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補庫
圖片來自nownews

補庫係焚化「庫寶」(馬祖話中的金紙元寶)獻予村境神明,以充足神明的財庫。此活動是在元宵節擺暝之後,另一個村莊中重大的民俗活動,地方文史工作者賀廣義在1995年發表〈馬祖的水醮─補庫〉專文探討,隨即被馬祖各重要地方文獻所引用。

目錄

來由

馬祖早期先民生活苦難,面對窮山惡水的不確定性,如遭遇瘟疫、災禍、惡劣海象,由此衍生出補庫的全村性活動。

時間

補庫的時間通常選在春分夏至,此時期大抵是氣候多變之時,如在清明期間遇南風則多霧、潮濕;端午期間暑氣重,恙蟲、傳染病盛行,在醫藥不發達的時代遂以為是邪怪作祟,係村民特別需要祈求神明庇佑之時。

日期由廟委請示神明,通常補庫儀式在一天之內完成。

簡介

「補庫」是福州話,音近「ㄅㄨㄛ ㄛˇ」(在此一詞中,「庫(ㄎㄛˇ)」因聲母弱化而消失)。「補」是補充、補足的意思,「庫」即是財庫,也可以指「庫寶」(金紙元寶),因對象是神明,故二字組合意為補充神明的財庫。

馬祖各村至少建有一座廟宇為村民之信仰中心,神明管轄村莊的範圍稱為「境」,信徒認為神明的社會如同人類社會,一樣會有他村神明來本境作客、或凶神惡煞過境要周旋打發等需要支出錢財的時候,為了使神明能有錢財運用保護村民,而定期舉行補庫儀式,焚化元寶給神明使用。[1]村中有二座或以上廟宇者,則視情形聯合或各別舉行。

參考文獻

  1. 連江縣教育局-民間禮俗-酬神. [2017-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