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蘆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蘆鵐
Reed Bunting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flickr
ianpreston拍攝

基本資料

學名     Emberiza schoeniclus

目/科/屬  雀形/鵐/鵐

遷徏狀態   迷鳥/台灣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14-17cm/10-28g

別名:大葦蓉、大山家雀兒,雌雄略異。虹膜暗褐色,喙灰黑色,粗厚,嘴峰呈弧形。

  • 繁殖期:雄鳥頭至上胸中央黑色,頰紋白色,後頸白色延伸至胸,形成白頸環。體背紅褐色較濃,背及翼黑羽緣及小覆羽紅褐色。腰及尾上覆羽稍灰呈沙灰褐色。雌鳥體背較紅褐,脇縱斑較粗而明顯。
  • 非繁殖羽下嘴為粉褐色,腳為肉褐色。雄雌鳥似葦鵐雄鳥,惟嘴較粗厚。

棲地&習性

一般在叢林增長領域發生周圍的蘆葦床和灌木叢的區域,並在高大地區沼澤地帶,濕地,蘆葦叢和農田。

它的行為特徵都不是十分顯著,因為它可以隨意隨意地棲息並尋找食物。在繁殖季節之外,它通常會形成大群,其中可能包括其他種類的旗布和雀科。

種子構成飲食的主要部分,包括低地地區沼澤和雜草中的植物,以及繁殖季節的昆蟲及其幼蟲,以及小蝸牛和其他無脊椎動物。[1]

繁殖

雌鳥築巢。每個季節有兩個育雛,有時甚至三個,育成5-6個卵,雌鳥孵化,儘管有時是在雄鳥的幫助下。雄鳥和雌鳥都餵幼鴿。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

鳴聲

低高低「唧唧唧」聲

外觀相似性

葦鵐嘴較細小而尖。非繁殖羽下嘴粉褐色,小覆羽為灰色。雌鳥體側縱斑較稀疏而不明顯。

紅頸葦鵐後頸及腰及尾上覆羽均為紅褐色,臉有醒目黑褐色三角形耳斑。雄鳥繁殖羽頭至前頸全黑,無白頰紋。

分佈

分布非常廣泛,歐洲、勘察加半島日本中亞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東北、甘肅新疆青海河北陝西江蘇福建廣東等地。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BTO Bird ID - Common sparrows & Reed Bunting Sounds
Reed Bunting singing

參考文獻

  1. Reed bunting,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