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突峭腹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裂突峭腹蛛 |
中文名:裂突峭腹蛛 拉丁學名:Tmarus rimosus (Paik, 1973)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 門:螯肢亞門 綱:蛛形綱 亞 綱:柄腹亞綱 目:蜘蛛目 亞 目:新蛛亞目 科:蟹蛛科 亞 科:蟹蛛亞科 屬:峭腹蛛屬 種:裂突峭腹蛛 命名者及年代:Paik,19673 |
裂突峭腹蛛,Tmarus rimosus (Paik, 1973),為蟹蛛科峭腹蛛屬的動物。[1]
裂突峭腹蛛形態特徵
雌蛛長5.40—6.30毫米。背甲暗褐色,有斑點。從前面觀前眼列適度後凹。後眼列後凹。前側眼>後側眼>後中眼>前中眼。眼黑色。前中眼間距為1.6個眼徑,前中側眼間距稍大於中眼徑。後中眼間距1.8個眼徑,與側眼間隔為2.7個中眼徑。中眼域長稍大於寬(0.39:0.37),後邊大於前邊(0.37:0.29)。額高為前中眼徑的3倍,有7根長剛毛。螯肢黃白色,有斑點,無齒。下唇和顎葉黃白色。胸板黃褐色,有深灰色斑點,長大於寬,在第2步足基節間最寬,後端不插入第4足基節間。步足黃褐色,散生小的黑斑。足式:2,1,4,3。腹部深灰色,背面中央有縱帶,有3個「八」字形白紋。腹部腹面白色,有灰褐色縱帶。外雌器上溝大。肛丘不顯着。
雄蛛長3.50—4.30毫米。體較雌蛛瘦小,色似雌蛛。前中眼間隔1.3個眼徑,與側眼間隔不到一個眼徑。後中眼間距1.5個後中眼徑,與側眼間隔2.3個後中眼徑。觸肢脛節有3個突起:腹側的一個鈎狀;外側的一個薄片狀,其外緣分叉;背方的一個鳥喙狀。
靜止時前兩對足向前直伸。6—8月出現成蛛。
裂突峭腹蛛分布範圍
朝鮮、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