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與蚵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蟾蜍與蚵蚊》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郁離子》章節目錄: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原文
蟾蜍游於泱瀼之澤,蚵蚾以其族見,喜其類己也,欲與俱入月,使鼁蝤呼之,問曰:「彼何食?」曰:「彼宅於月中,身棲桂樹之陰,餐泰和之淳精,吸風露之華滋,他無所食也。」蚵蚾曰:「若是則予不能從矣。予處泱瀼之中,一日而三飽,予焉能從彼單棲於泬漻,枵其胃腸而吸飲風露乎?」問其食,不對,鼁蝤復命,使返而窺之,是方據溷而食其蛆,鹽糞汁而飲之,滿腹然後出,肭肭然。鼁蝤返曰:「彼之食,溷蛆與糞汁也,不可一日無也,而焉能從子?」蟾蜍蹙額而咍曰: 「嗚呼!予何罪乎,而生與此物類也!」
譯文
一天,月宮裡的蟾蜍下到微波蕩漾的沼澤中遊玩,發現與自己相似的蚵蚾也出現在里,蟾蜍喜歡它和自己類似,便要和它一塊到月宮去,蟾蜍派爾去向它打招呼。蚵蚾問道:「蟾蜍在月宮吃的是什麼東西?」 回答說:「它住在房屋的月宮中,身子棲息在樹陰下,吃的是陰陽二氣的淳粹精英,吸的是風露中的精華,別的什麼也不用吃了。」蚵蚾說:「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就不能隨它去了。我生活在小水流動的地方,一日三餐都吃得飽飽的,我怎麼能隨它單調地棲息在空曠清冷的月宮,使腸胃空虛而光吸風飲露呢?」 問它吃的是什麼,它不回答。又接受蟾蜍的命令,返回偷看,見它正站在茅坑裡吃蛆蟲,喝着稀糞,吃飽了肚子然後爬出來,肥肥胖胖的樣子。返回去對蟾蜍說:「它吃的食物是茅坑裡的蛆蟲和稀糞,一天也不可缺少,而它豈能隨你而去?」蟾蜍蹙額而譏笑說:「唉呀!我犯了什麼罪過,竟讓我長得和這種骯髒的東西一樣啊!」
寓意
蟾蜍與蚵蚾雖貌似同類,實則有天壤之別。蟾蜍身居月宮餐風飲露,而蚵坡卻身居茅坑以蛆蟲為生。不同的追求使他們難以為伍。其實,人又何嘗不是如此,相似的外表下,未必有相似的情操。故凡事需因人而異。
作者
劉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溫州文成縣南田人(舊屬青田縣)。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1]。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與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2]。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明初詩文三大家[3]」。
《郁離子》的寓言體風格可謂「牢籠萬匯,洞釋群疑,辨博奇詭,巧於比喻,而不失乎正。」在這點上頗似《莊子》的語言風格,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辭富麗、氣勢磅礴、感染力強。更為重要的是,《郁離子》還吸收改編了一些《莊子》的寓言來就事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