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蕙蘭 (蘭科蘭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蕙蘭 (蘭科蘭屬植物)

蕙蘭(學名:Cymbidium faberi Rolfe):是蘭科蘭屬的地生草本植物,假鱗莖不明顯。葉5-8枚,帶形,直立性強,葉脈透亮,邊緣常有粗鋸齒。花葶從葉叢基部最外面的葉腋抽出,總狀花序具5-11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線狀披針形,最下面的1枚長於子房;花常為淺黃綠色,唇瓣有紫紅色斑,有香氣;花瓣與萼片相似,常略短而寬;唇瓣長圓狀卵形,蕊柱稍向前彎曲,兩側有狹翅;花粉團4個,成2對,寬卵形。蒴果近狹橢圓形。花期3-5月。

蕙蘭生於海拔700-3000米的濕潤但排水良好的透光處。

產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蕙蘭常作盆景觀賞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蕙蘭
  • 亞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門:輪藻總門門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綱:木蘭綱(被子植物綱)
  • 亞綱:百合亞綱
  • 超目:天門冬超目
  • 目:天門冬目
  • 科:蘭科
  • 屬:蘭
  • 屬種:蕙蘭
  • 拼音:hu ln
  • 中文學名:Cymbidium faberi Rolfe

物種學史

蕙蘭的「蕙」字,在戰國時楚國大詩人屈原的《楚辭》中已出現。其辭曰:「既滋蘭兮九畹,又樹蕙兮百畝。」

能確認為今天人們所說之蕙蘭的「蕙」的,是後來宋代的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所寫的《書幽芳亭》中的「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的蕙。宋代人栽培春蘭、蕙蘭作為觀賞植物已很風行,有必要對這類香草作些區分,黃庭堅這兩句話一錘定音,成為後人區分春蘭與蕙蘭的根據,現代植物分類學也據此把這類春末開花的一干多華的蘭定名為蕙蘭。如果說黃庭堅對蘭與蕙只是從其性狀上加以區別的話,清代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已注意到蘭與蕙的不同的栽培方法了。他說:「蕙性喜陽,須得上半日三時之曬……至蘭,則朝暾一二足矣。」清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蕙蘭已有不少名品,如大一品、程梅、關頂、上海梅、潘綠梅、盪字等。

這些蕙蘭名品,有的在清代同治年間許鼐和的《蘭蕙同心錄》中已有記載。

如著名蕙蘭老八種之首大一品,《蘭蕙同心錄》中稱之為上品,且有詩讚曰:「士夫氣概謫仙才,座上爭夸領袖來;自入江南重聲價,千金不易此花魁。」而清初鮑薇省在《藝蘭雜記》中對蘭蕙瓣形的區分與闡釋,則為蕙蘭花朵形式美審美開啟了門徑。直至改革開放年代大量蕙蘭蝶花、奇花出現之前,近一二百年,蕙蘭花朵的審美均特別重視瓣型,且影響甚廣,成為蕙蘭審美的一個傳統觀念。

民國12年(1923年)餘杭人吳恩元編撰的《蘭蕙小史》,對蕙蘭的傳統品種和當時的新種作進一步的匯集總結,並將之分為赤殼蕙、綠殼蕙和赤綠蕙三大類。1959年杭州藝蘭家姚氏所寫的《蘭花》一書,又在這些基礎上增補了蝶花類、素心花類。20世紀80年代後,蕙蘭新種大量開發,各地蘭家又據新發現,增補了蕙蘭的奇花類和色花類。至此,蕙蘭已林林總總地成為中國蘭花中一個龐大而有特色的支系。

蕙蘭在清代、民國時已傳至日本、韓國,特別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人大量收集中國的蕙蘭,銷往日本栽培。而中國到上世紀末,國興蘭旺,國內湧現愛蘭熱潮時,有的蕙蘭傳統品種在中國本土已找不到,要靠從日本返銷回國,一部蕙蘭的發展史也從側面反映出民族的興衰史。

形態特性

蕙蘭是地生草本植物;假鱗莖不明顯。葉5-8枚,帶形,直立性強,長25-80厘米,寬(4-)7-12毫米,基部常對摺而呈v形,葉脈透亮,邊緣常有粗鋸齒。

花葶從葉叢基部最外面的葉腋抽出,近直立或稍外彎,長35-50(-80)厘米,被多枚長鞘;總狀花序具5-11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線狀披針形,最下面的1枚長於子房,中上部的長1-2厘米,約為花梗和子房長度的1/2,至少超過1/3;花梗和子房長2-2.6厘米;花常為淺黃綠色,唇瓣有紫紅色斑,有香氣;萼片近披針狀長圓形或狹倒卵形,長2.53.5厘米,寬6-8毫米;花瓣與萼片相似,常略短而寬;唇瓣長圓狀卵形,長2-2.5厘米,3裂;側裂片直立,具小乳突或細毛;中裂片較長,強烈外彎,有明顯、發亮的的乳突,邊緣常皺波狀;唇盤上2條縱褶片從基部上方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端向內傾斜並匯合,多少形成短管;蕊柱長1.2-1.6厘米,稍向前彎曲,兩側有狹翅;花粉團4個,成2對,寬卵形。

蒴果近狹橢圓形,長5-5.5厘米,寬約2厘米。花期3-5月。[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