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裂痕在記憶深處(冷清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裂痕在記憶深處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裂痕在記憶深處》中國當代作家冷清安的散文。

作品欣賞

裂痕在記憶深處

山崩地裂的那一刻已經過去了整十年。然而那些遠去了的靈魂,卻依然縈繞在人們的思緒里。清晨,我們從成都溫江啟程,向着汶川出發。我的腦子裡是揮之不去的往日那場劫難中的悲慘畫面。

車上坐着幾位戰友,他們談論着久別後的情形。這次相聚成都出於偶然,應幫華兄的邀請,我們前往汶川。駛出成都平原,就到了映秀收費站。都汶高速公路上的車擠了個滿滿當當。開車的司機是幫華的公子,他說這條路一年四季都這樣,車流量大,又是進山的唯一通道。我們只好隨着車流緩慢前行。高速公路在高山腳下通行,汽車沿岷江逆流而上,兩山間落差很大,江面不寬,但江水湍激,坐在車內仿佛都能聽到江水的咆哮聲。雖是高速公路,但是由於車流量大,加上部分路段正在整修,走走停停,140多公里路程用時近四個小時。都汶高速公路的盡頭也就到了汶川縣城。在一個路口我們下了車,幫華兄告訴我們朝左前方走是去九寨溝方向,向右就到了汶川縣城。只見眼前一尊塑像十分高大,近前端詳,方知是大禹的塑像。雕塑通高約50多米,雕塑工藝精妙絕倫,塑造的大禹栩栩如生。汶川素有大禹故里的美稱,據西漢至唐代的文獻記載大禹的出生地就是在汶川石紐山刳兒坪,在汶川境內留有大量的大禹遺蹟。刳兒坪景區位於石紐山刳兒坪處,於舊址重建禹王廟和聖母祠。禹王廟和聖母祠始建於漢唐時期,歷朝均有修復。這尊塑像為汶川地震後新建。主入口處設一碑亭,內有 「景雲碑」 一塊,此碑為三峽出土的漢代石碑仿製品。碑上載有「述禹石紐,汶川之會」,「以示惟汶降神挺斯君」的明證。整個通道成太極陰陽之型,寓「天人合一,自然和諧」之意。在通道兩側,放置了五組石碑林。石碑均由岷江石刻制,碑文共分五大體系,分別為:「世系生平」、「禹功聖德」、「孔孟贊禹」、「儒經頌禹」、「百家述禹」。我們分別在大禹塑像前留影以示紀念。

進入汶川給人的印象是滿目瘡痍。雖已經看不到了當時的斷垣殘壁,但兩邊山上那些殘破的山石,一道道泥石流劃破的深溝卻依然見證着大地震的洶湧。由於地質受到破壞,水土流失,至今沒有長出任何植被 ,顯現出如此的荒涼。

進入我們視線的是兩棟紅色建築,這是一個呈L形的建築群——高高的碉樓最先躍入眼帘,它位於兩座建築之間,完全用傳統的羌族工藝建成,青黑的片岩有着厚重的蒼涼,然後是紅得像火的鋁板外牆,那是博物館的主體,設計者選擇了羌族人最喜歡的羌紅色。傳說羌族是炎帝的後代,炎帝又稱赤帝,所以他們每逢重大的節日都要獻紅。再往前又是一堵灰黑色的片岩拼成的牆, 屋頂的幾個大字格外醒目:汶川博物館汶川博物館一樓是關於汶川地震的圖片展。二樓是羌族的歷史和文化,姜維城遺址出土的彩陶殘件,在石棺葬中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雙耳罐等珍貴文物,都足以說明這個不屈的民族與中國歷史的共振與碰撞。三樓展出的則是全國援建汶川的成果。汶川地震博物館建立,表達對死難者的哀思和為後人提供警醒。汶川地震博物館的建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價值。首先是歷史價值,歷史不僅是站在現在看過去,而且要站在明天看今天。從這種歷史觀出發,把這次地震災難作為一次歷史性事件記錄下來,見證它的破壞力,見證直面這場災難的舉動,見證這代人的精神境界。 博物館的建立有學術價值,是地質、地貌研究的重要資料。 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是一筆無窮財富。抗震救災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人文情懷,煥發出患難與共、血濃於水的中華民族精神,對整個民族來說,更是一種升華。

幫華兄告訴我們,如今博物館內展廳所展示的都是災後重建的成果,地震時的圖片許多不堪入目,太悲慘了。去年他帶孫子來參觀,小孫子看見那些死亡圖片,嚇得哇哇直哭,扭頭就走,再也不願意進那個屋子。

在一樓展廳門口,存放着一尊巨大的廣東肇慶硯石,引起了我的濃厚興趣。我認真欣賞着這尊巨硯,硯面呈圓型,約有兩米多高,下方刻有廣東省人民政府贈字樣。既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更體現了廣東人民熱情相助的情誼。

如今,距離汶川大地震已經近十年了,在全國人民傾力援助下的新汶川以嶄新的面貌屹立於世人面前,汶川兒女的生活正蒸蒸日上,日子過的紅紅火火。走在汶川的大街上,道路寬闊,高樓林立,很難想象,這裡曾經經歷過一場重大災難。從人們的臉上洋溢出對新生活的期昐,更加寫意着汶川人民不怕困難,堅持不懈,自強不息的精神。希望英雄的汶川人民把災難留下的傷痛深深埋在心底,向着美好的未來前行。 [1]

作者簡介

冷清安,男,仡佬族。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出生於貴州省石阡縣。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大學中文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