒼蒼(1),

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2),

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3),

道阻 且長。  

溯游從之(4),

宛在水中央。 

蒹葭淒淒(5), 

白露未晞(6)。

所謂 伊人,  

在水之湄(7)。

溯洄從之,  

道阻且躋(8)。

溯游從之,   

宛在水中坻(9)。

蒹葭采采(10),

白露未已(11)。

所謂伊人,   

在水之涘(12)。

溯洄從之,   

道阻且右(13)。

溯游從之,   

宛在水中沚(14)。

【注釋】

①蒹葭(jian jia):蘆葦。蒼蒼:茂盛的樣子。

②伊人:那個人。

③溯涸:逆流而上。叢:追尋。

④溯游:順流而下。

⑤淒淒:茂 盛的樣子。

6)晞(XT);干。

7)湄:岸邊。

8)躋(ji):登高。

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

10)采采:茂盛的樣子。

11)已:止,干。

12)涘(si):水邊。

13)右;彎曲,迂迴。

14)沚:水中的小沙洲。

【譯文】

蘆葦茂密水邊長,

深秋白露結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崎嶇又漫長。

順流而下去追尋,

仿佛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水邊長,

太陽初升露未乾。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險峻難攀登。

順流而下去追尋,

仿佛就在沙洲間。

蘆葦茂密水邊長,

太陽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岸邊立。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彎曲難走通。

順流而下去追尋,

仿佛就在沙洲邊。

【讀解】

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艱難險阻,矢志不渝,這 是一種可歌可泣的堅貞和追求精神。那個「伊人」,其實也可以看 作一種盡善盡美的境界,一種指向理想的超越。

這讓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鷗喬納森》的小說。海鷗喬納森從 不願像自己的同類那樣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魚爛蝦,總想飛得更高, 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為了練習飛翔,他的翅膀被折斷受傷,依 然不改初衷。同伴們引誘他,譏笑他,他照樣堅持自己的追求,寧 願餓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喬納森想達到的,是對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盡善盡美的境 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衝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 已心月中盡善盡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牽夢繞的意中人,因此不惜 一切代價去上下求索,不斷追求。

對於真正的求索者來說,目標是一種指向。達到目標固然重 要,更重要的還是過程。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過程。生存的價值和 意義,就存在於過程之中。同樣,追求的價值和意義也存在於過 程之中。如果忽視過程,實際上也是忽視了追求本身。

盡善盡美的境界,無論是從理論上說,還是從實際上說,都 是不可能達到的。換句話說,盡善盡美只是一種理念,一種心靈 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們在平庸瑣屑的生命歷程中向前渡過,就 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針一樣,讓我們不斷地前行,追求。[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