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血管系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血管系統是密封的管道系統,心臟是泵血的肌性動力器官,而運輸血液的管道系統就是血管系統。它布散全身,無處不至,負責將心臟搏出的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各個組織器官,以滿足機體活動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並且將代謝終產物(或廢物)運回心臟,通過肺、腎等器官排出體外。血管系統按其流過的血液是新鮮的還是用過的,是離開還是返回心臟的特性而分為動脈和靜脈。輸送新鮮血液離開心臟的血管叫動脈,動脈內血液壓力較高,流速較快,因而動脈管壁較厚,富有彈性和收縮性等特點。

根據動脈結構和功能的特點,將其分為彈性動脈、肌性動脈和小動脈。輸送用過了的血液回到心臟的血管叫靜脈。動脈與靜脈對比,與同級的動脈相比,靜脈管壁較薄,而管腔較大,數目也較多,四肢和肋間靜脈還含有靜脈瓣,這些形態結構的特點都是與靜脈壓較低、血流緩慢等機能特點相適應的。

體動脈血中因含氧較多,故顏色鮮紅;體靜脈血中因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顏色暗紅。但肺循環與上述的體循環相反,肺動脈中卻含靜脈血,而肺靜脈中卻含帶氧豐富的動脈血。在動靜脈之間有一種極細的血管稱為毛細血管。其管徑很細,管壁薄,通透性高,血壓低,血流緩慢,彼此連結成網,是血液和組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一個成人的毛細血管總數在300億根以上,長約12萬公里,足可繞地球2.7圈。可見,人體的血管系統是多麼龐大,包含着所有的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血液是人體動力的源泉。[1]

血管系統由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所組成

1動脈

動脈是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毛細血管的管道。 大動脈分成若干中動脈,中動脈再分成若干小動脈,這樣幾級分支最後成微動脈。管徑隨分支由大逐漸變細,大動脈的內徑約為25mm左右,微動脈的內徑僅為20~30μm。微動脈可再分支為後微動脈。動脈管壁較厚,可分為內、中、外三層。內膜的表層為一層單層扁平內皮,內皮下是一薄層結締組織,接近中膜處往往有一層由彈性纖維組成的彈性膜。中膜較厚,主要由環行平滑肌及彈性膜等組織所組成,動脈具有彈性與收縮性,外膜由結締組織組成,內有營養血管和神經等。大動脈的中膜厚,主要由彈性膜組成,也有少量平滑肌,由於其彈性大,故又稱彈性動脈。中動脈的管壁主要由平滑肌組成,平滑肌纖維間夾雜着一些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其收縮性強,故又稱肌性動脈。動脈越分枝,其管壁越薄,口徑越小,彈性纖維逐漸減少而平滑肌成分增多。

2靜脈

靜脈是輸送血液返回心臟的管道。靜脈較動脈壁薄而口徑大,數量多,亦可分大、中、小三種,管壁也可分外膜、中膜與內膜三層。中層彈性纖維及平滑肌均少,故彈性與收縮性較小。靜脈有深、淺靜脈之分。深、淺靜脈互相連通。深靜脈常與同名動脈伴行。如腎動脈、腎靜脈;股動脈、股靜脈等。淺靜脈位於皮下,常是注射、輸液或抽血的常用靜脈,如上肢皮下的肘正中靜脈、頭靜脈,下肢皮下的大隱靜脈,頸部皮下的頸外靜脈以及頭皮靜脈等。靜脈內有瓣膜,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尤其下肢靜脈,易受重力影響,靜脈瓣最多;胸腹腔內的大靜脈,如門靜脈、肝靜脈、上、下腔靜脈則沒有靜脈瓣,由於心臟的舒張和吸氣時的胸腔內壓下降,腹內壓升高等,可促進上述靜脈血回流入心臟。

毛細血管

毛細血管是體內分布最廣,管壁最薄、口徑最小的血管,一般僅能容納1~2個紅細胞通過。其管壁主要由一層內皮細胞構成,在內皮外面有一薄層結締組織。另外還常可見到一種扁而有突起的細胞貼在毛細血管的管壁外面,稱為周細胞。這種細胞的性質還不清楚。有人推測周細胞具有收縮作用,可控制毛細血管管徑,但尚未證實。有實驗表明,內皮細胞受某些化學物質或機械性刺激時,它本身就可收縮而改變管徑的大小,毛細血管的內徑平均約為8μm,長0.2~4mm,它們互相聯繫成網狀,布滿全身,毛細血管總橫斷面積大於主動脈數百倍。平時一般僅有小部分毛細血管輪流開放。由於毛細血管壁薄,和有較高通透性,使血液中的O2和營養物質能通過管壁進入組織,組織中的CO2和代謝產物也能通過管壁進入血液,從而完成血液與組織間的氣體交換和物質交換。據電鏡觀察,腎等器官內的毛細血管內皮有許多小孔,更有利於物質的通透。[2]

血管系統是由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組成的,它們是一組大大小小的管道,負責將心臟搏出的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各個組織器官,以滿足機體活動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並且將代謝終產物(或廢物)運回心臟,通過肺、腎等器官排出體外。雖然血管系統非常龐大,不過在此我僅介紹離心臟最近的血管——冠狀動脈和大血管兩部分。南京市第一醫院心胸外科汪黎明

心臟作為一個泵血的肌性動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夠的營養和能源,而冠狀動脈就是專門負責為心臟提供營養的血管系統,以保證心室有足夠的力量收縮。冠狀動脈得名於冠狀動脈血管恰似一頂王冠環繞在心臟表面,它起於主動脈根部,分為左右兩支,分別是左冠狀動脈和右冠狀動脈。其中,左冠狀動脈起始段叫「左主幹」,行走很短距離後分為兩支,一支向前行走於心臟前部,叫「前降支」;另一支向後走在左心室表面,叫「迴旋支」。右冠狀動脈發出的一個重要分支叫「後降支」。當冠狀動脈由於動脈硬化而發生狹窄等病變時,就是我們常說的冠心病了。如果狹窄病變累及前降支、迴旋支和右冠狀動脈,就叫「三支病變」,如果只累及其中一支,就叫「單支病變」。

大血管是指直接與心臟相連的血管,包括主動脈、肺動脈、腔靜脈和肺靜脈。動脈是輸送血液離開心臟的管道,靜脈是輸送血液流回心臟的管道。主動脈與左心室出口相連,將富含氧氣的動脈血送往全身;肺動脈與右心室出口相連,負責將靜脈血送入肺部進行氧合。腔靜脈與右心房相連,負責將全身的靜脈血送回心臟;肺靜脈與左心房相連,負責將氧合好的動脈血送回心臟。由於動脈血管承受的壓力較高,結構也較靜脈複雜,因而發生病變的幾率遠遠大於靜脈。如:動脈硬化動脈瘤動脈炎、及動脈血管夾層病變等。

心臟傳導系統相當於發動機的控制電路,保證心臟以正常的頻率(心率)和節奏(心律)跳動。傳導系統的發源地是位於右心房上部的稱為竇房結的一種神經肌肉組織,它發出規律性的衝動沿着一條特殊的通路傳送到心房和心室,保證了心臟有節奏的跳動。如竇房結髮出衝動不正常或衝動傳導順序不正常,心臟跳動就沒有規律,稱為心律失常,如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率不齊、過早搏動等。[3]

保護心血管系統

心血管疾病是泛指由於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是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保持正常體重,低鹽低脂飲食,控制好血壓,多素少葷,多吃水果蔬菜,等措施可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要想保護心血管系統,首先在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才能避免心血管系統出現疾病,比如說平時要注意飲食,不要吃含膽固醇過高的食物,避免造成血管壁粥樣硬化,引起血管狹窄,誘發心血管疾病,平時還要鍛煉身體,促進血液循環,也是非常好的保健方法。[4]

心血管系統疾病就是血液的一個循環系統出現了問題,他是心臟跟血管組成的一個系統,心臟將血液輸送至全身動脈,經由毛細血管進行營養物質、氧氣、代謝廢物等交換,之後血液進入靜脈,由全身靜脈輸送回心臟,從而形成心血管系統,毛細血管屬於動靜脈交換機構。當心臟和與之相連的血管出現病變,則稱為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心肌肥厚、心臟血管疾病等,均可影響心血管系統的功能。


這種病有很多種,但是不能單純的根據臨床症狀診斷疾病。要進行系統的檢查,確診再去對症。心血管疾病比如有心律失常,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疾病,風濕性心臟疾病,肺源性心臟病等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心血管系統疾病,臨床症狀不完全相同。常見的主要症狀表現為心悸,胸悶,心前區疼痛,乏力,呼吸困難,紫紺,下肢水腫,食欲不振等。

血管系統是由心臟和供應心臟本身血液的血管組成。心臟是一個中空的器官,分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個腔。全身的靜脈血液由上、下腔靜脈流入右心房,然後通過三尖瓣進入右心室,再經過肺動脈進入肺循環。再通過肺靜脈進入左心房,通過二尖瓣進入左心室,然後射入主動脈,由主動脈將血液射入全身。心臟本身供應血管是冠狀動脈,它分為左冠狀動脈和右冠狀動脈,左冠狀動脈起始為左主幹,它又分為左前降支和左迴旋支,另外一個是右冠狀動脈。


心血管系統也稱循環系統,是由心臟,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組成。血液將氧,營養物質,各種激素類物質經過血液循環,流經全身各器官和組織,將其代謝產物和廢物從排泄器官排出,以保證體內內環境穩定,電解質平衡,身體的生命活動。心臟能夠按一定的順序規律的收縮和舒張,保證血液正常流動。心房的血泵入心室,再泵入動脈,然後經過毛細血管再到靜脈。然後再回到心房,完成血液循。[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