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虞美人 秋夕信步

《虞美人 秋夕信步》

作品名稱: 《虞美人 秋夕信步》

創作年代:清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納蘭性德

別稱:納蘭成德,納蘭容若

《虞美人 秋夕信步》是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納蘭性德的詩詞。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寫景狀物關於水、荷尤多,儘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並不算開闊,但是由於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1]

目錄

詩詞正文

作品賞析

院子裡種的虞美人開了,這冷艷的花叫我想到了《霸王別姬》。

垓下一戰,艷絕古今,那種艷麗是霸王淚美人血、楚地將士的英魂鑄就的。霸王悲歌,將士垂淚,虞姬自刎,這種恩愛互酬在劉邦和呂后身上絕不可能出現,霸王雖敗猶榮。血淚之地後來長出一種極其艷美的花——世人稱之為虞美人。

虞美人入詞也有一種艷,有一種淒,宛如虞姬在霸王面前舞劍作別,絕世風流不可再現。最最著名的《虞美人》是後主那首——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玉砌雕欄應尤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因李煜此詞太過出名,此調又名《一江春水》。李煜的成就和際遇都是旁人無法企及的,亡國之痛換來詞家絕響,他誠然是個失敗者,卻也是個成功者。千古以來的詞家,為個排行名次沒有不惹爭論的。唯有李煜,只有他,是當之無愧,捨我其誰的「詞中之帝」。李煜的階下囚生活,他因這詞招來殺身之禍,死時所受的「牽機」酷刑,所有的一切痛苦和罪孽,不過是因為,他是個是生錯了帝王家的可憐人。而皇帝這職業本來就是最不適合搞世襲制的。

納蘭被清代人推崇為「李重光後身」雖不乏溢美之意,然容若小令善用白描寫情語這一點還是頗得後主神韻的。其詞品貴重處,又和後主相通,這大抵是因為兩者一為君王一為相國公子,都是身份貴重心性不俗的人,平常人比不了,因此即便是頻作情語也沒有輕狎下流之意。而容若自己也很欣賞後主的詞,嘗言:「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可見他極稱許後主。

紅樓的後四十回不愛看,寫黛玉死後寶玉的悼念,且不說語言功力懸殊,單是感覺已不對,總感覺是應付之作。寶玉對黛玉的感情,不是高鶚那隻世俗淡筆可以摹畫出來的。容若這闋《虞美人》倒應了紅樓事,頗有些「寶玉對景悼顰兒」的味道。「愁痕滿地無人省,露濕琅玕影。閒階小立倍荒涼。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讀到這詞的上闋就好象看見寶玉抱着滿懷的愁緒走到瀟湘館,月色下苔痕深淺,露濕青竹,站在空無一人的台階上遙遙看那已經空落的屋子,想起已經離開的人,心中淒涼拖延。

納蘭詞中每多往事粼光碎影,都是昔日相處小事,讀來欲斷人腸。唯其沉湎往事不能忘情才感人至深,達到王國維說的「真切」境界。我所愛的,正是最後一句:「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想起當年和她一起在燈前寫字的情景,往事歷歷在目,其實何曾薄情?淡淡一句清言,二人繾綣深情便呼之欲出。這一句還讓人想起《紅樓夢》中寶玉曾在冬天呵手為晴雯寫絳芸軒的匾額。晴雯是黛玉影子,所以寶玉寫完之後恰巧黛玉走來,寶玉請她指正,黛玉便贊他書法進步。此事恰可與這首詞的最後兩句相映成趣。[2]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3]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4]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視頻

納蘭性德

清詞納蘭性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