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閩南語名稱? | |
---|---|
全漢 | 蘇新 |
全羅 | So͘ Sin |
臺羅 | Soo Sin |
蘇新(1907年11月14日-1981年11月13日),台南廳蕭壠堡(今臺南市佳里區)人。日本共產黨黨員、台灣共產黨黨員、中國共產黨黨員。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創盟成員、全國政協委員。
生平
蘇新因面對日人統治對台灣人民的不公,以至於產生反日思想,由於同學反抗日本教師被揍之後與同學集體罷課,於1924年被台南師範學校(現國立台南大學)退學[1],後進入日本東京私立大成中學就讀,之後轉入東京外語學校,1927年加入東京「台灣青年會」附設之「社會科學研究部」(日共外圍組織)、「台灣學術研究會」,並且於1928年加入日本共產黨。蘇新參與東京《臺灣大眾時報》編輯3個月,之後將黨籍轉移至台灣共產黨東京特別支部。
1929年2月回到台灣,在宜蘭太平山當伐木工人。他曾在羅東郡太平山、基隆礦區鼓動工人運動,編有《礦山工人》。[2]1930年10月在台灣共產黨的松山會議上成立台灣赤色工會,1931年成立改革同盟,並且出任台灣共產黨宣傳部長而成為台灣共產黨的領導人之一。根據蘇新所出版的遺稿,蘇新受蕭友山領導,再上層領導為蕭瑞發,再上層領導為台灣最高負責人蔡孝乾。蘇新則負責指導王添灯及林日高。[3][4]
5月31日在台灣共產黨第二次臨時大會中,蘇新力主開除謝雪紅;9月蘇新被捕入獄,判刑十二年,到1943年9月出獄,蘇新回到佳里結婚後,進入吳新榮的油脂工業會社任專務。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蘇新前往台北市,參與《政經報》、《人民導報》、《臺灣文化》等刊物編輯任務,並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台灣分部[5]。二二八事件爆發後,蘇新前赴香港,與謝雪紅、楊克煌等人在當地共同創立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並主編創盟刊物《新台灣》叢刊。1949年3月,蘇新從香港啟程前往北京,先後在中共中央統戰部、中共中央華東局、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工作。特別是對台廣播部分。
蘇新前往北京前夕,在香港的政論刊物《光明報》上發表〈談台灣解放問題〉一文(1949年2月12日)。蘇新指出:「台灣解放鬥爭是中國解放戰爭的一部分。所以離開『中國革命』而另找台灣解放的道路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敵人的反革命力量在台灣占絕對優勢,而且殖民地化的危機日趨嚴重的今天,台灣人民也只有聯合全國人民的革命力量,在中國革命的統一領導之下,才能打倒美蔣的反革命勢力,才能得到最後的解放……」
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蘇新被打為叛徒而遭下放,文革結束後力爭四年,1978年終於獲得平反[1],並且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常務理事、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理事。1981年蘇新在北京病逝。
蘇新曾經以筆名「莊嘉農」寫作《憤怒的臺灣》一書,內容描寫二二八事件中台灣人民的反抗。蘇新的女兒蘇慶黎也長期投身社會運動。創辦七十年代島內第一份左派刊物《夏潮》,並在八十年先後參與組建了工黨以及勞動黨。蘇新過世以前,已經知道蘇慶黎繼承父志,在台投入了左翼運動。蘇新也在北京高度肯定了《夏潮》所代表的社會主義統一派和鄉土派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