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行星定位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行星定位儀是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名詞解釋

行星定位儀(equatorium),一種中世紀的器具。用於圖解托勒玫的方程式,以求出行星的位置。 由丹麥天文學家彼得·南丁格爾(Peter Nightingale)發明

通過刻在木盤和金屬盤上的圓和直線直接模擬合適的幾何作圖,並採用可移動的橫木和可伸展的繩子作為幾何圖像的變動線條。

發展歷史

有關行星定位儀的最早文本是用古卡斯提爾語寫就的《阿方索知識叢書》(The Alfonsine Libros del Saber),該書由阿布納卡姆(Abulcacim Abnacahm,卒於1035年)和其後的扎爾加利翻譯成阿拉伯文。前者給出了可能是最原始和最不方便的行星定位儀;每一顆行星都使用一個單獨的黃銅盤,盤上刻了很多分度圓。扎爾加利改進了儀器,他把所有行星平均分配到單獨一個盤的兩面,但他的裝置仍包含大量的分度圓,它們充塞在狹小的盤面上,混亂不堪。13和14世紀歐洲的天文學家對行星定位儀作了進一步改進。據說諾瓦拉的坎帕努斯(John Cam—panus of Novarra,約1261 —1292)第一個為此裝置撰文。利尼埃爾的約翰設計了一種較方便的行星定位儀,他把所有的行星圓放到盤的一面,並通過設計一個適用於所有測量角度的分度圓來減少盤面上的擁塞。他的有關論文常連同行星定位儀標準一起收入他翻譯的《阿方索天文表》中,這是從約1320年直到雷喬蒙塔努斯時代有關行星定位儀的範本。

波斯天文學家卡什(A1一kashi,卒於1436年)把儀器的原理擴展到更複雜的問題,如計算行星黃緯和黃經以及測定各種程度的日月食的數據。在15和16世紀,許多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採用了很多類似的擴展和簡化手段,事實上,行星定位儀給更高層次的幾何與機械精巧設計提供了一個理想的試驗對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