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襖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襖裙

圖片來自SHOP.com

是指上衣在裙子之外的的襦裙,這種穿法在春秋戰國早已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更為常見,傳播至日本飛鳥時代。在中國隋代較少出現,至宋朝時,不少女性以短褙子直接穿於抹胸外,南方天氣較濕熱,衣服下襬並沒有束進裙內,這種穿法實際上是衣掩裙。北方天氣較冷,漢人女性就把交領襦下襬放於裙外,這樣穿法一直經過元代,並影響高麗女性服飾。至明朝時成為女子着裝的基本款式,藩屬國朝鮮也依照明朝的襖裙發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並演變成現代韓服常見的韓式襖裙치마 저고리)樣式。襖裙也傳播至另一藩屬國琉球國,是當地女性的一種服裝。[1]

歷史沿革

早期的襖裙上襖是用腰帶固定,至宋元時在腋下繫,下擺在下裳外。明制和朝鮮王朝制的交領襖裙通常有白色或素色的護領,可以拆下清洗,又分短襖和長襖,長襖又稱大襖,長至小腿。除了交領外,漢服和琉裝也有立領式的上襖,其中立領對襟的上襖的襖裙又稱褂裙。明朝和當代漢服襖裙的下裙常用馬面裙,韓服的則多用一片式軟褶裙,琉裝的多用百褶裙。明制和朝鮮制襖裙有些上有精美的刺繡織金描金,特別是裙襴,稱為襴裙스란치마。琉裝則多用白裙。

名稱來源

有人 對於襖裙定義爲上衣穿裙子外爲襖裙,實際是比較錯誤模糊的定義,因爲有明一代,衫子也照樣外穿,東晉十六國陶俑也顯示此時代襦是穿於裙外的。所以不能以是否外穿定義襖裙,而應該以上身穿襖,下身穿裙的基本語境來定義襖裙一詞。漢服中的「襖裙」一般指的是明代有里子的雙層的上襦和下裙(裙子一般爲單層)的服裝。

參考文獻

  1. 襖裙,人人焦點,2020-09-07